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2017,既是结束也是开始。

2017-08-15  本文已影响0人  神的孩子一直在跳舞

第一次认识MAD,第一次报名MAD,第一次去香港,第一次参加MAD,第一次在简书上想好好把我的所见分享出来。

还记得当时在大马路上无意刷手机的我,突然收到入选通知差点要泪奔加狂奔了!首先就是要解决通行证的问题,在东北上学的我只能回到云南才能办理通行证,最后证明此番折腾很值!

在MAD之前也报名参加了北师大的YLSD青年领袖暑期学校,认识到了一堆两岸三地的小伙伴,还带我逛香港,很有趣。

酒会

在去香港的三天前,看到了MAD君有发关于报名酒会的通知,其实当时幻想过也期待过可以入选酒会,设计了一下我的报名内容,嘿嘿。但是收到酒会入选通知不是在报名之后的第二天,而是在开幕式的前一天晚上,我人都在香港,很仓促,问到不需要提前准备什么东西,带上本人去就行,不过真的很高兴可以能提前接触到MAD。事实证明,这波超值。在那里有这样一种氛围,黑盒剧场的所有人,尽管彼此不认识,但都有一颗开放包容的心。

我印象很深的是一家在做黑暗体验的机构,人在黑暗的空间里的交流,什么都看不到,而只能听见声音,我觉得这样的形式是一个与自己心灵对话的方式。

同样的也认识到了一位泰国的建筑设计师,他带了自己的项目过来,最后在黑盒剧场听到了他关于建造医院的分享。

突然Ada在叫我们内地资助计划的同学过去,过去一看,你猜我看到了谁!林郑月娥!我的天,香港特首竟然出现在了MAD上,包括开幕式她也上去演讲了。我们还和她握手交流,想到竟然能和特首见面,真的很不可思议!当然也证明了MAD的地位。酒会就只有30分钟,可惜时间很短,想认识的人又很多。


开幕式

很喜欢舞美设计:两人,一男一女,用影子来演绎。

沿着光的轨迹,有人创造了一颗星,Alonga track of light ,a new star is founded.

印象特别深的一幕,两个舞者的影子越来越大,看着像向我们走来,实则是向着光源的方向走去,所以背后的痕迹越来越大。

沿着光的方向,离光源越近,留给别人的形象就会越来越大。觉得这一幕特别有深意,但是我没法很好的表达出来。

之后是三个嘉宾的分享:

一、Imaginative Cities

记住了比较有意思的一个点就是众包形式,邀请居民大家一起画一幅地图(play street),最后整合出来的点子用于城市规划。是一个实验性的城市。

二、latimer group(共创如何改变品牌与消费者的互动)

边缘人群有创造力和上进心,打造真实版的诺丁山电影。年轻人最终都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和方式。

三、studio-L

这个很有意思,站在老年人的角度,让我们去感受老年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比如会把钱藏在冰箱,打扮得最漂亮的时候是去医院。最后总结出怎样的生活方式才能更开心:make friends with age gap,找年龄相隔20年以上的做朋友。

21号晚上的开幕式结束了,其实很开心,在那个地方大家都是带着一颗开放和包容的心来到了这个Mad舞台。

21号晚上住的地方是之前和小伙伴们一起订了两晚的美荷楼的八人间,事实证明性价比真的很高。大晚上的和大家一起尬聊当天的故事。美荷楼很有意思,美荷楼在深水埗,是香港典型的一个公屋活化的案例,当时片区于70年代的一场大火烧毁,用活化的方式建造了美荷楼生活馆。

7.22第二天

MAD活动时间安排得很好,很多活动同时进行,一个人肯定不能全都参与,所以与小伙伴分享何其重要,这也是大家一起共创的意义。MAD还有一个我特别喜欢的小细节就是每场嘉宾的分享上都提供同传服务,完全就是英语不好的我的救星!后面几天认识到了一个盲人,听他说到有关口述影像,体验了一次口述影像的世界。

