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植杰《三国史》读书笔记06

2024-07-15  本文已影响0人  已锁定

刘辩是灵帝长子,何皇后生;刘协是灵帝次子,王美人生。王美人与何皇后均有宠于灵帝,何皇后忌妒王美人,王美人生刘协后,即被何皇后酖杀。刘协由灵帝生母董太后抚养长大。灵帝死,何太后与董太后争权,何太后逼死董太后。


何太后也是个狠人,且何太后在腥风血雨中与宦官集团早就形成了比较紧密的关系,故何进寻求何太后的合作谋求铲除宦官之时,何太后的犹豫是有原因的,并非其不够残忍果决。另外献帝刘协与少帝母子,可以说是血海深仇,亲妈和亲奶奶都死于何太后之手,当然,大部分仇恨应归于何太后而非少帝。即使如此,刘协在朝廷混乱中一直活到董卓进洛,说明其人素质确实可以。

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冬,坚与官属会饮于鲁阳城东,卓军步骑数万,猝然来临,坚视若无睹,照常行酒欢笑,但令部队整顿行列,不得妄动。后敌骑越来越多,坚始罢坐,导引部队入城。卓将见坚兵整齐,不攻而退。坚乃谓部属曰:“向坚所以不即起者,恐兵相蹈藉,诸君不得入耳”。


此段战斗经过的记载,似乎成为之后三国魏晋历史中一个叙述模板,其变种事例很多。

其中关键因素有:会饮、敌军猝至、主帅镇定不动、敌军不攻而退。都是拍电影的好素材,只不过完全这样拍恐怕又会很假。

这些因素之外,此事还是颇多疑点,这些疑点和关东群雄与董卓战争的戏剧性变化密切相关。首先,不具名的董卓将领“步骑数万”,长驱直入攻击孙坚驻地,这是在一种怎样的战略决心下进行的行动,甚至是否出自董卓本人的部署,这么大的行动为何领军将领身份都不详,这些都是疑点。在董卓与关东群雄的对峙中,一般认为董卓处于守势,即使徐荣屡有胜绩都未敢轻进,那么这次规模不小的突袭,其战略意图何在呢?是否意在对孙坚这个敌对阵营中最坚决善战者予以打击以瓦解联军意志。战斗的结果“卓将见坚兵整齐,不攻而退”,形同儿戏,似乎本来就更加接近一种战略威慑,而不是真正准备好一场大战。此次突袭之后董卓本人更是奇怪的开始对孙坚进行拉拢,“惮坚猛壮,欲笼络之,派人说坚,欲与和亲,令坚疏其子弟堪任刺吏、郡守者,许表用之”。总之在关东群雄基本上都畏缩不前,董卓军队在至少可以组织长距离突袭的情况下,似乎董卓在东方的战略重心与防务策略也是一笔糊涂账,不知道到底是怎么样的。之后孙坚就势如破竹攻下洛阳,虽也经过战斗,但总体上还是偏向认为这是董卓对于东方的主动放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