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修复父母亲内心创伤的老师

2018-07-09  本文已影响0人  遇见方糖
孩子是修复父母亲内心创伤的老师

“父母是一面镜子,我们在其中能看到最好的自己,也能看到最糟的自己;能够看到生活中最美妙的时刻,以及最可怕的时刻。”——米粒·卡巴金和乔恩·卡巴金。

亲爱的书虫们,今天我们将一起共读《陪伴式成长,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本次的共读主题是:孩子是修复父母内心创伤的老师。

人们都说童年是最珍贵的记忆,因为纯真,也因为回不去。我们虽然喜欢童年,因为记忆只是记住了它的美丽,选择性地忽略那些让我们不愉快的事情。

那些童年的不快乐,只是暂时存封了,当有一天,一个引子出现,那些曾经经历过的不愉快,就会再次爆发。

书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凯瑟琳是个小女孩,她的父母对她寄予厚望,家教严格,好在女孩天性乖巧,她总是让父母很省心,不过快乐的日子太过短暂,凯瑟琳渐渐长大了,她虽然习惯了顺从父母的意愿,却也开始有自己的想法。

也许是叛逆期给了她勇气,她第一次对父母说不,是因为父母反对她和喜欢的男生交往,父母愣愣地看着眼前这个乖巧的女儿,在猜测是哪个坏小子教坏了她,他们开始质问凯瑟琳:“你是不是疯了?”

人天生对自己喜欢的人或者事物有一种占有欲,凯瑟琳从小就顺从听话,父母对她非常放心,他们也做好了为她规划人生蓝图的计划,当她第一次表达出自己反抗的时候,是父母不曾想过的。

一旦事情偏离了他们的计划,他们首先会忽略事情的本质,去选择对于他们来说最有利的局面,那就是让一切走回原来的轨迹。

面对窒息的占有欲,人的态度也会分为两种,一种是企图摆脱束缚,做出对方无法容忍的事情,以实现自己内心的自由;另一种人,则会选择默默忍受,并认为那是爱的一种方式,她无力改变现状,只能一味地妥协。

凯瑟琳的恋爱,最终因为父母的干涉而结束了,她又变回了那个乖乖女,父母叫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不让她做什么,她就不做什么。

她不明白,为什么父母口中说的爱她,是限制她,但她没有勇气去反对父母发话,她尝试过提出自己的要求,可是她的话总是最微不足道,仿佛只要顺从父母,按照父母安排的人生轨迹,她就能过上父母期盼的幸福生活。

后来,凯瑟琳工作了,结婚了,父母很满意她的婚姻,童年那般不愉快的经历好像尘封了一般,凯瑟琳想,也许这就是人生该有的样子吧。有工作,有爱人,还有一双可爱的女儿,她也可以做主自己的人生了。

但童年的心理创伤被锁上了,并不代表它会消失,被锁在盒子中的记忆,总会在不经意间被打开,再次击中人的痛处。而开启这把锁的人,也许就是身边最亲近的人。

凯瑟琳的一对女儿也长大了,不过凯瑟琳和自己的父母不同,她更愿意和孩子亲密的相处,事实上,她和女儿的关系非常亲密。两个十几岁的少女,充满朝气与活力,还有一点点固执和叛逆。

她虽然疼爱两个女儿,但却又不得不承认她们很懒,她们的房间里到处都是乱七八糟的衣服,想想她自己,从来都是乖乖女,在父母的教导下,自己的房间从来都是最整洁的,反观自己的女儿,为什么一点也不像她呢?

凯瑟琳只有唠叨个没完没了的时候,她的女儿才会去动身洗碗和叠衣服。但大部分时候,她们总是不愿意妥协,有一次,凯瑟琳对女儿抱怨,客人就要来了,她们要收拾好自己的房间。

怎料女儿回答:“妈妈,客人根本就不会进我的房间!”

凯瑟琳委屈极了,她忙碌着一切,她最疼爱的女儿却不愿意为她做一点点事情,最终她朝两个女儿大发雷霆,一天的好心情就这样消耗殆尽了。

童年的回忆瞬间被打开了,凯瑟琳曾经向父母提过请求,可惜的是,父母从来没有答应过,难道她的一生真的要在否定和被拒绝中度过?

如今像是重复了自己的童年般,女儿拒绝的口吻历历在目,她不明白,为什么从来都是别人主导自己的人生,自己却主导不了自己的人生。

我们以为长大之后,自己做主的人生就会不一样,可是童年的性格已经形成了,想要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谈何容易,我的朋友阿邬是个比较腼腆的女孩,对人总有一股子冷淡,她是从来不喜欢主动结交朋友的人,相反的,遇到陌生的人,哪怕对方身份再高,她也是能躲就躲。

其实只有我和几个要好的朋友知道,她是个热情的姑娘。造成她这样的性格,也能追溯到她的童年时期。她出生的时候正好恰逢计划生育,每次有陌生人来家里造访的时候,她的父母总是让她躲起来,就为了避免交罚款。

虽然后来她父母还是把罚款交上了,但阿邬害怕陌生人的性格也养成了,长大后的她,依然对出社会,去接触陌生人感到害怕,她的父母也只是责怪她不够开朗,比不了其他兄弟姐妹。

可以说,阿邬的人生,又何尝没有我们自己的影子。

在书中,即使是已经长大的凯瑟琳,也已经不会提出自己的要求了。她也有情绪不好的时候,每当她提出要求时,她周围的人都会失望,于是丈夫和她离婚,孩子和她闹僵,她觉得自己的人生失败极了。

育儿专家苏珊帮助凯瑟琳的过程中,建议她把女儿当成她人生课题的老师,她需要坦诚的面对自己的痛苦的童年经历,而不是复制那些伤害,再投射到女儿身上。

她对女儿说话先克制了自己愤怒的情绪,使她的要求更趋近于平和的语气,其次是理解,她的女儿乱扔衣服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哪怕出现再糟糕的状况,都不是什么大问题,这样的心态,才能获得对方愿意接受意见。

最后,她直接告诉女儿,只需要把衣服放进脏衣篮里,女儿竟愉快地配合了她的要求。凯瑟琳惊讶不已。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那些已经长大的孩子,始终都在等父母的一句道歉;而他们的父母,始终都在等孩子的一句感恩;但是最终,他们彼此都没有等到自己想要的那句话。

如果说原生家庭带给我们心理一些创伤,我们不需要去等待道歉,我们面对孩子的问题,不需要去复制原生家庭曾经的伤害,相反的,感谢孩子成为我们人生高级课堂的老师,帮助我们自己直面受伤的内心,从而实现自我疗愈。

学习了今日篇章,你收获了哪些?你想做出哪些改变?强烈建议书虫们将今天的学习心得分享至下方评论,与书虫们一起交流,共同进步!书虫们的每一条评论,我都能够看到,并且尽量及时地去给您回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