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蓝博士与佛菩萨的共通之处,到底在哪里?

2021-01-02  本文已影响0人  嘻嘻哈哈_9d1d

“我”是“我”的创造物,我是完美的,一如所有人和所有的一切。不完美的是“垃圾”,是那些以批判、怨恨、愤怒和恼怒的形式再现、重播的记忆。天知道我们的灵魂里究竟负载着多少废物。”

这是出自修.蓝博士,写在《大我的平静》里面的一句话。世事间,人们生而平等,都是完美的,可有些存在的不完美,是灵魂中的负载,这里的话很深奥哦。没有一个人,是没有社会保障的。

完美中的所谓的“垃圾”,就是人们身口意制造出的“垃圾”障碍物,也许每个人又都是不完美的,在于每个人的经历和业完全不相同。这样也就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每个人和每个人之间的差异。这样我们就有了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五花八门的个性特点。

当然,我们的生活,我们自己在创造,或好或坏,或美或丑,或丰富多彩或波澜不惊,你能想到的一切,都是由自己这个创造者来创造。而在这个生命中,如果有谁不喜欢的人出现在了你的生命中,那也是你自己创造出来的,你能看到的一切以及你所不稀罕的人,他们都由你创造了这个现实。

我们总是在同性相惜异性相斥的状态中生活着。而我们的一切,都由自己创造,看上去,没有一丝丝一点点共享的经验。但是我们知道,这种创造完全在自己的生活中就可以。即由关注什么吸引什么,我想像自己已经创造出这个东西,进而可以拥有我所想拥有的东西。

然而即使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也就引出佛法的教导“业由己造”和“一切唯心造”。佛菩萨用大量的世事讲法,说出来了世事的真相。也许我们不是第一天,听到这个说法。

然而我们确有必要再学习一番。为何吸引力法则,零极限,佛法说的都是一个相同互通的道理呢

究竟他们说的那些是什么原因呢?

现在我们需要知道,专注心是什么?专心注意,精神贯注,心指心态想法。我们有一颗对于任何事物可以抱有不分心,持续专注的做一件事,或者想着你想要的事物,只要投入足够的专注,这种专注会让心念统一,而这种心念的统一力量,会让我们创造出现实。

很显然,这里的道理就是这样简单,我们接着又专注到一件事,这种专注的力量,可以让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新愿望上,集中在佛的名号上,集中于一件事情上。

而只要一直专注度,想象与现实,就参与了积极地投入的专注心,心力的专注会让事物的本质会吸引向你而来,而你所排斥的也会想橡皮糖一样,粘着你不走。

这是因为,你的心念在这方面--你所排斥的方面投注入了专注,专注遇到该遇到的人,专注遇你讨厌遇到的事情。

而这些专注度久了,就会发生在你的眼前。所以菩萨要我们念佛时,专注地念,专心点念,一旦投入了专注,我们的业会随着念的功力而日益转变。

这也就是我们做事时,教导孩子写作业时,要专心哦,不要干别的,小孩子的成绩才会越来越好。而你想要创造什么,只要将注意力集中倾注于你想要的事情上,就这样一直持续着。想要的就会变为现实,而你的人生也会变为你想要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