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之九十一:移人于物(一)
移人与物是把具有人的思想观念和情感的词语移用到其他物体上。
(1)她恨……有眼无珠,只看见她的外貌,却看不见她的内心。她细密的牙齿咬住红润的嘴唇。她要把这封不要脸的信撕碎,投到汤河的绿水里去。(柳青《创业史》)【“不要脸”是属于人的性状,用于修饰“信”,则把人的性状移属于非生命的“信”上,于是女主人公才有“恨之于人,涉及于物”的撕信动作。移就修辞强化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对人物的心理刻画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2)呵,月光下的云海,这是多么悲哀的海,这是多么伤心的月亮,纯白的云海在月光的夜里是滚滚无垠的淡青色,这是眼泪的颜色,这样辽阔的悲哀,月亮的海。(网文《月亮的海》)【把人的“悲哀”和“伤心”移于海和“月亮”,收到了人与自然冥合的艺术效果。作者不是用概念去解释概念,而是用感觉和知觉把概念具体化。使得被描写的事物具有了强烈的主观色彩。这正是移就修辞的重要特征。】
(3)我洗得净悲哀的湿手帕,我洗得白罪恶的黑汗衣,贪心的油腻和欲火的灰。你们家里一切的赃东西。交给我洗,交给我洗。(闻一多《洗衣歌》)【此诗是为在美国从事洗衣职业的华侨鸣不平而作的。“湿手帕”、“黑汗衣”、“油腻”、“灰”都是洗涤的对象,这些物体的属主大都是依靠剥削发家的有钱人,因而使得他的衣着日用之物,也沾上了人民的血汗和利欲的罪恶。移就的“悲哀”、“罪恶”、“贪心”、“欲火”等词,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丑恶与黑暗,倾吐了人民不甘心压迫与剥削的愤怒呼声。】
(4)冬天,不要忘了到海边走走,以你的身影以你的手臂拥抱海吧!以你的深深浅浅的脚步,在赤裸的沙滩上写你永恒的恋。(杨锦《冬日,不要忘了到海边走走》)【“赤裸”原属人体的某种性状,移用于沙滩,是为了写出沙滩的洁净,以达到歌颂“永恒的恋情”的目的。作者在赞美冬日海景时,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新的审美境界。】
(5)又一阵残暴的脚步声,震动着魔窟,渐渐近了,就在窗前经过。(罗广斌杨益言《红岩》)【以“残暴的脚步声”写刽子手的残暴,移就修辞表现出借代作用,使语言变得生动、含蓄。而作者的爱憎、褒贬很自然地寓含其中。】
(6)毫无生气的惨白色的夕阳,把沙原上的一切照耀得更加悲惨和怪诞,它使地面上每一样突出的物体都拖出了长长的影子。死去的树林经过夕阳放大投影,伸展出骸骨,张牙舞爪,像要活动起来。(汪浙成温小钰《土壤》)【移就在景物描写中运用得十分广泛。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使得“夕阳”变成了“惨白色”。读者如果把握住这种移人于物的修辞特征,例中所描写的氛围与意蕴就不难理解。】
(7)葬仪完毕了,四野夜色沉沉,月亮上升了,黑暗遮住那些丑恶的坟墓,银色的光辉射在一抔新土上。(靳以《二十年的愿望实现了》)【“丑恶”虽然是某些人与物的属性,但是“坟墓”并不具有这种性质。作者运用移就修辞的方法,抒发了自己的爱憎,巧妙地将描写与抒情结合一起,扩大了语言表情表意的容量。】
(8)小伙子们咬着酸葡萄,心眼里头笑眯眯:“多情的葡萄!她比什么糖果都甜。”(闻捷《葡萄成熟了》)【把姑娘的“多情”直接移属到“葡萄”上,描绘的是小伙子的内心体验。虽然没有直接写姑娘,男女双方热恋的感情却表现得异常动人。】
(9)渠岸、路旁和坟地上的迎春花谢了。肥壮而显得挺大方的蒲公英开了。温柔而敦厚的马兰花啊,也在路旁讨人喜欢哩。(柳青《创业史》)【蒲公英肥壮而大方,马兰花温柔而敦厚,作者将人的某些属性移属于花草,使花草也显得多情。这种亲切柔和的抒情气氛,充分显出了移就修辞的表达特色,给语言增添了感人的艺术魅力。】
(10)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云”不会有孤独感,只是因为诗人在长期漂泊中饱尝了人间辛酸,看透了世态炎凉,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从而产生了孤寂之感,并将它移于云上。作者运用移就修辞手法寄情于景,传达出了怀才不遇希望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寻求安慰和寄托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