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

房市的尴尬

2018-06-11  本文已影响32人  晴鹤1

房市现在的情况是两极分化,市场上一房难求,销售日光的多;而中介的二手房大量囤积,价位高居不下,新旧倒挂,有价无市,加上隐匿而闲置的多套房、腐败房,触目惊心。限售的制约,空置率骤然升高,占用房产资源却不付出任何代价。很是尴尬。

大量的房产拥堵在中介,这是问题的症结,由于限售,不能脱手,造成资金积压房源紧张,无益于问题解决。

在此背景下,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出台相关政策,对空置达到多年者,空置期间征收高额税。对二手房买卖差价征收盈利税,使炒房者无利可图,徒劳无获。与其通过限售,关住热炒资金,不如引导其有序退出,那么新旧房倒挂、房产过热现象可得到缓解,倒逼伪刚需者和多套房拥有者有序退出,让非刚需的炒房者望而却步,望而止步,如此一来,由反作用传导,租房成本随之骤降。二是增大租售房供应量,土地优价,限定房价,让真正的刚需者得到实惠。前者是直面现实的亮剑,后者是包抄侧击。两者兼施,问题就迎刃而解。

我等愚钝,不满于房市乱象而发微,政府及相关部门智慧非凡,兼以专家智囊,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远在常人之上。既然有了“房住不炒”的定位,现在,关键是房源紧张所在地的地方政府的决心,是坚决,是暧昧,还是虚委?而且,官员工薪高,柄以权势,步入安居或多套房阶层,有些人会不会成为因城施策抑制房产泡沫的阻梗者?且拭目以待。

一轮轮地调控,一轮轮地涨,而且是报以骤涨疯涨,调控打压成为指示房价的反向信号,是涨价前的蓄势,是战前的寂静,且被反复证明,屡试不爽,由此调控的信度减损。房产发展到这个地步,自有其原因。

土地拍卖,地王屡创新高,土地财政,让政府乐得其益。这虽是利好,可以有雄厚资金大张旗鼓地搞经济建设,但隐忧在后。很多地方大力举债,大搞建设拉动经济,缺口大得令人膛目,拍卖土地自然溢价虚高,政府的日子好过。不偷工减料的房产商赚不到钱,那给了谁?给了土地财政。拍卖推高了土地价位,推高了房价成本,覆水难收,卖地图谋发展的地方政府如何自己打脸去降低成本呢?另一端,买单的是购房老百姓,是失去了自由之身还趾高气扬喜形于色的房奴。一轮轮地剪羊毛割韭菜,几个回合下来,自是地富民穷(有些地方鬼城的出现,就是闹剧)。想要地方政府解决房产泡沫,如同提着头发想离开地面,除非改革土地财政的分配结构。

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能不能另辟蹊径,走出传统的发展模式,不过分地倚重房产开发,而通过培植新的增长极多轮并举地推动经济发展?

房价屡调屡涨,使得本不大规范的房产市场乱象环生,鱼龙混杂,结果是对房价推波助澜。房产投资有利可图,财大气粗的国企省企便不专攻于本业,旁门左道,不务正业,房产公司便旁逸斜出,有如雨后芜草,都想在纷乱中分得一杯羹,国企常常不惜举重债当地王,谁给的底气?是超过企业利润的收益。如此急功近利,谁再坐得住冷板凳分担国忧去铸就国之重器?谁能保证不出现曾风光无限的联想公司错失开发芯片良机的悲情?为什么让那么多的滥竽充数的房产公司有生存温床?且不说,一发难收,高杠杆是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至少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房市绝对是可以乱中摸鱼的一汪浑水!

房产水浑,企业或开发或整体接盘而豪取高利,老百姓投资技术含量不高的房产也无可厚非。钞票如水,泛滥时必淌向价值低洼之地,况且房产的投资价值立竿见影。拥有几处房产,转眼之间,价值翻番,收益大增,这没什么不好,问题是,投资炒作渐成气候,超越了限度就会走向反面。夫妻离婚,劳燕分飞,老少分户,李代桃僵,连耄耋之年的老婆婆也被动员起来,奔波名利场,准刚需和伪刚需的摇身一变,加入刚需,刚需大军迅猛扩张,房子似乎永远是血喷大口,永远是欲壑难填的黑洞。炒房成为一夜暴富的捷径,于是颠覆劳动致富的理念,扭曲了纯正的情爱,让房产之近利阻断了风光无限的创造力,年轻人谁去艰苦创业追求生命的终极价值?疯涨的房产,像快速传播的病毒,吞噬着社会的良心,而且人在风中而自觉不出,炒者心里防线固若金汤:政府是不会让房价下跌的。有政府稳房价兜底,有房产绑架银行的实证,于是任性放纵,不惜违规违德,且心安理得。试想,一旦摇中,则50%∽100%的赚率,谁不动心?追利本有界,过之则利欲熏心,利令智昏,皆不可取。

中介与开发商联手应对,形成利益链,阻断调控,也是房产乱象造成和房价虚高猛涨原因之一。开发商开盘即日光,捂盘惜售,握有不少私房,以资金周转为由全额售房,雇员赚人气,造成房子供不应求假象,泡沫飞溅,刺激买房欲望。他们以高价把房子交给中介,中介乐得唯利是图,对购置限制等置若罔闻,阴阳合同层出,蒙骗政府和民众,昧着良心,乱中取财。而当局者并非不知情,而是态度暧昧或虚委,视若无睹,隔岸观火,且名曰让市场说去。或许官员与房产商千丝万缕,不然怎么会出现十多处甚至374套房产的房官呢?

