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真的要和懒惰作斗争
从小教育就要“预防”懒惰,而非“治疗懒惰”!
懒惰产生的根源在哪里?小时候在年长者的关怀下,有求必应,不知道什么是困难,无忧无虑,一帆风顺的童年环境,这是使一个好端端的孩子变成懒汉最合适的土壤!无所用心,对什么事物都漠不关心,此为懒惰的根源!
懒惰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一是常常伴随着缺乏自尊心,不管别人对他怎么看,他都不在乎!有条件当寄生虫,其实精神贫乏、穷困。儿童的懒惰就是精神生活空虚,兴趣贫乏。第二是有的成人专门为孩子制造游手好闲,无事可做的条件,并把这种游手好闲称为“儿童休息”!
真正的休息是什么?是变更活动,节制欲望!——从小要通过亲身体会懂得“不行”、“应当”及“可以”这些概念的实质。同家长一起努力,使孩子从小就能在生活上自理。第三,不仅是手脚懒,也是思想懒。当人不经过任何努力,就接受这些思想时,思想上的懒惰就会占据人的心灵!促使人努力求得知识就是预防思想上的懒惰!
如何预防或治疗懒惰呢?一要丰富精神上的需要,童年期、青少年时代,乐于劳动,读书和别人交往,从事创造性活动的精神!把这种需要积极培养,把这些需要当做个人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二要改造懒惰:变更活动!做两个小时的作业,或者做一到两个小时的家务劳动!三是早起五点钟起床,学习到七点是劳动,帮妈妈做早餐也是劳动。
改造预防学生懒惰的唯一障碍——是家长的懒惰。因为有些懒惰首先是在家庭中产生和得到根除的,如果家庭中缺乏热爱劳动的气氛,只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的。
预防懒惰,是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解决的极重要的课题之一。治疗懒惰也是需要家校携手共同攻克的,虽然是极困难的一项工作之一,!克服家长的懒惰,要从自身做起!
要充分认识到:变更活动就是变相休息,这是大脑的功能之一!而非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精神空虚,兴趣缺乏,单纯闭上眼睛就是休息!!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克服懒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