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简友广场哲思

怕自己写不好文章就应该多看看鲁迅先生的书

2020-08-27  本文已影响0人  涛金论

我多年前买了一本《鲁迅经典》,读书的时候语文课里面也学了好几篇鲁迅先生的课文。今天回味一下鲁迅先生的大作。

弃医从文

在《呐喊》的自序里面鲁迅先生写了他弃医从文的经过:

原本到日本学医是为了救治像他的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但是有一回在课堂最后先生放的画片中看到了许多久违的中国人,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
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不管鲁迅先生写自己弃医从文的经过还是写小说或者散文,不管是描写景物或者描写人物,或者写自己心里的想法,用现代话来讲,都是用很接地气的语言以及很多的对话,通俗易懂,没有过多的装饰,让阅读的人不需要很费脑子去“欣赏”。

读书的时候,有个语文老师在上鲁迅先生的课文的时候,常常是讲着讲着忽然就会提高音调来一句

“哦~这句话(这段话)就表达了鲁迅先生当时什么什么样的心情……”

或者是

“表达了鲁迅先生对什么社会黑暗的不满、批判,对什么什么的痛恨……”

之类的。

我当时就会想,你又不是鲁迅先生肚子里的虫,怎么知道鲁迅先生当时在想什么。普罗大众都在麻木中,光他一个人批判有什么用?

既然鲁迅先生自己都说写文是要改变“他们”的精神,这里的“他们”指的是那些精神麻木的普罗大众,这些人基本没有太高的文化素养,直接跟他们讲道理,这些人是听不进去的,华丽丽的文采对那些麻木的普罗大众来说更是多余,用最直白的语言来写小说,传播度反而更高。

当然,也不是完全直白到跟一张白纸似的,鲁迅先生在描写一些景物的时候也运用拟人的手法,会让人觉得很生动。

比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有一段描写百草园里面的小昆虫的: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

让人感觉这些昆虫都是老朋友一样。

在《风波》的开头写到:

“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的收了它通黄的光线了。场边靠河的乌柏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

直接就让人觉得喘不过气来了。

在我还不能像大神那样写出华丽丽的文章之前,我是不是能先学学鲁迅先生这样,用直白的语言把事情讲清楚,然后再慢慢加入有点华丽的东西,然后再加入华丽的东西,然后再加入华丽丽的东西……

多看看鲁迅先生的书,可以学会一种通俗的写作表达方式。


相关文章:

成年人就应该读鲁迅


作者:涛金论

1988年生人,一个爱好历史的卖房人,从业七年一直用真诚服务客人,帮助身边人。

就职于贝壳德佑惠州帝景湾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