同钉十架:与基督生命的联结
路加福音23:32-33;39-43。
23:32 又有两个犯人、和耶稣一同带来处死。
23:33 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髑髅地、就在那里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又钉了两个犯人、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
……
23:39 那同钉的两个犯人、有一个讥诮他说、你不是基督么.可以救自己和我们吧。
23:40 那一个就应声责备他说、你既是一样受刑的、还不怕 神么。
23:41 我们是应该的.因我们所受的、与我们所作的相称.但这个人没有作过一件不好的事。
23:42 就说、耶稣阿、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
23:43 耶稣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新约圣经中有非常重要的经文,那就是记载主耶稣钉十字架,四卷福音书都记载了这件事,但各有侧重。我们要读的是《路加福音23:32-43》,我们挑出和今天分享主题有关的两处经文,分别是《路加福音23:32-33;39-43》。听小弟兄先来念。
圣经就读这两处。弟兄姐妹,读完这两处经文之后,你就会知道,这两处经文里不仅记载了主角主耶稣,而且记载了两位非常重要的配角——两个盗贼。这就是《路加福音》的与众不同之处,它比其它三卷福音书都要详细得描述了两位盗贼和主耶稣同钉十架的事情。
最近小弟兄常常在默想一个问题:我们的生命如何和基督的生命联结?因为在这一段时间的祷告中,每当祷告出这一句话的时候,我的内心就油然升起一股感动。在《圣经》当中光耶稣自己在传福音的时候就用了“参加婚宴”“果园做工”“准备婚礼”等好几个和基督生命联结的比喻。然而,在我暑假的阅读过程当中,却是这一处“两个盗贼和耶稣同钉十架”的经文最为吸引我,让我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原来,在人生不同的阶段,我们的生命都可以和基督的生命联结。你看,这两个盗贼中的一个在生命的尽头都能和基督的生命联结,何况是我们呢!
所以,我和大家分享的主题就是——同钉十架:与基督生命的联结。依据这两处经文,我和大家分享三个方面:
同赴死地
同钉十架
同享乐园
一、同赴死地
先来和大家分享第一方面:同赴死地。
弟兄姐妹,“与主同钉十架”或者“让我们的生命与主相连”是我们在祷告、在灵修时常用的语句和常常默想的场面,但是这么神圣而奇妙的事情竟然没有临到任何一位使徒或者你我中间的两位,反而被两位盗贼占了先机。这是什么缘故?
殊途同归?
当我细细去看这两处经文时,就会发现在钉十字架之前,其实这两位盗贼和耶稣一样,同样走过了一段致死的道路,也就是象征着人肉体生命完结之地的“骷髅地”。然而,要是你只看到这里,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盗贼平时的为非作歹竟然和耶稣一生为主做工的结局尽然是“殊途同归”——无论好坏都是被钉十字架!你就会有一种生命的幻灭感,我们一生奉公守法,遵守神的律法诫命,最后的结局也没比盗贼好到哪里去,倒不如这俩盗贼活得逍遥快活,有钱就花,没钱就干一票!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酒管他娘!
当时,我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也有这种体会。平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羡慕那些拆二代、一夜暴富之人,或者傍上哪个大款少奋斗二十年,自己累死累活赚那么点工资。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也是人从罪性里带出来的恶念——羡慕嫉妒只有恨!
直到有一天,我在读《新约》时,默想耶稣的一生,从圣灵感孕到最后定于十字架上,突然感受到,耶稣在世上短暂的一生是出于神的计划,那么这两个盗贼的一生是不是也是神的计划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神的计划,这就是神丰富而奇妙的作为。而这奇妙的作为最为本质的是要见证神的作为。
另外,当我再读32-33节时发现,经文虽然写到了盗贼,但这里的核心仍然是耶稣。哪怕是钉十字架,耶稣是在中间C位,而俩盗贼只能“一个在左,一个在右”。好叫我们知道,不是两个盗贼和耶稣同走赴死之路,而是耶稣道成肉身主动来到世界上和我们人同走赴死之路,为的是成为我们的赎罪祭代替我们的死!
这就带给我一个更深的感悟:哪怕是在读经的过程中,当我们定睛在人的身上,总会有一种局限性,而当我们转变视角定睛在耶稣身上,我们却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左边右边?
弟兄姐妹,当我看到俩个盗贼“一个在左,一个在右”的时候,就自然而然想到了《马太福音20章》中记载的门徒雅各、约翰的父亲西庇太的著名的替子相求:“愿你叫我这两个儿子在你国里,一个坐在你右边,一个坐在你左边。”可以说,在耶稣左右两边的位置,那也是至关重要的。然而耶稣的回答却是:“我所喝的杯,你们必要喝;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赐的,乃是我父为谁预备的,就赐给谁!”
