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透古看今

2020-01-06  本文已影响0人  楚娣

闲来无事,想谈谈《金瓶梅》和《红楼梦》中人物性格特点相同点。细细想来,有趣得很。

《金瓶梅》大家应该很少看,但是《红楼梦》大多数人都看过。令我印象深刻的有很多,依稀记得第五十五回曹雪芹将探春的性格特点通过字里行间,通通透透的折射了出来。用咱们白话文讲述就是,探春的嫡亲舅舅走了,他家办红白丧事,恰逢此时当家的是探春。赵姨娘便通过这层关系想要探春多给二十两银子,探春不愿意,毕竟什么事分多少银子是这大观园的规矩,轻易不能变,便拒绝了赵姨娘。这下姨娘就气急败坏了指着骂:你这妮子,羽毛都没长满,就知道攀高枝了,便不管自己家的舅舅了。料曾想,探春也犀利的回道:我舅舅年下才升九省检点,哪里又跑出个舅舅来?

以此类比,《金瓶梅》中也有类似的章回潘姥姥来看自家的女儿金莲,却付不起六分银子的轿子钱,吴月娘好心提醒金莲要她给姥姥一钱银子,直接记在账上就是了。哪曾想,金莲断然拒绝道:我是不惹他,他的钱都有数,只叫我买东西,没叫我打发轿子。还和姥姥说:以后给你轿子钱你就来,没给就别来,他家可不缺你这一个穷亲戚。(他:指西门庆)

这很有趣,表面上看都是女儿对亲妈的刻薄和寡情。可往深处却关乎那个时代女性的尊严。怎么说,明朝中后期,学过历史的朋友都了解资本主义萌芽,所以在物欲横流的西门大宅院里,钱是很重要的一个个人价值考量。而在西门庆诸多妻妾中,潘金莲有颜值,有情商,可独独少的是钱。所以这六分银子不给,是潘金莲通过“规矩”来获得个人尊严,进一步获得话语权和自由。

同理,探春在贾家什么都不缺,唯独缺的是嫡出的身份,在那个传统年代,庶出的身份是要命的,所以不给赵姨娘这二十两银子恰恰是和赵姨娘撇清关系,和庶出身份带来的沉重负担撇清关系,达到某种程度的个人尊严和个人自由。

话说到这,我就会想到现如今的当代社会,钱的作用何尝不是大同小异,女性想要获得一定的权力,尊严或者自由,“钱”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不管是正在读书的还是已经走入职场的更甚者进入婚宴殿堂的女性,都别忘记实现自己的经济独立,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当代所谓“女权主义”的基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