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简友广场心理

765|达则天下行

2022-07-15  本文已影响0人  裒益者

老人言,“静”中有一个“争”字,“稳”中有一个“急”字,“忙”中有一个“亡”字……中国文字,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其本身就给予了践行知行合一的真谛。我们人生中做事情,欲“争”必须得“静”;欲“急”,必须得“稳”;欲“忙”,必须得用“心”,否则,可能就会“亡”……

文以载道,此言不虚。在读三和书院这一年,体会越来越入骨。一是每每在刘师指点下,懵懂中觉醒一二,久久积累,似乎偶有所通。二是自己在人生路上也遇到一些实践中的事情,以及偶遇高人点拨,也与刘师所指点融会贯通。

刘师第十次大课所谈及的“中”道,以及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食”道再一次触动到了我的灵魂,如同触电,振聋发聩。

首先,“中”道是天地之大道,不仅仅是我们身体求“中”而无病,而是天地万物所能够美好的存在,都需要达到“中”的状态。否则,偏了,也就会出现各种问题。那么,什么是“中”呢?这个,不好解释,百姓日用而不知,圣人又不好用语言表达。我理解这个“中”,就是“和”,就是“正”,就是“平”,就是一种自然的、正好的状态。

就拿自然现象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不出格,这就是寒往暑来自然的“中”。如果,反常,春不生反而收,则是不“中”,偏离了。白天黑夜,阴阳轮转,昼出夜寐,这就是黑白的“中”,否则,昼伏夜出,白夜颠倒,这就偏离了。

人生路上,做人行事,无不如此。欲争则静,欲急则稳,在静与稳中才能不偏离,求得“中”。得“中”者,才能够达到目标。

其次,五行圆转,生克自然,才是“中”。在饮食之道中,刘师拿自己的体悟点拨弟子们,如点醒梦中人。我们常常做饭中,几时想过如何用好“火”?几时想过先放盐与后放盐的内在生克逻辑?几时想过做饭也有“生熟香化和”五个境界?几时想过请客吃饭背后的生养之理?可刘师一点,平常事背后的逻辑霍然炸出,的确惊起一片波涛汹涌。

这个周末,我也在复听刘师课中进了厨房,去感受做饭的深刻内涵去了。把握相火,需要用心。就是煮一个饺子,也得三次凉水相伴,岂不是水火既济吗?

这个事情,也让我回想起花果山之旅,一出家高人以我名字给予的人生指点。他根据我的名字送给我一段箴言,如下:

梁苑儒雅风,雪洁心相明;

平心观世界,达则天下行。

当时,我只是觉得好,却也没有真正理解。听了刘师关于“中”的解读,我似乎突然觉得醍醐灌顶,对于那段箴言彻底理解了。

如何平心观世界,不就是让看人看事静、稳,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不疾不徐,不偏不倚吗?不被外在的人与事惊起波澜吗?这种境界,以“我”为主,主线条明确,解决问题导向的易简之道,不就是“中”吗?

如何达则天下行,不就是说要豁达,要对于偏离“中”的人与事要包容吗?天下万事万物运动的形态,正是中与不中,正与邪……等等各种变化状态组成的吗?所以,不可能都是“中”,而是包容各种“不中”,然后,根据主线发展,渡得有缘人、事得中就好。如此,必可以天下行。

反思近期个人状态,也是有忧虑、怨怼不是一个“中”的状态。期望可以从现在回到正轨上,平心观世界、达则天下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