俩个盗贼的生命光景很好地印证了耶稣的这一段话。我们要同喝耶稣宝血之杯,但是神有完全的主权,我们是不能拿自己为神所做的工,向神去“邀功请赏”。读完整处经文你就会发现神的祝福就是临到了俩个盗贼中的一个。
弟兄姐妹,这就让我们反思,我们信耶稣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钱财、名利还有地位,那么我们走向的就是肉身死亡的“死路”,和那些不信的人的结局就是一样一样的。当我们真信耶稣,就会理解我们所做的乃是为主而做,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们的生命道路上有主主动与我们同行,哪怕我们有一天肉体要面临死亡,但是在神的国中我们却有福乐!
其实,今天我们的生命状态也和两位盗贼一样,你是选择“不信”的那位盗贼的生命,直到生命的尽头还在讥诮耶稣呢?还是像“认识耶稣”的那位盗贼的生命,最终和耶稣同享天国的福乐?
所以,我们的生命状态不一样,面临的结局更不一样,并不是我之前所理解的“殊途同归”,而是“同路不同归”!
二、同钉十架
暑假结束第一次见到我们雅各牧师,他笑呵呵地对我说:“暑假里看你很用功么!”因为我在暑假里看了六七本不同类型的书,然后每看完一本就发朋友圈“炫耀”一番。其中有教育专业类的书,就提到现在的学习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私意之问
我想,要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我老师就得现有质疑能力。刚好读到这处经文,我就“学以致用”想着这一处盗贼和耶稣同钉十字架的经文有没有可以“质疑”的地方。结果还真被我想到一个“可疑”的地方,弟兄姐妹,也可以动动脑筋想一想,两个盗贼和耶稣同钉十字架的情节里有什么不合常理的?我想到的是:这两个盗贼都已经被钉在十字架上了,痛楚难当,怎么还有那么多力气讲那么多话?
上网一查,果然,人的疼痛一共分为十级,钉十字架作为古时候的一种酷刑,这种肉身生生地被钉挂在高高的十字架上,有人就把它归到疼痛的最高等级十级。
对于被钉十字架的死法,有科学家给出了四种可能性:
第一种:疼痛休克,活活被疼死。
第二种:失血而死,可能刽子手还会刺破四肢的大动脉,那么人就可能失血过多致死。
第三种:脱水而死,地中海那个地方干燥炎热,犯人在十字架上持续暴晒,可能会脱水而死。
第四种:窒息而死,很多人手被绑着,经过几个小时后,肺部会被拉伸窒息,这种窒息对于体重大的人尤为明显。读到这里小弟兄的小心脏微微颤抖了一下。十字架立起来后,体重将人往下拽,整个胸腔被拉平,每一下呼吸都非常困难,虽然想要往上提呼吸,可是每动一下,被穿刺的手脚也能让他们痛不欲生。
总而言之,这种刺心的疼痛加上呼吸的困难,这两个盗贼怎么说得出如此完整的长句子,且不带喘气的,非常可疑!
然而小弟兄接下去要说的是,如果我们读《圣经》如果只是停留在这样按着个人意思来理解《圣经》的话,往往会钻牛角尖。如果我们为自己似乎找到一处有疑问的经文而沾沾自喜的话,那么只能说明我们的生命光景还只是一个门外汉,我们的心意没有随着更新而变化。
学理之解
弟兄姐妹,我们该如何进一步来理解两个盗贼要和耶稣同钉十架呢?其实很简单,我们只要在心中思考一个问题就行,就是: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读经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不少弟兄姐妹都会有这么一种感悟,就是每当读到有疑问的经文时,那么一定是有深刻意思的地方,需要我们反反复复再去读,这个内心的疑问就像一个钩子一样,勾住我们在这一处经文上下功夫去理解。还有一种读经的经验就是如果我们读到一处有疑问的经文,那么这一处经文就是神借着这个疑问要赏赐给你的礼物。我们不可忽视这样的疑问,而是放在祷告中,神就会借着各种途径来指引你,让你理解神要对你说的话。
因为小弟兄在读这处经文的时候,也是在神奇妙的带领下,让我有了更深的理解。
暑假看完杨韶刚教授所著关于西方著名心理学家和弗洛伊德齐名的荣格心理学的通俗入门读物《神秘的荣格》。
荣格的职业是一名精神科医生,一生接触、治疗了八万多病例,通过大量的心理治疗实践,逐渐成为分析心理学的鼻祖。荣格心理学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自性”,简单说就是我们每个人除了意识层面上的我之外,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还有一个“自我”,这个就是“自性”。当一个人身心不断发展到一个阶段,就是所有的人格都围绕着这个内心深处的自我,达到了内在统一和谐的地步,就是人的“自性化”过程。用我们日常用语来形容“自性化”就是一个人成为了“独特而完整的人”,成为了真正的自己。荣格的这个概念跟我们基督徒生命的重生概念有些接近。因为他出生在一个基督家庭中,其父是一位天主教牧师。虽然荣格不信基督,但是他的很多心理学研究,尤其是人的心理情结和象征意象的研究,或多或少受到《圣经》的影响。
