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精雕细琢的文字,寻找经典文学脉络里的文化自觉
本文首发于悦史君的微信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我穿过比我高的蕨类丛林时,从那冷峻的绿眼睛里落下十几滴泪珠,洒在我脸上;那些扇子般的叶片,在我身后久久颤动……不了解智利大森林的人,也不会了解我们这个星球。我就是从那片疆土,从那里的泥泞,那里的岑寂出发,到世上去历练,去讴歌的。”
读法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巴勃罗·聂鲁达的回忆录《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一个个生活片段被刻画得生动、细腻而温暖。这些文字被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变成如诗歌一般的灿烂记忆。在这段记忆中,有被血与火的战争洗礼过的家乡,有走向世界之路的旅行记忆,有极具创造性的幻想天地,还有热情的友谊、淳朴的人民……
爱探索的童年延伸清晰记忆
以回忆录之名领悟育儿之道
出生后一个月,肺结核便夺走了聂鲁达母亲的性命,对于生活在当时智利中部的小农来说,生活是艰难的。他的祖父田地不多,父亲是驾驶道砟车的司机,每日要给铁轨的枕木之间填上石砟,工资十分微薄。不过他的继母很为人和善,很多令人陶醉的小兴趣也充盈着聂鲁达的童年生活。
对于才六岁的聂鲁达来说,学校是个让他大开眼界的地方,一切都可能具有神秘的一面。禁止他进入的那间物理实验室,摆满了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仪器、曲颈甑和方盘。图书馆始终大门紧闭。开拓者的孩子们不喜欢求和。然而,最吸引人的地方却是地下室,那里寂静无声,而且一片漆黑。孩子们点起几支蜡烛,照着玩打仗游戏。胜利者把俘虏绑在老旧的柱子上。他至今还记得特木科那所学校地下室里散发出来的那种潮湿气味——阴暗角落的、墓穴的气味。
童年的画面如此丰富,清晰得仿佛能记起当时一草一木的高度。读着聂鲁达的文字,我们不禁会回想自己的童年都经历了什么。然后又不禁会感慨,他的记忆力为什么如此之好,因为孩提时期的事情,除了一些片段之外,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对此印象并没有那么深刻。难道能说出一箩筐童年经历的聂鲁达,是一个记忆力超群的神人嘛?我想这与他的经历不无相关。从小帮同学写情书、被两个女劫匪追逐、照顾垂死的天鹅……大概越是不同寻常,才越容易让人记忆深刻。每日只想把孩子关在家里学习的家长,不妨拓宽点思路,让孩子未来的回忆录中多几笔童年的愉快心情。
年年提名,淡然对待
精雕细琢的文字完成时代宏愿
聂鲁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每年被提名,事情却毫无进展,甚至使他感到失望。看见自己的名字像一匹赛马似的出现在每年的比赛上,聂鲁达甚至会感到恼怒。聂鲁达说:春天开始于一项庞大的黄色工程。无数小花覆盖了一切;这种细小、生机盎然的植物铺在山坡上,环住岩石,一直推进到海边,还从我们每天走的路当中冒出来,仿佛在向我们挑战,向我们证明它的存在。这些花被迫忍受隐形的生命已如此之久,这片贫瘠土地的排斥遗弃使它们终于满世界黄灿灿地盛开。
一九七一年,一向稳重的豪尔赫·爱德华兹走进聂鲁达的家,要和聂鲁达打赌:如果聂鲁达获得当年的诺奖,就要请他到巴黎最好的餐馆吃饭,如果聂鲁达没获奖,他来请客。尽管聂鲁达知道豪尔赫·爱德华兹从斯德哥尔摩得到了一些情报,但是习惯了陪跑的聂鲁达还是对此颇为怀疑。此时,一大群乱哄哄的新闻媒体记者已经挤满了大使馆,电话也疯狂地响个不停。而众所周知的是,那一年,聂鲁达终于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刚做完手术的他摇摇晃晃地抵达斯德哥尔摩。颁奖仪式上观众很多,安静、守纪律,鼓掌适时,彬彬有礼。年迈的国王和每一位获奖者握手,给他们颁发证书、奖章和支票,整个仪式非常隆重。
终获文学奖,不仅使得聂鲁达的文学事业走向巅峰,也代表着智利文学事业的丰收。年年提名,最终获奖。聂鲁达获奖并非一蹴而就,他对待文字总是如匠人一般精雕细琢。他的很多直至今日还被各国人民口口相传的言语,让人读出了对生活的向往,对命运的希冀。与其说是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选择了聂鲁达,不如说是聂鲁达凭借自己的文学成就,完成了时代和人民的宏愿。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文史专家,作家,观止读书会发起人,书评人 微信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我是悦史君,2020我们一起努力!
悦史君新书《大汉史家:班氏家族传》正在全网热销中,欢迎阅读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