我22号选择的节目是sustainable design(永续设计)

1、Kevin和我们分享了他在做的废物利用,他其实是废物升级再造设计师(Upcycling Product Designer),把塑料粮油桶变为喇叭、车胎变做灯、电饭煲化身为单车响铃……所有的废弃物在他手里面都能变成艺术品。他的作品多次去日本展览。印象很深的是长方体白色塑料桶落在张玮晋手中,变为喇叭boombottle;废弃的伞骨经过打磨后按长短排布,镶嵌在回收的红酒箱木板上,就成了一件八音俱全的小乐器。

2、ZERO waste academy零废学院

讲的是日本的一个小镇,上胜町。这个只有2000人的小镇街头没有公用垃圾箱。全镇只设有一个垃圾回收站,站内对垃圾进行了电池、荧光灯、塑料瓶盖都要分类放置。很厉害的是现在这个小镇垃圾分类实现了47种。真的很震惊!

3、KACAMA design LAB

KaCaMa工作室是一个来自香港的产品设计团队,印象特别深的是他们的蛋壳蜡烛,大量的蛋壳,清洗过后再倒入大豆蜡和加上棉芯,还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他们用废物改造的理念,做成了很多生活用品,又回到了之前一位日本老师对废物的定义:can’t change!

还参加了MAD的星光行,造星行动,三人一个团队,大家用手中的工具造出属于自己的一颗星,沿着火车的轨迹,发光发亮。

关于黑盒剧场的设计改变

一位是来自泰国的mek给我们分享了他在当地为穷人建造医院,另一位是老板电器的The Lake,利用当地农民的手工艺,来实现金属编织,其实这个我的想法还蛮多的。

22号下午五点在剧院的活动结束之后,立即赶往香港兆基创意书院,参加自由市场,去的时间有点晚,其实最喜欢的部分还是和这些有意思的小伙伴们近距离交流,果然在自由市场遇见了很多有趣的摊主。

有在做为工人工伤致残发声的公益组织,生活中的东西都习以为常,却忽略了这些东西的背后可能就是工人们的伤残事故,听完他们的分享很难受,也很震撼;

有摊主运用空气这个理念,不同的心情和环境下你的元气自然不同,每个人留下你的故事和元气,大家一起交换元气和交换故事并存的方式,很有趣的体验;

有位摊主有个很好听的名字,习惯×自然,他们用日常生活中的废弃果蔬(并不是所有的果蔬都可以,以柠檬为佳),通过发酵后形成酵素,用来清洁,解决了原有清洁剂污染环境的问题;

有位摊主他们是为视障人员服务的,用盲人拍的照片做成明信片,并附上盲文,很有意思的明信片。

可惜时间不够,没有和所有的摊主交流一遍。后边有在做衣服交换的摊主,有在记录中国字幕(政策标语),还有台湾的一所很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高中等等,时间真的太短了!!!

闭幕式

23号,一直对传统手工艺感兴趣的我,选了十三街制造项目,可是8号风球来了,人生第一次见台风,虽然并没有出现我想象中的台风来临的场景。其实蛮期待遇见的。在屋子里和大家一起交流的过程中认识了两位视障人士,也是第一次接触了口述影像,很让我感动的MAD团队的细节设计,同传服务中的口述影像也有普通话和粤语之分!

由于8号风球的原因,很多节目都取消了,街道上店铺商家也关门。不过能感受到MAD团队在尽全力为我们争取,闭幕式时间定在了晚上,舞美设计很有深意,就是一场享受,MAD精神就是要在不停的传递,碰撞中传承下去。最后听了资中筠先生给我们说的一段话,公益不是苦哈哈,是需要和商业结和在一起。实现自我造血,才能算上成功的公益。

回归到我自己,来MAD之前,我有一个想法,是关于中国的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我想建立这样一个社区,用来活化传统手工艺。MAD之后,我找到了勇气,明年,我还要去MAD,带着我的成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