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的本质
2020-06-28 本文已影响0人
四冶读史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删。
《论语·学而》篇有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仁”是孔子构建的儒学体系的根基,而“孝弟”为“仁”之“本”,根基的根基。
“孝弟”者,孝:孝敬父母;弟:敬顺兄长。
本篇只谈论“孝”。
那么。
什么是孝?
孝的本质就一个字:顺。
《论语·学而》,孔子说:“父亲在世时,观察儿子的志向;父亲去世后,观察儿子的行为,如果三年都不改变父亲生前的行事之道,可以说是尽孝了。”
这是判断子女是否尽孝的一个准则,体现一个“顺”字。
《论语·为政》,子夏问孝。孔子说:“在侍奉父母时能和颜悦色,这才是最难的。”
迫于环境等压力,有些子女“被迫”侍奉父母,这是行动上的顺,但在侍奉父母时要保持和颜悦色,这就是心理上的顺,而孝的本质更看重心理上的顺。
所谓孝顺孝顺,孝即顺。
那么。
如果父母做了“非礼”或“不道”的事,该不该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