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岗军首领李密,文武双全, 擅长谋划 ,但骄傲自满 ,导致大败
李密,字玄邃, 小字法主,辽东襄平。隋末唐初的群雄之一。西魏名将李弼的曾孙。
隋末群雄起义时,成为瓦岗军首领之一,是个文韬武略、军事才能、政治智慧集于一身的领导者。后来,图谋叛唐自立,为盛彦师斩于熊耳山。
01、出身贵族,受良好教育,志向远大
李密出身辽东李氏的高门士族祖父李曜,为北周太保、邢国公。父亲李宽,隋朝上柱国,封蒲山郡公。
从师国子助教包恺,听他讲授《史记》、《汉书》,精神振奋,忘了疲倦。包恺的其他弟子,都在他之下。
长大了的李密擅长谋划,文武双全,志向远大,常常以救世济民为己任。581年,袭爵蒲山公。
于是散发家产,救济亲朋好友,收养门客,礼遇贤才,从不吝惜资财。后又折兵读书,尤其喜好兵书,常能背诵。
02、做宫廷宿卫被赏识,辞职刻苦读书
605年,凭借父荫任左亲卫府大都督、东宫千牛备身。他长得额锐角方,瞳子黑白明澈。
有一次隋炀帝在仪卫中看见他,回宫后问宇文述说:“刚才在左边警卫队里的黑脸小孩是个什么人?”
宇文述回答说:“他是已故蒲山公李宽的儿子,叫李密。”隋炀帝说:“这个小孩顾盼的神态很不寻常,别让他在宫里担任宿卫。”
后来,宇文述对李密说:“贤弟天资这么好,应该凭才学获得官职,宫廷警卫是个琐碎差事,不是培养贤才的地方。”
李密非常高兴,于是借病辞职,专心致志读书,人们很少看到他。
他曾经准备去拜访包恺,骑着一头黄牛,牛背上盖着一块蒲草坐垫,还把一套《汉书》挂在牛角上,一只手捏着牛绳,一只手翻书阅读。
越国公杨素途经李密隐居之处,看见李密在勤奋读书,拉紧马缰轻声慢步紧紧跟在后头,赶上他后,问道:“哪里的读书人,这样好学?”
李密认识杨素,连忙下牛拜了两拜,通报了自己的姓名。杨素又问他读的什么,李密回答说《项羽传》。
杨素对他感到惊异,跟他谈得非常愉快。对自己的儿子杨玄感等人说“:我看李密的学识气度,你们都赶不上。”
杨玄感一表人才,一身武艺又喜读书。两人一见如故,成为好朋友。
03、为杨玄感献策,不被采纳
613年,隋炀帝征讨高句丽,派杨玄感在黎阳监理军需运输。这时天下动乱,杨玄感筹划起兵,暗中派人到长安迎接李密,让他主持谋划工作。
杨玄感便跟李密商议,向他求计,李密提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袭据涿郡,扼临榆关,使隋军溃散关外;中策是攻占长安,占据关中和隋炀帝对抗;下策是攻打洛阳。
杨玄感却只采用下策,攻打洛阳。杨玄赶到洛阳后,连打几仗都取得胜利,自以为天下百姓都响应他,一个早晚就可夺取天下。
杨玄感抓获隋朝的内史舍人韦福嗣后,把机要事务交他办理,从此征战大事,不由李密一人主持。
韦福嗣由于战败被俘,每当商议谋略,都持模棱两可的态度。杨玄感后来要他起草布告文书,韦福嗣坚决推辞。
李密对杨玄感说:“韦福嗣实质上抱着观望态度。您刚举义旗,却让奸细留在身边,请您将他斩首来向人们道歉,人心才会安定。”
杨玄感不相信,后来杨玄感准备向西进军,韦福嗣终究逃回洛阳去了。
04、被抓,想妙计逃脱
隋朝将领宇文述、来护儿等人率领军队就要到了,李密建议杨玄感带着队伍向西撤退。
到陕县,杨玄感想围攻弘农宫,李密劝谏他,应该迅速向潼关撤退,追兵快到,不能停留!