房产绑架了金融,风险触线。从金融机构的数据看,房贷占到银行贷款的40℅,不健康的房市还绑架了银行,资源流动不畅,流水不流或滞流则近如死水,实体经济大面积失血,更为严重的是触及红线的高杠杆,房企资产负债率80%以上,严重虚肿,一旦形势有变,泡沫骤破,离金融危机还远吗?

房子本来是用来居住的,居之陋则生怨,居之安则乐业,如果炒房破坏了老百姓的基本生活的维系,获利建立在大家无房可居之上,那么,房市就是一匹挣脱了市场经济缰绳的疯马,需要动用政治方法解决。

限购限贷限价限售,终是权宜之计,空置税房产税的征收尚不济近火。紧缩房贷去杠杆是金融风险的必要防范。清醒地认识房产的本质属性,从市场经济与民生政治的站位上,内外结合,多管齐下,建立长效机制,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第一,要建立透明的互联网房产信息大数据库,让中国村村村通,以利于比对查询与监督,利于严格执行限购限售限贷政策与购置税房产税空置税等征收。比如炒房者购置四五套房,分置全国各地,过多占用房源,为了体现社会公平,应该加重课以购置税,但是,我们各城为战,房产商唯利是图而不及其他,房产信息网反应得出吗?

第二,制度建设的跟进。房市应该交给市场,让供需说话,这不错,但如果土地供应断链,或有钢筋水泥丛林而无岗位可供,又当如何?我亲见不少楼盘怪象,楼盘片片,栉比鳞次,当年房售是月光,现在房各有主,工位不足,少有人居,慨叹是开发商的过高的售房智慧,还是购房者的易愚弄?现在,潘多拉魔盒已打开,必须要把邪恶关进制度的笼子。因城施策,研究长效机制,研究租购并举配置与权重,研究制定出笼与现实相适应的购置税、房产税、空置税等税种,研究厘清真假刚需的界面,研究界定利益驱动下的种种以假乱真行为……比如政府为抑制炒房应该设置多套房的购置税、房产买卖差价盈利税,设置租房参照标准及多套房的征税……制度不能缺位,使房产成为促进家庭和睦幸福、社会文明进步的催化剂,而不是败坏公德人心的病毒。

第三,对房市不健康的当推行问责制,转变唯GDP评判官员政绩的观念,把它与民居等民生工程结合起来,全面考核。小康生活,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温保问题,解决“居不易”的问题应是应有之义,吃穿住用,事关民生,事关百姓幸福感的大事,GDP再高,与此背离,即便有多高,也是昙花一现,海市蜃楼有何用?相信,问责制会倒逼出主体精神与因城施策的长效机制,逼出土地、住房供应结构与比例的合理调整与配置等。

第四,科学规划并迅速构建住房租购并举体系。对很多城市,是当务之急。现在,租售同权,如果为本土长足发展计,必不畏浮云遮眼,不为时所拘而哄抬房价,不会藉浮虚之名而行圈钱之实,建立房产发展长效机制。显然,城市的活力,在于新生代的源源不断的注入和他们的创造力的尽情发挥释放,不能让住房问题成为创造者裹足不前的镣铐,成为实现自我价值的拦路虎。

最近,深圳市出台了旨在筑巢引凤的房产新政,为房市注入了一副清醒剂。深圳的高房价让多少有志的青年望楼兴叹,望而却步。除了此前在抢人方面给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发放差异性的住房补贴外,现在,在留人上更是大刀阔斧,狂飙突进,给租售房划出60%的底线,大规模承建保障房,人才房、安居房、公租房,因户型限价租售,宣告房产投机时代的终结。表面上看,主动刺一下泡沫,牺牲的是政府财政和炒房者既得利益,其实是立足长远,吸引并留住人才,源源不断加注新鲜血液,给人才安居乐业创造便利条件,使深圳成为青年创业者的天堂,生生不息,活力无穷。当然,留得住人,有租售房,还得有后续之笔,有与之配套的教育卫生环境。

建市40年经济发展迅猛人口红利趋稳的深圳,尚有忧老防老之虞,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宏图大志,则其他的一二线城市情何以堪?

当前,房产市场是“稳”字当头,这本不错。大跌肯定不好,刺破泡沫,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从政府到银行到房奴,从基建到工农商,上上下下都不好受,但可能不大涨吗?虽外有资金打压,银根紧缩去杠杆,但不排除利益方的联手作祟而兴风作浪,地方官员的无作为或主动失误。所以再起泡沫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当务之急,就是改变炒房的热度,与其只说不做,不如来一次实在行动。尤其是对囤积的炒高的二手房的处置,既然投资赚钱已与“房住不炒”相背,那么,就可比照德国的做法,课以买卖差价的重税,使投资购房无利可图,甚至失去保值功能,打击投资取利行为,既保护了刚需者,也稳定了市场,更为重要的是避免资金大量注入房产池,防范金融风险。如是说,稳字当前之下,宜稳中求治,抽丝剥茧,在经济与政策作用下厉行整顿,规范房产市场,出台房住不炒的跟进政策,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回归房产姓“住”的本位而不是姓“炒"。                                             

      于20180611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