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读书每天写1000字读书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

2016-09-20  本文已影响100人  ShineLau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的学说思想集中于《论语》,年代久远,意蕴无穷。梁漱溟先生围绕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将儒家思想解释为十三个方面:仁、乐、讷言敏行、看自己、看当下、反宗教、毋意必固我、非功利、非刑罚、礼乐、孝悌、不迁怒不贰过、天命。

仁:指人原本的心,并以敏锐直觉流露于外。是真正生命的直觉,生命自己最合适的理,可表现为慈爱、柔嫩、真挚、敦厚、慎重等各种形式。仁者的生活,就是人原来的生活,听凭当下的直觉,不是学习理智,努力习惯的矫揉造作的生活。

乐:乐的态度在人的心境是安和自在。到达乐有两个途径,意识外面去找,不断满足欲求,二是取消欲求,从根本上取消问题。真正的乐者,是生机的活泼,即生机畅达,生机畅达有两个条件,意识调和,一是新波澜。儒家生活是不需要去找乐子,放下找的时候便是乐。梁漱溟认为乐有三种:一是与苦对应的了 ;一是依赖于环境的乐;一是无条件的乐(孔子便是此)。

讷(ne)言敏行:即少说多做。“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看自己:“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指不自私地为了我自己的兴趣或满足一个好奇心所学,为人则是自私地存了利益目的所学。“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有什么问题都在自身找原因,小人有什么问题都在别人身上找原因。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花费大量时间去评论别人或者我们无法掌控的事,只会增加我们的烦恼,浪费我们的时间。

看当下:当下即心,就是盯住当下你的心。心在此,生活也在此。心情不在生活中,那便丧失了乐。

反宗教:“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人心自然流行,不向外找。

毋意必固我:毋意,就是别瞎想,生活中很多的烦恼都是自己想出来的,就是因为我们喜欢去推理、臆想。毋必,就是没有什么事情必须按照固定的模式来做,要我们通权达变,根据事情此时此刻的状态,来调整我们在当下的状态和做法,不要用一个固定的套路去面对任何问题。毋固,就是不要固执已见,一个人如果固执已见,就会失去幸福的能力,因为不想知道世界发生了什么,也不想知道哪些地方是自己需要学习和改进的,所以需要经常调整学习,认证听取别人的意见。毋我,就是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做任何事情不要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多体会别人看问题的感觉。

非功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放于利而行,多怨”。指君子做事情是非功利的,不考虑对他人和社会的帮助,而小人是功利的,做事情都会考虑到利益。非功利指凭借趣味,依靠直接和内心的良知来生活。好的行为取决于一个人的和乐心理,而如果失掉和乐,就是非功利盛行的时候。

非刑罚:“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我们用法律刑法去统御社会,实际上是把人生建立在计较利害的心理上,建立在不正当的功利态度上。只有提高人格,靠人类社会本能,等大家都有了法治的观念之后,靠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才会变成一个成熟的社会。

礼乐:礼是自然的,是天理,不是人为。礼是人情的自然要求,而不是人情外的假形式。发自真性情的礼,率真、质朴都是真正的礼。

孝悌:忘记孝悌本身,发自内心地对身边的人好,爱他们,自然能够发现好的生活。

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别人,知错能改,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心理学上的“踢猫效应”就是对于典型坏情绪的最好表现。不迁怒别人,不贰过即意味着不懈,又重新觉醒,这是人生的重要修炼方向。

天命: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圣人之言、畏大人。天命是宇宙大的流行趋势,你当下想法是未定的,我们的听天由命不是知天命,虽成功不在天,而为不为则在我,我们有动才会有被决定,若不为何来天命。真正的听天由命,指尽自己力量去拼搏的人,做真正听天命的人,就是最尽自己心力的人。

——根据樊登整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