杨玄感不听,就去围攻弘农宫,围了三天没能攻克,才带上队伍向西走。到达阌乡县,追兵赶上来了,杨玄感战败。
李密秘密地进入潼关,被追捕的人捉住。当时隋炀帝在高阳县,李密和他的同伙要被一起押送到那里去。
他们中多数人带有金钱,李密叫他们亮在押送官员面前说:
“我们死后,请用这作为经费安葬,余下的就全部报答你的恩德。”押送官员被金钱利诱,答应了他们。
出潼关后,防备逐渐放松,李密请求买来酒菜,每天晚上吃吃喝喝,吵吵闹闹,通宵达旦,押送官员不把这当回事。
走到邯郸县,李密等七个人挖穿墙壁逃掉。到淮阳郡,隐姓埋名,自称刘智远,招收徒弟讲学。
这样过了几个月,心里闷闷不乐,写了一首五言诗《淮阳感怀》,诗写成后流下了行行泪水: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
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
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05、投奔翟让,说服其起义
616年,翟让在东郡发动农民起义,因以韦城瓦岗寨为根据地,故称瓦岗军。
李密投奔于翟让军中,有人知道李密是杨玄感的逃亡部将,私下怂恿翟让杀害他,翟让就把李密关押在军营之外。
李密通过王伯当用献谋略的办法靠拢翟让劝说翟让夺取洛阳长安,消灭凶残势力,灭亡隋朝。
翟让听罢大为敬重仰慕,立即释放了他。派他去游说各小股义军。
李密又向翟让建议说:“现在人马已经很多,但是没有地方弄到粮草,如果长久耽搁下去,就会人困马乏,大敌一到,要不了几天我们就会失败!
不如直接夺取荥阳,休整部队筹积粮草,等到兵强马壮,然后去跟别人争夺天下。”
翟让认为应当这样,从此攻克金堤关,攻打抢掠荥阳等县城镇,多数被攻克。
06、大败张须陀,声威大振
荥阳太守杨庆和通守张须陀带兵讨伐翟让,翟让曾被张须陀打败过,听说他来了,极为害怕,准备远远地躲避他。
李密说:“张须陀骁勇但没有谋略,他的队伍又打了几次胜仗,既骄狂又狠毒,一仗就能捉住他。您只管摆开阵势等着,我来替您打败他。”
翟让迫不得已,统领军队准备战斗,李密分出一千多名士卒埋伏在树林里。
翟让开战不利,边打边退,李密派出伏兵到敌后袭击,张须陀兵众逃散,李密和翟让前后夹攻,大败张须陀,当场将他斩首。
翟让从此以后让李密单独统率一支队伍。李密的队伍军容整齐严肃,凡是发出命令,即使是在夏天,士卒们都像是身裹霜雪一样冷峻地执行。
他本人衣食节俭朴素,得到的金银财宝都分发给部下,因此人人都替他卖力。
07、开仓赈民 ,被称为首领
617年春,瓦岗的一把手翟让和二把手李密率战将数十员,精兵七千,绕过虎牢关,一举占领了落口仓。
当时的天下正在闹饥荒,李密打开仓库听凭百姓拿走粮食,连老人妇女也背着孩童赶来,路上络绎不绝,多达几十万人。
他将粮食赈济百姓,从而赢得了百姓的一致好感,大量的人慕名前来投奔他,
不多久,瓦岗军便拥有上百万人的队伍。李密又特意在这百万人中挑选了能力更为出众的八千人,组成一支精悍的队伍。
翟让推举李密当首领,称作魏公。这一年的二月,李密在巩县南郊设立祭坛,祭天登位,年号称作永平元年,所下发的文书落款为行军元帅魏公府。
李密授予翟让司徒官衔,封为东郡公,任命单雄信为左武侯大将军,徐世勣为右武侯大将军,祖君彦为记室,其余的人各按等级授予官职。
08、大败王世充,势力壮大
隋炀帝派遣王世充率领五万名精兵强将进攻李密,王世充袭击仓城,李密打败了他。
王世充又把军营迁移到了洛口仓的北边,在洛水上架设浮桥,派出全部人马进攻李密,李密和一千多人抵抗,形势不利向后撤退。
王世充乘胜逼近洛口城下,李密挑选几百名精兵阻截,王世充的兵众全线溃逃,抢着拥上浮桥,淹死了几万人。
他的虎贲郎将杨威、王辩、霍举、刘长恭、梁德、董智都已阵亡,王世充只是保住了性命。
