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教育行走”
教育行走,单单指由张文质老师和谢云老师发起的教育行走研修营吗?当然不是,它们可以放一起看,也可以分开看。
一、“教育行走”是个名词。
我与教育行走有快两年的缘分了。
2021年
2021年8月2日,我找到小尘老师,开始接下来的“教育行走 一起写吧”第二期日更打卡,只为拿到第二年教育行走直通绿卡。
之后看到暑期线上研修营消息,赶紧提交文章报名,最后按时参加3天线上学习,也参加了开始前的预热和结束后的余热分享。
再后来,李晓霞老师突然发消息告知要寄给我一本书,还邀请我进共读群,读的是《教师的使命》,在10月9日参与共读分享。
2022年
1月多,有《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共读。易冲动,报名其中一次共读主持人。1月22日是第一次做主持人,主持词准备的不充分,比较紧张。
第二期日更打卡持续到6月6日,我没有断,300天挑战成功,收到小尘老师特制的挑战成功证书。小胡也陪我挑战成功。我俩都是挑战成功的1/45。
6.17-7.17,小尘老师开启“一起读吧”,我当时自己读的是《自我的诞生》。后来没有再打卡。
8月1日,准时开启“教育行走 一起写吧”第三期日更打卡。
8月2日,看研修营迟迟没有动静。我慌了。
我私聊张文质老师询问是否还有研修营,张老师回复已经连续两年线上,大家都热情消减疲惫了。我表示理解,接着询问挑战成功的直通名额能不能保留到下一年,也就是今年,得到肯定回复,放下心来。
2023年
今年无论如何,我都要参加教育行走,期待它很久了。张老师有次还问我以前参加过线下营没有,我说没有。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给大家一种“我是教育行走老顾客”的感觉。难道是因为我坚持日更打卡挑战,日常也比较活跃?
我翻翻公众号醒走者过年的祝福文章,里边有发起人、名师和教育行走爱好者往年的祝福语。其中都提到教育行走对他们的意义和影响。对我最大的意义就是——开始日更打卡。冯卫东老师《为真学而教》一书的后记中提出“写作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我很荣幸教育行走打开我的写作大门。我计划在未来出书,不知道哪一天会实现。
我想线下研修营与线上体验肯定是差别非常大的,我非常期待与“名人”的会面,比如张文质老师、谢云老师、陈秀玉老师、普利辉老师、曲林荣老师等,人太多写不完。
同时也有担忧,好像每个老师都要有自己的拿手好戏或特殊才艺。想了想,实在是从自己身上找不出什么。不想那么多,就静等着有关今年研修营的消息吧。我和小胡在去年第二期日更打卡都挑战成功,到时候应该可以一起去。不过前两天聊天他可能有事不去,没关系,我一个人可以的。
只要我还日更打卡,我与教育行走的缘分就不会停止。
二、教育一直在行走。
自己是受教育者
毕竟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短,更多还是要个人去学习,养成学到老,活到老的思维与习惯。
我的教育是从工作后开始的。小时候对学习没有什么概念,初二还想过退学。到高中才顿悟学习很重要,但那时为时已晚。大学稍微努力些,但用心程度估计也只有50%,很多课堂也是恍恍惚惚地度过。彼时才意识到:读的书太少,认识的人太少,赚的钱太少。
工作后接触到火柴公益和教育行走,我觉得认识的人不少了,但读的书还是太少。看曲老师2022年度总结中第一个提到的就是“2+24”计划,我准备实施“1+12”计划。一个月读一本书,一年12个月读12本书。一月的读书任务已完成,因为我参加了2023年寒假教师联盟寒假读书会。读的是冯卫东老师《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1月30日已经完成分享。
我是热情又偶尔抑郁,折腾又时常减负的人,突然想到我的文章《我不喜欢过年》发布到共读心得公众号后,李校长在下面评论:你是我在疫情期间认识的最具活力与感染力的年轻人,一根燃烧的火柴。何德何能,被看见、被鼓励。
教育之路漫漫,思想时有变化,步伐或快或慢。理想与现实有差距,也不应放弃理想,我们靠个人奋斗、高人指点、贵人相助,定能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作为教师教育学生
我很贪心,总想给学生多带些什么。
2021年,我与其他老师合力,给当时的五年级学生准备豆蔻之礼,一场有关性教育和成长的仪式。有学生哭了,可能有喜悦,有悲伤。
2022年,通过火柴公益、飞蚂蚁等一些爱心组织,我申请的很多物资,给上一届学生发放二手衣物、文具、跳绳等。希望这些善心能够走的更远。
2023年,我又蠢蠢欲动,准备搞事情。暂时先保密,不一定能实施成功,我脑子里先想着,毕竟与这届学生的缘分,只有半个学期了。
我希望除了教他们知识,也能够教给他们真善美,合理的金钱观,为选择负责任的态度等无形的知识。学生一丝一毫的成长,我们要看得见。
三、教育在哪都能行走。
春晚——敢说心声、功不唐捐
我太喜欢沈腾、马丽了,他们今年春晚上的小品《坑》至今记忆犹新。大家都感叹:这种小品能通过审也是很不错了。老百姓不敢多言,他们着实表达出心声。
我看有花絮说沈腾忘词现挂一句,回看两遍,愣是没看出来哪里有问题。这些喜剧演员即兴的话,往往表达意思更精准,更有笑料。最主要的还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有几千场的话剧表演经验。不管什么行业都不好干,光投机倒把不努力,肯定是不行的。
喜剧——合作共赢、引人反思
最近看完2022年《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很多喜剧人组队呈现作品。有淘汰,有复活,有两组组队表演,有邀请朋友帮助表演。我最喜欢的三组:某某某、少爷和我、小碗管乐,不负所望,他们依次排名前三。
一定要夸一夸某某某和小碗管乐这两组,第三赛段第一部分是组队表演。他们两组与其他组差别在于:他们共同呈现的2个作品是以双方为主的,而不是一个小品突出这一组,另一个小品突出第二组。他们才是真正的合作表演,两个作品效果极好。
到前六决赛时间,他们两组不管是出于剧情需要或是什么原因,有互相辅助表演,效果绝佳。某某某最后一个作品《再见老张》让大家爆笑的同时不自觉落泪,充分展现一个孩子结婚前想再见父亲一面的渴望。
优秀作品各有千秋,基于生活的观察,凝练提升立意。比赛不再是突出某个小组,合作竞技,共同创造出优秀的有深刻意义的作品。喜剧早已不仅是让大家笑,也引起大家反思。
极限挑战——拓宽视野、传正能量
我再说说《极限挑战宝藏行3》,作为极限挑战的衍生节目,少了搞笑,多了意义。最近嘉宾们给小老虎打扫虎舍,也在众多老虎中找到虎妈妈,并且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验巡山志愿者的一天。
节目中我知道了,东北豹比东北虎还少。我更记住了:如果与真老虎面对面相遇,不应该立即扭身逃跑,应该眼睛看着它,慢慢后退。因为我们逃跑,老虎会下意识把我们当做食物去捕捉。
简而言之,就是综艺节目逐步去娱乐化,加大教育性。好的综艺节目是需要存在的,它确实可以帮助人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能像明星一样去野生公园体验的,能有几个人呢!
也要注意,综艺不宜连续看太长时间,像我不自觉,看得眼睛都肿了,非常不合时宜。家长可以带孩子一起看,同时进行交流讨论,这个节目为什么好?好在哪里?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我想这个时候,电视和节目的意义也增值了。教育是无处不在的,需要我们去发现。
教育行走,肯定还有更多的意义,让我们边走边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