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 | 宋词是如何兴起的
胡爸爸详解中学古诗文
中小学课本里所选的古代诗歌以唐诗宋词为主,但两者比例极不对称。唐诗选得还是比较成功的,各个时期的重要诗人及代表作品基本都覆盖了,也体现出了从古体诗到格律诗体例、风格的流变。但宋词选得太少了,从小学到高中总共才二十几首,仅凭这几首词,是不可能了解宋词全貌的。我打算用几讲梳理一下宋词的大致脉络。
说起词,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大概是白居易的这首《江南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这首词短小清新,朗朗上口,是最脍炙人口的词作之一,所以小学课本选得第一首词就是它。白居易曾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对江南十分喜爱,除了《江南好》,还有两首描写江南的作品也很有名: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这几首词是独立的作品,但它们的格式、音韵、平仄都是一样的,因为它们用的是同一个词牌——忆江南,这个词牌还有江南好、梦江南、望江南等别名。词牌有多个名字是常见现象, 源自同一词牌下出现的著名作品。比如忆江南这个词牌,佳作出现的频率就特别高: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李煜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 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黄埔嵩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轼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温庭筠
词牌,是词与诗的一大区别。每一个文化现象背后都有它的社会原因,词牌是怎么出现的?探寻这个问题,可以让我们对宋词兴起的原因有所了解。
讲唐诗的时候,我们介绍过诗有一个从古体诗向近体诗,也就是格律诗演化的过程。古体诗不那么讲究平仄、押韵、对仗,适合抒发激烈的情感,李白就喜欢写古体诗,“李白斗酒诗百篇”,他迫不及待的要抒发自己的情绪,字斟句酌的写格律诗就太慢了。杜甫则是格律诗的高手,这个我们之前也多次提到过。
词就是格律诗继续发展的产物,词在押韵、平仄方面与格律诗是相通的,其实就是更加多样化的格律诗。格律诗只有四种形式: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而古人常用的词牌至少有几百个。这就引发一个问题:如果要求诗歌的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继续写格律诗就是了,为什么要搞出那么多词牌呢?
原因要从宋朝的社会生活中去寻找。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富庶的朝代之一,如果把文化和物质的发达一起来算,那么这个“之一”也可以拿掉。这与我们印象中的“弱宋”似乎不太相称,但弱不见得就穷啊。
宋朝之所以富庶,是因为商业发达。中国古代王朝多数都是重农抑商,而宋朝是少有鼓励商业的朝代,商业税占到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造成的结果就是政府和民间都普遍富裕。
宋朝又恰好是个重文轻武的朝代,鼓励读书,给知识分子优渥的待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皇帝亲笔写的劝学诗。几朝皇帝下来,政府养了大量的官员,并没有太多的公务可干,而俸禄非常高,宋朝的官俸是古代历朝最高的。冗官、冗兵、冗费是一直困扰宋朝的问题,北宋、南宋相继灭亡也跟这三冗密切相关。但在太平年间,呈现在表面的还是一派繁荣富足气象,这自然就容易形成追求享乐的社会氛围。
著名词人柳永有一首名作《望海潮》,很能代表当时的氛围: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词流传很广,在国外都有名,据说金主完颜亮就是读了这首词而生南侵之心。这首词是柳永写给时任杭州市长孙何的,词中不仅夸杭州的富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还描绘了孙何的挥霍排场,“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可以想象,若是在明朝被人揭发这样挥霍,是要被朱元璋剥皮实草的,但孙何并不会怕,还很欣赏这首词,唯恐它不流传到皇帝耳朵里,因为他知道皇帝喜欢这样的作品,词中描绘的繁华景象说明了国泰民安,这说明皇帝圣明。
于是,宋朝的餐饮业和娱乐业就特别发达。《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汴京(今开封)有豪华酒楼七十二家,称为正店,小酒楼不计其数,称为脚店。光喝酒吃饭太单调,伴随着庞大餐饮业的是兴旺的娱乐业,歌女是各种宴席的标配,别说汴京,就是遥远的边关渭州,鲁提辖喝酒时还有歌女陪侍呢。
宋词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兴起的。每一个词牌其实都是一首曲子,宋词就相当于今天的流行歌曲。为什么今天我们没听过宋词的演唱呢?因为中国古代的记谱方法不太科学,没发明出类似简谱、五线谱这样严谨的方法,虽然也有词谱流传下来,但很难看懂,即使有个别专家能看懂意思,也无法还原出当年的曲子。
从古代十分简单粗糙的记谱方法,我们就能推断出中国古代的音乐不是很发达,我估计就算把词谱复原了,也不会有多好听。而词牌是另一个例证,我们觉得词牌挺多,常用的有好几百个,但现在知道了它其实是乐曲的话,那么几百个就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你想,两宋三百多年,大家天天听的乐曲才几百首,算多吗?光一曲《江南好》,流传下来的歌词不下千首,很难想象今天会给“江南style”不断填词演唱,今天的常态是一首曲子对应一首歌,据《腾讯娱乐白皮书》,2019年全国上线原创歌曲超过670万首,你没看错,是670万首,这就是670万支曲子啊。别管它们好不好听,能写出这么多曲子,就说明今天的音乐元素比古代要多得多,发达得多。
曲子不多,就得靠歌词取胜啦,所以宋代文人给歌女写歌词蔚然成风,像柳永、苏轼、秦观、姜夔这样的名人,要是给某个歌女写一首词,这个歌女可就身价倍增了。这些大文人的作品难得,而歌女们对新歌的需求是始终存在的,她们会出钱收购歌词,宋朝有很多文人靠卖歌词就能生活的不错,柳永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个,他基本就是靠歌女养活的,去世后也是歌女们集资为他办的后事,他的词在宋朝流传极广,“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这自然也要归功于歌女们的传播。
诗词读得少的话,对姜夔这个名字可能不熟悉,但古今很多人都把姜夔视为宋词第一人,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不光词写得好,还会谱曲,有几个著名词牌就是他创制的,像《暗香》,《疏影》,《扬州慢》等。放在今天,他就是罗大佑、李宗盛、黄霑这种级别的词曲大家。
这就是词在宋朝特别繁荣的原因:娱乐业高度发达对歌词形成了持续不断的旺盛需求。可问题来了,我们知道诗也是可以唱的,干嘛非得填词呢?这个问题会在下一讲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