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感才是生活最高级的春药

2021-01-19  本文已影响0人  原来是二姐

​前几天,和刚工作的mm聊天,发现正当青春有颜有才的她焦虑得不行。她问:姐,我是不是在这个单位就一眼望到头了?想想都觉得好可怕。姐心想,像姐这样工作十多年还在挣扎的人,猛一回头发现时间都不知去哪了,那才叫可怕(捂脸)。

忽然发现,好像周边的所有人都非常焦虑。

姐的女友,某国企妥妥的核心中层,上升空间巨大,但为之付出的是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她非常担忧自己对孩子成长的缺席。

姐的大姐,很早就跳出单位创业,打拼多年后已经财务自由,可是还没闲多久,就开始恐慌被时代抛弃;

姐的同学,创业狗,好不容易熬到公司有点起色,他根本就无法放松,仿佛一刻休闲过后公司就销声匿迹。

姐的同事,虽然整天在单位优哉游哉,其实也很焦虑,如果一直这样,会不会哪天就被末位淘汰了?

你看,不管身处哪个阶层,每个人好像都很焦虑,都没有确切的安全感。

也许是因为现在这个时代变化得太快了,根本不存在“稳定”一说。你好不容易在一个圈层站定下来,还没过两天就又被颠覆了。也许,还是那句老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两天,扎克伯格在2017年哈佛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在朋友圈刷屏了。他说了三点:

第一,作为年轻一代,仅仅找到我们个人的目的或使命是不够的。

第二,我们这一代面临的挑战是,要创造一个每个人都有使命感的世界,这是真正幸福的关键,也是我们保持社会进步的唯一途径。

第三,那就是建立起一个连接的世界,先从本土的社群做起。

你也许会说,我们都不是他提及的年轻一代呀,这个目标离我们太遥远了。姐只想说,如果想变得年轻,请先用年轻人的思维来思考问题(捂脸)。先不提目标或使命的大或者小,至少,要让我们先成为有目标感的人

第一:为重要的事情确定目标

就像如果你想要讨好所有人,最终的结果就是所有人都对你不满一样,如果你想要为所有的事情确定目标,那就相当于所有的事情都没有目标。因为目标制定后,需要不断回看、不断调整行为模式,如果目标太多,那就变成纸上谈兵,根本无法落实。

所以,姐建议你,先对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确定目标。

有哪些是重要的事情呢?因人而异。

比如,对于想要尽快结婚的你,可以先对婚姻这件事确定目标。是想要一段和谐的婚姻,还是共同奋斗的婚姻?是精神层面的需求更甚还是物质为主?等确定了目标之后,才能谈及具体的方法和行动。否则,目标一变,方法和行动都变了。

再比如,对于碰到职场瓶颈的你,可以先后续发展确定目标。是追求稳定、不要加班的工作,还是想要挑战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是希望未来变成单位里那些每天家长里短打发时间的同事,还是希望就算苦点累点也要拼搏一把的人?确定目标的过程,也是剖析内心的过程。毕竟,想要诚实地对待自己,也并非易事。

确定目标、确定你前进的方向,仅仅是目标感的第一个作用——指引。

目标感的第二作用——防御,更为重要。

它可以帮助你防御过程中的患得患失、别人的流言蜚语、和自己的情绪波动。至少,通过建立目标感,你可以避免自己成为那些絮絮叨叨、不断抱怨、又一事无成的人。

第二:没有方法和行动的目标,都是耍流氓

上面姐提到,为重要的事情确定目标感,这只是第一步。你要做的第二步,就是为这个目标匹配方法和行动。没有方法和行动,这个目标就是空的,永远不可能实现。

姐的一个女朋友,虽然在国企工作,但她一直希望能够开一个咖啡馆。她苦于不知道怎样实现自己的目标,姐就建议她说,如果确定了开咖啡馆是自己的目标,那就列出需要掌握的方法和行动。开一家咖啡馆,要了解开实体店的申请流程、选址要素、各种材料的进出,还要了解设计、搭配、软装、财务、人事相关的知识。这个姐们,真的超有执行力,列了满满一张纸后,就决定先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合伙人(捂脸),分工推进。然后,经过快一年的利用下班时间的筹备,她的咖啡馆去年底终于开业了。

你看,一旦目标确定,就必须匹配方法和行动,否则,你永远看不到目标达成的那一刻。

那么,该怎样确定目标需要的方法和行动呢?姐建议:你可以通过列表或者思维导图将这些方法和行动列出来,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纠偏。不管怎样,最重要的是,迈出第一步。

一是可以去找有同样经历的前辈请教;

二是尽量实地勘察;

三是多看关联的指导书籍;

四是适当参加合适的培训。

第三:为目标建立仪式感

我们女生都特别重视仪式感。结婚纪念日要两人一起庆祝,每天再疲劳也要为自己泡一杯花茶,看书的时候要点上香薰。仪式感会把生活给的一地鸡毛,扎成漂亮的鸡毛掸子。

那么,对于目标这种影响我们人生的重大决策,更是需要通过仪式感加持。

姐的一个女朋友,她的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培训老师。不管日常课程有多忙,每周一的晚上都是她的独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她一般都会把她认为最为优秀的老师的经典课程拿出来再温习一下,然后回顾自己上周的讲课情况,查找自己与目标的差距。通过固定的时间、固定的步骤这样的仪式感,让自己不断对目标的达成纠偏。

罗辑思维创办的得到APP中有一个《5分钟商学院》的专栏。授课的刘润老师在上面的直播,每次都不多不少正好5分钟。这也是一种仪式感,逼迫自己不断精进、化繁为简。还有老罗每天60秒雷打不动的语音发送,也是一种仪式感,督促自己不要偏离目标。

仪式感不是矫情,而是对自己的洗脑。当这个目标被不断洗脑后,你就会将它视为习惯,那么,距离实现也就不远了。

如果没有目标感,就算吃遍天下,你也成不了美食家,顶多算一枚吃货(捂脸)。

所以,如何成为一个有目标感的人,你学会了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