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成长励志每天写1000字

孩子要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2019-01-20  本文已影响0人  Leah82

孩子要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一直是一个非常有争议,也非常热门的话题。说不能的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都非常励志,而反对的家长,认为应该给孩子一个快乐的自由的童年。

这反对的声音里,有一个大咖,是我们中国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在他的《家庭教育课》里,就说,孩子一定要输在起跑线上。他把孩子的一生,比作一场马拉松。这我倒可以理解。可他又说,她女儿小的时候。他们达成一个协议,即使能考得好,也不能把自己的真实成绩显露出来。这就不太能理解了。为什么考的好能考得好,也不考呢?

伊索寓言:效能,在于产出和产能的平衡

最近,我在看的一本成人的经典书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似乎找到了答案。在这本书里,作者向我们引入了一个概念——效能。

他从一个伊索寓言的故事开始说起:从前有个农夫,在他的鹅圈里,找到了一只金蛋。原来鹅圈里有一只鹅,每天都能下一个金蛋,这可把农夫高兴坏了。可当他每天都能拿到一只金蛋时,却开始不满足,欲望开始膨胀。他想快一点拿到更多的金蛋,于是就把这只鹅杀了,想看一下它的肚子里到底有多少只金蛋。结果可想而知,从此以后,这个农夫一只金蛋都拿不到了。

伊索寓言

大家想一想,在这个故事里,这只鹅的效能,是什么?这个农夫他认为鹅的效能是什么?

农夫所认为的非常简单:鹅的效能就是产出嘛。能下多少只金蛋,就说明这只鹅有多棒。于是他才想要拿到更多的金蛋。可是,作者强调的效能,不仅是产出,还有一个因素——产能。也就是产出和产能,要达到平衡,达到平衡才是最好的效能。所以农夫做错了,因为对于这只鹅,最好的产能,就是一天产一个金蛋的平衡。

你觉得这个故事非常的荒诞?可在现实生活中,不注意产出和产能平衡的例子非常的多。比如,一台机器超负荷运转,想要它每天有更多的产出,来达到最好的效能。可超负荷的运转,让这台机器,最后终于转不动了。也就是不重视产能,只重视它的产出。

再比如,很多人想让一天过得更有成效,于是会不断的挤压自己的睡眠时间。只注意产出,不注意产能,这样的慢慢的身体搞垮了,就一点产能都没有了。

产出和产能,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

当我进一步思考的时候,我觉得,在人生的很多阶段,并不一定是产出和产能要平衡,而是需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举个例子,一个大学生刚毕业,在选择工作时,产出是工资,而产能是他在这份工作当中所能得到的工作能力的提升。那他到底要不要注意产出和产能的平衡呢?刚就业的新人,当然只有工作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今后才会为他拥有更多的产出,提供必要的能力的积累。

所以,这个时候,产能比产出更重要。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觉得,这和我们最开始探讨的,孩子要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有什么关系呢?

好,我们回到教育这个话题。有一天晚上,我女儿跟我聊天。她非常郁闷,因为班上有一个男孩的英语成绩总是比她好,女儿觉得不应该。于是我就引导性的问她,你觉得体现一个人真正的英语水平,是考试成绩,还是其他?她想了想说,应该不是考试成绩,而是看你能不能自由的跟外国人交流,能不能看懂很多的英语原版书籍,能不能听懂这些书籍?我说是的,如果是这样,英语成绩对你来说真的那么重要吗?你的时间和努力应该更多的花在哪里?她当然明白,应该花在更多的去看很多的原版书籍,更多的去听,去和外国人交流。

考试重要么?

的确,在孩子的求学阶段,考试成绩是最明显的产出,而产能是真正的知识、技能、经验的积累。

特别在小学、初中阶段,应该提升学习能力、积累真正的知识技能、开阔视野这些产能时,如果我们过多的单纯的只盯着考试成绩这个产出,就像农夫只看金蛋,会让孩子在后续的学习当中缺少厚积薄发的力量。

所以,这时,我才真正明白,郑渊洁想要说的是,一个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当家长或者是孩子自己过分的看重考试成绩时,他也许只会钻研那几本教科书,而不懂得去了解更多的有趣的有用的知识,提高有用的技能。

世界著名的管理学家德鲁克,他也曾经为效能下过一个定义。他说,效能,就是做正确的事。因此,到底能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并不只是单纯的看,输还是不输。而是在看父母在这场马拉松比赛刚开始起跑时,有没有引导孩子在做正确的事?还是,只注重产出,没有注重产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