李密乘胜攻克了偃师县,在这里修筑起金墉城驻扎下来,拥有三十多万人马。东到海滨、泰山,南到长江、淮河,没有哪个郡县不派使者归附李密。
窦建德、朱粲、杨士林、孟海公、徐圆朗、卢祖尚、周法明等人都顺势地派人向李密上书劝说他登皇帝位,李密说:“洛阳没有平定之前,不能谈这件事。”
09、除掉翟让,取得领导权
李密势力越来越大,翟让的部将王儒信鼓动翟让担任大冢宰官职,统领百官,夺取李密的大权。
翟让的哥哥翟宽又对翟让说:“皇帝只能由我们自己做,怎能送给别人!你如果做不了,就该我来做。”
李密知道了这件事,暗中有除掉翟让的打算。恰逢王世充摆着阵势打来了。
翟让出兵抵御,遭到王世充猛攻,李密和单雄信等人率领精兵强将救援,王世充败逃。
第二天,翟让自己来到李密的营帐,要求饮酒作乐,李密安排菜肴招待他,他所带领的部下一一安排在各处就餐。
李密请翟让入席后,拿出一把好弓给翟让鉴赏,翟让刚刚拉满,李密派一名勇士从背后将他斩首,同时杀掉了他的哥哥翟宽以及部将王儒信。
徐世勣被混乱的士卒砍了一刀,受了重伤,李密立即制止了,才免于死亡,单雄信等人跪地叩头请求饶恕,李密都免于处分并安慰他们。
于是亲自到翟让的各个兵营,向他的将士们通报了情况,没有人敢闹事。就命令徐世勣、单雄信、王伯当分统其众。
李密经过这事取得了瓦岗军的绝对领导权,然瓦岗军的军事实力也因此受到重创。
10、大败宇文化及
618年正月,李密率三十万大军,进占金墉城,加紧修复城门、城墙和其他防御设施,并兵屯邙山,直逼上春门,洛阳城告急。
正在这时,政局突变,宇文化及在江都用练巾勒死隋炀帝,立秦王杨浩为傀儡皇帝,自率十万大军北上。
宇文化及到了黎阳,跟李密相遇,李密知道他的部队缺少军粮,速战速决对他有利,所以不跟他交锋,堵住了他的退路。
宇文化及大修攻城器具,借以逼近黎阳仓城,李密率领轻骑五百奔赴阵地。仓城兵又出来接应,烧毁了宇文化及的攻城器具,大火彻夜不灭。
李密得知宇文化及粮食快要耗尽,就诈称跟他联合,以便使他的士气松懈。
后来知道是个计策,宇文化及大怒,跟李密在卫州的童山脚下展开激战,从早晨战到傍晚。
宇文化及精疲力尽粮草断绝,士卒多半叛逃,攻了一下汲县之后,迅速向北转移到了魏县。他的部将陈智略、张童仁先后带领自己的队伍归顺了李密。
11、骄傲自满,被王世充打败
当年九月,王世充趁李密战后疲惫之机发动进攻,率精兵两万、战骑两千,威逼偃师,在通济渠南岸安营扎寨,在洛水上架设浮桥,准备决战。
此时的李密骄傲自满,不再体恤将士,府库中没有什么积蓄,甚至打了胜仗李密都不把战利品分给将士们,使得瓦岗军将领离心离德。
618年,王世充乘势袭击瓦岗军,败瓦岗军数员骁将。李密得知后命王伯当据守金墉城,邴元真守洛口仓城,亲率精兵到偃师迎战。
裴仁基建议李密偷袭东都,但李密不听。王世充强渡洛河,双方大战于邙山脚下,王世充大破李密。
瓦岗军的裴仁基、祖君彦、程知节等被王世充所擒,邴元真、单雄信等人久不满李密,相继投降王世充。
李密西逃长安,投奔李渊。当年瓦岗军的战将秦叔宝、徐世勣、罗士信、程咬金等也都先后降唐。
12、叛唐被杀
李密归唐,李渊大喜,拜李密为光禄卿,封邢国公,还将表妹独孤氏嫁给了李密,称呼李密为弟。
但李密不甘居于人下,对自己的处境非常不满。同年年底,李渊派李密去黎阳安抚昔日的部众,左武卫将军王伯当随同前往。
李密率部东行至稠桑驿的时候,李渊突然反悔将其召回,李密大为恐惧,决定叛乱。
李密率部袭破邻近的桃林县,掠夺畜产向南进入熊耳山,前往襄城投奔旧将张善相。
李密的所作所为被熊州副将盛彦师得知,盛彦师率兵埋伏在的陆浑县南邢公岘。
619年1月20日,李密率部经过,被盛彦师全部杀死,时年三十七,传首长安。李渊派人将李密首级送往黎阳招抚其余部。
李密年轻时,志向远大,刻苦好学,文武双全,善于谋划,壮大瓦岗力量。
但他后来骄傲自满,众叛亲离,被王世充大败,投降李渊,最后反叛李渊被斩,令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