因此,在荣格看来,基督耶稣就是个性化中个体的原型,它代表的就是人的愿望:“这个显然独一无二的生命之所以成为一个神圣的象征,其原因在于它是唯一有意义生命的心理学原型,也就是力求个人实现的生命的心理原型——它是绝对地和无条件地——具有它自己特殊的规律。”简单来说,耶稣就是一个完成自性化的人,一个独特而完整的人。
那么在《圣经》当中有没有经文来表现耶稣是一个自性化的人,是一个独特而完整的人呢?当然是有的,就是今天我们所分享的两个盗贼和耶稣同钉十字架的经文。荣格从其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自己对这段经文的理解,他说:“从心理学角度讲,(耶稣作为救世主)仅符合这个原型的一半,而另一半则表现在反基督之中。后者仅仅是自性的一种表现,除非他是由黑暗而构成的。这两半都是基督徒的象征,并且都具有相同意义,即作为救世主受难于两个盗贼之间的意象。”简单理解就是这两个盗贼的存在恰好是基督徒正反两面的象征,正面的象征就是一个向往重生的生命,反面的象征就是罪性的老我。存在耶稣身上就是“人神”二性的完美统一,主耶稣既是完全的人,也是完全的神。
生命之思
弟兄姐妹,刚才我们从较为专业的心理学的学理角度,感受到这些人类知识的专家,从知识学理的领域去理解这段经文。他们的理解解释,总比我们个人私意的理解相对专业一些,也可以看到《圣经》研究的博大深切。那么有没有比这些专业知识的理解还要再深一层的理解呢?我想也是有的,就是从《圣经》本身来思量我们生命的光景。这样我们就从一个私意的问题到学理的理解再上升到生命本质的思考。
首先,我们肉体生命的真实状态是哪怕到了和耶稣同钉十架的节骨眼儿上,还是有可能不认识耶稣,在那里像左边的那位盗贼,被钉十字架了嘴巴还很老,在那里喋喋不休讥诮耶稣。当然,别忘了荣格那句“有正必有反”的那句话。同时,在我们的灵魂深处,也极其渴慕真理、自由和救赎,这好比就是右边那位盗贼。
其次,我们人的生命如何达到一种“自性化”的程度,我们的身心灵如何能够和谐统一呢,荣格的答案非常难懂,但是他的有一个观点却是很好理解,就是有的人一生都无法达到“自性化”,不能成为完整而真正的自己,有的人通过一定的发展,却能够达到“自性化”,成为完整而真正的自己。荣格穷其一生所要研究的答案,在神手中已经白白的赐给我们了,而且是非常容易得到的一个答案——那就是让耶稣的生命临格在我们的生命里,也就是信耶稣认罪悔改得永生的生命!这就是为什么耶稣是在两个盗贼的中间,因为两个盗贼就如同我们自己,只有把耶稣生命放在我们中间,我们的生命围绕着他的生命,才能达成和谐统一。
我想这也就是作者路加为什么要在圣灵的感动下,这么清晰地记录下两个盗贼和耶稣同钉十架的重要原因。同时,我们也想得到,那些被荣格认为是“自性化”的人中,有一大部分一定是重生得救的基督徒。
三、同享乐园
弟兄姐妹,现在我们可以明白,与耶稣同钉十架并不一定就能达到与主的生命相连接。那怎样的生命状态下与耶稣同钉十架,才是真正的与主的生命相连接呢?答案就在右边那位盗贼身上。
所以我们还是先回到经文当中,认认真真地来读一读右边盗贼的这段话:
23:40 那一个就应声责备他说、你既是一样受刑的、还不怕 神么。
23:41 我们是应该的.因我们所受的、与我们所作的相称.但这个人没有作过一件不好的事。
23:42 就说、耶稣阿、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
右边这位盗贼所说的这三处经文,恰恰反映了一个人如何才能真正的和主耶稣基督的生命相连。每一节就是一个层次,一种生命的状态。
同受刑罚敬畏神
我想我们普通人不是天生就信耶稣的或者就成为基督徒的,有人说我自打在娘胎里就是信的,西方还有婴儿受洗的,这都是外在表现形式,而不是自我意识的真正相信。那么这第一层也就是第一句话,右边的盗贼就是指向所有普通人而言,这里的他所说的“既是一样受刑”的人,就是在说哪怕是普通人,也是要对神心存敬畏。不论面前这位耶稣是不是神,你都应该对神心有敬畏。对神的敬畏是犹太民族的普遍认知,哪怕是不认耶稣为救赎主的犹太教也承认有神,所以打小就接受神权思想的教育的他们,对神的敬畏是一种普遍认知。
认识自己是罪人
而第二句话“我们是应该的.因我们所受的、与我们所作的相称。”我认为这是我们的生命与主相连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环,也就是认识自己是罪人。用个成语就是右边盗贼认识自己是“罪有应得”。
