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别说了,你就是个“土炮”
当下新媒体市场竞争白热化,短视频的兴起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就以目前最火的抖音短视频来说,不仅抖音本身火爆全国,任何素材和歌曲放到抖音上都可以一夜翻红。但是不得不说,抖音目前也面临着“土味”化的危机,甚至有人指出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真是人们审美降级的源头。玩抖音的你怎么看?
正方
Ada
首先要了解抖音本身是一个平常人分享生活的平台,只是纪录一些生活中的小事。不会有特别的思想在里面。同时抖音中的土味视频,多半是博眼球,玩下限,为了点击率为了收益而无所不用其极。
正常人在看抖音过程中,也会偏向看这样的视频,通过观看博眼球,玩下限的视频来满足短时间的快感,并不会去想要为了提升艺术鉴赏水平,而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看有艺术性的东西。
一次艺术鉴赏,往往都是一次与创作者的深度交流,深度思考,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抖音本身15秒的时间限制也大大影响了好作品的诞生。同时,抖音平台为了增加用户粘性与增加平台收益,也会尽可能推荐讨喜,博眼球,玩下限的视频给用户,这也更加阻碍了审美升级。
从抖音产品诞生,就不是以审美升级为目标,而是商业行为,带商业性质,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赚钱就需要有大量的用户与足够的粘性,这些东西都需要低级的视频来满足简单的,低级的感官满足感和低级的兴奋。
在抖音这样的产品出现之前,我们能看到的视频等均是经过审查,亦或者好评如潮,自发推荐来看到的。抖音出现后,给了低级视频传播机会,也更加加剧审美降级。
综上所述,抖音上的土味视频传播,是彻彻底底的审美降级。
Jamie
上抖音,往往会被许多带着“土味”的视频呛得一鼻子灰。那些粗糙的画面、粗犷的旋律,真是令人瑟瑟发抖。
这些“土味”视频,总是博人眼球的,经过大数据处理后不断被有针对性地投放到用户面前,受众便多了。受众多了,也就“火”了。但能“火”多久呢,基本都很快又被新的“土味”覆盖了。新的“土味”出现后,又被大众津津乐道一段时间,继而泛滥,再继而消失。
这些土味视频生命力都是极短的,但每次有新的“土味”出现,仍然会被传遍大街小巷。大家都变得乐于去接受这样的视频,因为一时的“视觉冲击感”。在时间碎片化的时代,娱乐也变得碎片化起来。人们没有时间去挖掘有“美感”的作品了,被动地接受这些视频成了娱乐最直接的方式。
这种娱乐方式全面侵占人们生活的时候,那些需要时间和精力去欣赏的事物如何了呢?他们变得无人问津了。创造这些美的事物的人如何了呢,他们被迫转向了“土”,因为作品无人欣赏的时候,他们无法生存了。这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便再无美的“经典”了。
大家的审美能力,也许不是真的下降,而是“审丑”能力提高了吧。
Peppy
现今的网络传播只要不触碰法律就是不需要太多成本的,代价有可能是你花了十几秒去看这个视频,然后用了几M流量而已。付出不大,却收获颇丰。《乌合之众》里面的一句话,“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会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个人可以用钱买下“群体”,再用小部分人,滚动成大部分人,这种事例,定不少见。
就如在抖音某些视频里,首先是个人审美低俗拍出了“土味”视频,然后加上一点商业气息或者噱头,就会被广为传播,然后给用户们洗脑,逐渐一步步,那么主流方向就会走向审美降级。
就在上一周我刚好看到一条招聘广告,也可以称为“水军”:
现在急需256个抖音快手作品点赞员。工作内容:给商家指定的快手用户作品双击点赞帮作品上热门涨粉,日工资可达100以上……
看了这条“光明正大”的“水军”广告,是不是很心动?这种“群体”有着自身的商业利益与商业价值。在抖音里,一个人出名可能只需要15秒,用几个模仿片段,甚至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可以红遍整个软件。我想很多人都和我有着一样的感受,要不然也不会出现抖音被部分群众批评、被印尼封锁、被网信办下令整改的新闻了。
当然,我也相信整改后的抖音会变得更好,在此希望这种快视频软件不要让大众“土”化。
反方
Jason :健身卡和减肥是两码事!
社交软件的兴起,大家都开始进入了刷刷刷小视频的时代。而在这里面,除了少部分硬干货和技术视频,更多是茶余饭后放松或娱乐的趣怪内容和搞笑段子,而往往这些内容却被一些人吐槽——“这是土视频,太糟了,审美严重降级!”而我却认为,接地气的审美怎么了?
人嘛,总有高雅和真实生活的一面,难道欣赏梵高画展的人,就不能接受路边摊上9.9元一把包装粗劣的青菜,不可能,不存在的。我们都是人,而且是完整的人,既然有高雅的一面,也有接地气的一面,不食人间烟火当然是不存在的,总体来说,审美也一样。如果你看到的所有视频都是高级感十足的,自然好,但看多了也会累,因为你总是端着,但这些土味视频的出现,正好也迎合了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审美,点击率都反映了一切。
所以说,阳春白雪可以,下里巴人也欣赏,土味视频我觉得审美ok,没毛病!
Kevin
纵观整个2018年,“拼多多”的讨论热度要远远超过中国电商市场的两大巨头京东和淘宝,定位“做五环外生意”的拼多多,曾经是受到各路自媒体和高知分子批驳的产物:2018年上半年的它,是假货横行、充斥着各类劣质商品的三流货色,各种山寨货色令人唯恐避之不及;而2018年的下半年——准确来讲是“双11”过后,市场对于拼多多的口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而我们再来想想,主流市场对于所谓“土味视频”的评价吧:一开始,它们在知识分子和高知圈层的眼里,只是不入流的内容,是乡土和恶趣味的自娱自乐.
然而在随后的日子里,人们开始意识到这是普罗大众,是那些远离城市生活乃至“草根”一族独特的娱乐方式时,主流媒体也开始对这种娱乐方式放宽了态度,甚至一些意见领袖开始自发地模仿、从中寻找创意的来源,上升到流行文化的层面,譬如这组“万物皆可Supreme”的表情包——
在淘宝和京东“双11”乏力、套路迭出的阴云笼罩之下,力度大折扣多并且无多余套路的拼多多成功逆袭,创下了多项销售记录,整体市值亦是扶摇直上,现已超过京东,跃居国内第二的水准,这是曾经“土味”的拼多多奋斗史。
在社会急躁、资本寒冬的时代背景下,以“土味视频”为首的娱乐方式,成为都市人寻觅生活压力缓冲、参与文化娱乐狂欢的新出口,并且演变为不断传播的新方式,这是曾经受尽白眼的“土味视频”的奋斗史。
相似吗?相似。这就是中国国情下的真实现状,它代表了一种新的潮流,一种大众娱乐的文化,所谓“存在即合理”,自然有其存在的意义。
- END -
■ 编辑排版|Ada,一个90后老年人。
■ 图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
独立思考的人自会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