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25-这个月的“X”
1.
之前说,一个阶段,或者一个月,一个礼拜(以后会拓展到一年吧),做一件灵活机动的事,
1是写作,不变,X就是某个阶段想做的事情,阶段性任务。
这个月正好报名了自由写作,是通过亲密关系来探索自我的。以前也参加过类似的,也许正在发生量变,以我觉察不到的方式。
慢慢挖掘积累,越来越接近顿悟的那一刻。
认识自己,总是不变的话题。
罗胖在一次60秒里也说,老年生活的一大乐趣竟然是“获得足够的时间来探索未知的自己“,是”越来越了解自己所带来的的喜悦”。
更何况我还这么年轻呢,从现在就开始探索和了解自己,晚年岂不是更加快乐幸福?
我似乎看到了一个精神焕发神采奕奕温暖微笑幸福富足的老太太。
以及时尚奶奶团的那种气质。
2.
对这次通过自由写作了解自我还是充满期待的。
经过之前的积累和发酵,感受和领悟会串联起来,一个点激发另一个点,
希望这次有新的领会和收获。
哪怕是重复一次,也有重复探寻的快乐。
作者在介绍词说:
《面纱》里的凯蒂,“本质上都是寻求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只是一种欲望的流转。”
当她来到霍乱的乡村,看到了死亡,才开始回归生命和意义本身。
她感觉“这些人身上共同保守这一个精神的秘密”,而她“被一片神秘的精神乐园关在门外,而那里正是此刻我全部的心灵都在渴望的。”
这个时候,她开始觉醒了。
“从他人和外物的路径上找到的是依赖和欲望,只有从内心找到的精神自由,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化,才是自己绝对的精神之家。”
“凯蒂的远行让她从找亲密关系的幸福的目标,转变到如何找到内心的平静。”
“把自己在生活中体验的酸甜苦辣以及价值选择,作为构建自己的材料,最终找到自己的信仰。”
这让我想到了项飚的《把自己作为方法》,我主要记住的还是他作为一个学者的真实,对真实世界的探寻。我看过一期他和许知远的对话,他眼神中的真实,甚至天真让我印象深刻。这和世俗世界里的所谓高情商、会做人的人的眼神,是完全不一样的。
他面对真实的世俗世界,真实的剖析,还原,是人类学专家。
真善美,真是排在第一位。还有其他很多内容,以后可以摘录,分享。
以及前两天看到叶嘉莹先生的纪录片《掬水月在手心》。她从诗词中构建了自我价值,她博大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文化精神家园的体现和延续,令人敬仰,让人学习。
她在感动中国里说,“我从诗词中看到光明,得到力量,”
“人的精神品格能够提升,提升以后,他就有内心的一份快乐,他不会每天总是为追求金钱的那么一点东西,而丢掉了人生最宝贵的价值。”
我想这些都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