作为我们任何一个人来讲,往往接受自己的优点是很容易的,接受自己的不足,比别人弱,是非常非常难的。因为我们的骄傲常常蒙蔽了我们内心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罪,发现不了自己的恶。我们去看许许多多基督徒自己重生的见证时一定会有一个同样的情节,那就是看到自己竟然有那么多的罪,接下来才会乖乖认罪。也就是说认识自己是罪人,首先要认识罪,认识罪借着神的律法,我们人所定的法律法规,我们接受的各种教育,但是很奇怪的是,我们越认识罪,越去犯罪。罪中之乐往往如同锁链一般、蜜糖一般,捆住你、吸引你让你无法自拔,就好比戒毒的人,往往难以戒心。
当我们把右边这位盗贼的这句话和左边那位盗贼讥诮耶稣的话整体结合起来读,就会发现还有一层重要信息,那就是接受自己的身份、放下自己内心的苦毒。在经文中我们会发现那些讥诮耶稣的人,就是从祂的身份“基督”入手,想去贬低祂、讽刺祂,你不是救世主么,怎么救不了自己?他们不明白耶稣已经在替他们死了,在耶稣面前还在流露他们作为普通人的最后一丝的自尊或者自卑,因为他们发现耶稣似乎比他们还要卑微。人类那种鄙视比自己弱势的人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然而,正是这种对耶稣的讥诮,让我们看到我们身上仍然留有的内心的苦毒。因为讥诮耶稣的根本源头就是这些处于地位低下、人格低下,内心企盼得救,却无法得着救赎,随着年纪的增长,生活逼迫的不堪重负,内心的怨恨、苦毒像一层层灰尘一样,无法清理,滋生出各种罪恶。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有一个自己的身份认同,就像右边这位盗贼一般,认识自己是“罪有应得”,就像保罗在主面前承认自己是“罪人中的罪魁”,就像敬拜诗歌《十字架的传达》中第一句歌词所唱的“我是极微小的人”。耶稣在生命的尽头,还要受到同受刑罚的罪犯的讥诮。这样的讥诮如同给耶稣的内心钉上了十字架的最后一颗钉子——祂要拯救的人,竟然还在讥诮他。所以耶稣会发自内心向父神呼求“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
《跳过墙垣》第17章《最恶:大卫与拔示巴》中作者写道:“当我清楚承认我的罪恶时,我才能清楚认识上帝,因为只有上帝能将我从罪恶里拯救出来。”弟兄姐妹,认识自己是罪人,是与基督生命能够联结必要条件。在朴素且普遍的“敬畏神”的态度之上,再进一步,认识自己是罪人,必然会对耶稣形成更为深切的认识。那就是由表及里认识主。
由表及里信靠主
弟兄姐妹,在右边盗贼的话中,你会看到他对耶稣的一种最为基本也是最为直观的判断“这个人没有作过一件不好的事”。身为盗贼,却对耶稣的事迹了解得很广泛、充分。并且基于耶稣的行为,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这是我们认识世界万物包括我们人类自己,最为常用的方法,通过言行去判断一个是不是好人。以前是远距离的听闻耶稣的事迹,这次却是近距离的接触,当他看到人们的那种嘲讽,而耶稣却依然用宽恕对待,我相信他一定是被深深感动,而且一定能回想起耶稣所传讲过的福音,因为他最后所讲的“耶稣阿、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就和耶稣在加利利传讲天国的福音“日期满了,神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暗暗吻合。他对左边盗贼的驳斥,作为自己悔改信主的行为,来见证耶稣的清白,他以求主得国纪念自己,来作为悔改信主的宣告。这是一种信仰的本质——由表及里的相信和依靠。
对于此,耶稣的回答彰显了祂的大能“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耶稣要和他一同享受乐园。这种永生福乐的应许,岂不是每一个人所盼望的,包括那讥诮耶稣的人,这种乐园不是物质上的,更是灵魂的归属和盼望,也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与主的生命联结”。
弟兄姐妹,今天我们还活着,借着耶稣为我们死,借着神所赐的圣灵,借着神所默示的《圣经》,我不需要像右边的盗贼那样,直到钉十字架的时候才真正信靠耶稣。我们很幸福,得那白白赏赐的祝福和恩典,就是要让我们看到自己身上靠着自己难以根除罪性,认识自己是一个最为卑微的罪人,同样也要让我们把握机会由表及里的信靠主。
今天我们的分享就到这里,让我们祷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