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

《亲子沟通的正确姿势》 阅读笔记(一)

2022-04-16  本文已影响0人  DianaLi

《亲子沟通的正确姿势》的作者杨娜,二十余年一线资深教师,童心沃社会与情绪学习课程设计者、科研负责人,童心沃社会与情绪学习家长培训、师资培训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Part 1 亲子沟通的核心要素

Chapter 1 冲突——沟通的“起跑线”

冲突是关系的必然产物

分歧、资源短缺和争夺权力是产生亲子冲突的主要原因。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正确理解冲突。

处理冲突的错误方式

三种不正确的处理冲突的方式:强迫和屈服,回避冲突,互相指责。

冲突本不可怕,错误处理冲突的方式才具有破坏性。

用沟通解决冲突

在理性状态下的沟通才是正确的沟通方法,可以是:争执、说服、协商。其中协商是站在双方利益基础上展开的,是沟通的最高境界。

Chapter 2 情绪——沟通的“天然障碍”

情绪失控阻碍了沟通

先关照孩子们情绪,解除情绪造成的沟通障碍才是第一步要做的。

情绪失控下的防御行为

情绪失控的防御行为有三大类:逃跑、攻击和木僵。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产生这些应激行为反应,说明此时孩子正被情绪所困,沟通也是无效的。

沟通前先疏通情绪

这里给家长三个建议:第一,通过看表情、观察身体动作和用给情绪命名的方式,帮助孩子识别情绪;第二,与孩子的情绪保持协调,用同理心感受孩子的感受;第三,相信,孩子情绪一定可以恢复平静,耐心等待并给予时间。

Chapter 3 共情——沟通的“连接器”

共情是情绪的协调

共情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内在的情绪体验,是与生俱来的能力。但要想发挥共情的积极作用,家长必须要理智脑参与进来,有意识地与孩子的情绪达到协调。

这些行为不是共情

家长在实践操作时,请注意,有三种行为不是共情。一种是就事论事讲道理,对孩子的情绪反应过小;一种是对情绪事件过度反应,夸大对孩子的情绪反应;还有一种,同情不是共情,同情是知道对方的遭遇,但并没有体会和他一样的感受。

感受他人的感受

做到共情有三个步骤:第一步,观察孩子的表情和动作;第二步,体会与孩子相同的情绪;第三步,用与孩子相同的表情、动作和语气语调表达出来。

Chapter 4 平等——沟通的“驱动器”

平等是对人格的尊重

平等是沟通的基础,家长相信,孩子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尊重他们的决策权,这样才能有助于沟通的展开。

亲子关系不需要绝对平等

家长想要与孩子沟通,就要做好平等的准备。如果有些事不能平等沟通,也不必强求。一般来讲,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平等沟通的机会要越来越多,孩子自己能够承担的责任也需要逐渐增加。千万不要打着沟通的幌子命令孩子。

有些事情最好不要平等沟通

孩子还小,不能事事平等沟通。涉及安全底线的不能沟通,父母自己的事情不需要沟通。

Chapter 5 沟通的“输出管道”

言语化是心智成熟的重要标志

孩子心智成熟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用言语化表达,但这不单单指会说话。言语化能力需要理智脑把很多无意识的情绪、想法识别出来,并分析、整合成语言符号表达出来,达到内在感受与外在表达的统一。

言语化的多种表达方式

言语化表达可以有三种形式:口语表达、文字表达和自我表达。在与孩子沟通时,家长要把语言和非语言信息结合起来判断。往往非语言信息传递的才是孩子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

培养孩子的言语化能力

培养孩子的言语化能力,主要有三个步骤:第一步,识别情绪和想法;第二步,用逻辑组织成语言;第三步,创设输出的机会练习。

Chapter 6 游戏——沟通的“糖外衣”

游戏是沟通的极好机会

游戏为亲子沟通穿上了一件“糖外衣”,这样有三个好处:一是在游戏中有利于发现沟通的话题;二是在游戏中的沟通更自然;三是游戏可以促进孩子学习沟通技巧和方法。

游戏的形式

孩子的游戏形式可以分为观看式和参与式的。他们在观看式的游戏中,利用视觉和听觉进行学习和模仿;在参予式的游戏中,身临其境的体验和练习。

如何利用游戏进行沟通

不会和孩子做游戏也不用怕,注意三个原则即可:第一,尊重和相信孩子的选择;第二,用观察代替评价和干预;第三,带着“万事皆游戏”的心陪伴孩子。

Chapter 7 共赢——沟通的“目的地”

带着共赢的期待协商

家长和孩子站在一起面对问题,才能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在沟通的过程中,除了“赢”的显性的结果,亲子间的爱、好的关系、理解、快乐、信任等,是“赢”更深层次的意义所在。

如何协商共赢

和孩子协商共赢,需要注意三点:第一,清楚双方的利益点到底在哪里;第二,沟通是对自己和孩子的上线和底线做好评估,在可接受的区间进行协商;第三,共赢不等于条件交换,不是为了达到自己目标暂时的妥协和让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