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名实姓》:40年前的科技、隐私、区块链隐喻 | 成为现实,是
比特魔方原创
作者 | 魔小妹
出品 | 比特魔方
电影《头号玩家》中有一个片段:
"我叫韦德。"
"什么?"
"我说我叫……"
"闭嘴。你疯了吗?你不能告诉别人你是谁。你不能说你的真名。"
如果你读过2003年《科幻世界》,会知道这段致敬的是科幻中篇《真名实姓》。
2003年,那个非典疫情肆虐的夏天。魔小妹不敢到处乱走,每天除了上学就是宅在家里读书。有一天,她被一部三万字中篇连载吸引了:《真名实姓》。
转眼17年,前段时间查询赛博朋克资料时,魔小妹惊讶地发现:这部作品竟然是赛博朋克的开山之作之一,而且其中的场景、隐喻,几乎全部成真。
要知道,《真名实姓》作于1979年夏天,发表于1981年。那个时候,互联网才连接了少数几个研究机构,电子邮件刚开始提供给个人用户,个人电脑的概念还要过三年才被IBM提出。
而作者弗诺·文奇,不仅用视觉化方式描绘了网络世界(这点启发了很多影视剧,记得《黑客帝国》中的数据流形象么),还对数据控制、网络安全、隐私保护、密码学与政治问题做出了独特隐喻。
遗憾的是,这部中篇在国内知之甚少,原因之一是它的字数大约3万字,很难单独成册,和其他作品合集又显得过长。原因之二在于:《真名实姓》中的场景在快速被实现,似乎不能再为科幻读者提供新的猜想了。
不过,成为现实,无疑是对科幻小说最大的褒奖。
那么,弗诺·文奇是如何设计出这样有血有肉又让人耳目一新的世界呢?
(17年前的科幻世界连载)【1】弗诺·文奇的网络奇遇
弗诺·文奇生于1944年10月2日。虽然从青少年时期,他就对计算机心驰神往,但当时大学里没有计算机科学系,弗诺·文奇成为了一位数学家。当能接触到计算机科学时,他立即投入了热情。
在计算机问世不久之后,就有人开始考虑机器智能,尤其是超越人类的机器智能问题。这让弗诺·文奇非常重视。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计算机技术、太空旅行就成了他主要的思考领域。
1979年,弗诺·文奇已经在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了几年计算机科学课程。一天晚上,他在家工作,登录了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主计算机(一台运行着RSTS(资源分时系统)的PDP-11/45[2],计算能力相当于1995年的数码相机),用匿名账号潜行在网络中。
突然,他被另一个用户通过TALK程序搭讪了。这个人说了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名字,文奇善意地回应了他。
聊天过程中,他们都试图知道对方的真实姓名。最后,文奇放弃了,告诉对方自己必须下线——自己实际上是一个人格模拟器,如果继续聊下去的话,人为特性就会变得很明显。
这段颇具科幻色彩的经历让文奇念念不忘,终于在1979年夏天动笔,将它写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弗诺·文奇【2】巫师会:隐匿真名的世界
故事发生在一个被称为巫师会的网络组织里。成员们能力超群,无人可挡,通过操纵数字世界就可以把政府与财团玩弄于股掌。
可他们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不能被人知道真名实姓。在虚拟世界中呼风唤雨的大巫们,要时刻小心留在真实世界中的脆弱肉身。
大巫@滑溜先生是巫师会中的高手,可由于现实世界中的小说家身份过于惹眼,不幸被联邦特工知晓了名字。
滑溜先生被迫沦为联邦特工的线人,在巫师会卧底收集证据,却不想和同伴埃莉一起,承担起拯救世界的重任,与神秘的破坏者展开了激烈的算力大战。
小说节奏很快,画面直观的场景描写、紧张刺激的情节变换、代入感强烈的情绪体验相得益彰,让人赞叹弗诺·文奇不愧是五获雨果奖的文字高手。
除了阅读体验好,发表近40年来,读者们也高度评价了《真名实姓》的思想价值。
刘慈欣称它是“描写计算机技术浪漫与震撼的杰作”;
《连线》称它是:黑客们崇拜的必读经典,预示着从互联网、互联网游戏到《神经漫游者》的一切。
这部写于1979年的作品,曾被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3D世界之父马克·佩斯,密码朋克创始人蒂莫西·梅提到,感谢它的冲击与启迪。
弗诺·文奇自己也非常关注普通读者的反馈。
他提到,自己一个知识渊博的女性朋友,是这个故事的第一个读者。1980年她读后很喜欢,但认为有点荒诞;几年后重读,她觉得故事本身没那么激进了,故事中的思想已经发生在了现实中;20世纪90年代初,故事中的互联网场景渐渐变成现实,读者们开始被故事中的“自治精灵和守护者”所启迪。
那么,《真名实姓》到底在哪些方面寓言了现实世界呢?
【3】现实巫师会
1、数据隐私
《真名实姓》中,不论是巫师会成员,还是联邦政府探员,都通过占有数据实现自己的目的。
大巫们不断侦测彼此的真实身份,编写大量程序,以自己发现的对方特征为条件,过滤政府数据库和商业数据库,希望发现对手的破绽。
而现实世界中,普通用户们为了获得服务,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信息隐私。
曾有一个例子很有名:你去裁缝店定制一条合身的裤子,必须任由裁缝测量身材尺寸。但根据这些测量,裁缝可以发现一部分人体重超标。如果你的裁缝和保险公司分享数据,后果是你的保险费会增加。同时,保险公司不仅可以自己利用数据,还可以继续传播,比如传给减肥产品供应商,来抵消自己的成本。
《真名实姓》颇有预见性地指出,由于民众必须提供信息以获得服务,导致信息很可能会传播给未知各方,被用作未知的、计划之外的用途,由此带来不可预见的后果,甚至陷入信息的“圆形监狱”中。
2、密码学的政治问题
《真名实姓》关于算力大战的一段颇为精彩。滑溜先生与埃莉为了抵御强敌,放下了自己的加密武装,争取到了国防部的网络端口使用权。大巫们从特定入口进入,递交口令表,接管算力,成了全世界最有权力的人。
在20世纪,密码学经常被当作一种军事武器:战争胜败常常基于哪一方抢先破解密码。可问题难点常在于社会学、政治学导致的信任难题,而非技术:谁来使用它?谁来破解它?获得无可匹敌的权力后,谁又来制约它?
很显然,在《真名实姓》的世界里,政府不信任巫师会,巫师会也不信任政府。在战争出现时,双方短暂结盟,而战争过后,巫师会再次面临被监听、被封锁的局面。
3、数字经济
《真名实姓》预示了加密经济的出现。匿名互动、信誉系统、数字假名、数字签名、数据避风港以及公钥加密,都能在小说中隐约看到影子。
1985年,身居荷兰的美国密码学家大卫·乔姆提出了大部分关于数字货币和不可追踪的电子邮件的早期设想,成果被1985年《美国计算机协会通信》作为封面故事报道。自此开始有人意识到:匿名的、不可追踪的、无政府资本特征的数字经济可以构建。
1988年,《加密无政府主义宣言》的开篇很像小说的续篇:“一个幽灵,加密无政府主义的幽灵,在现代世界游荡。“
正如作者预测的,滑溜先生已经出现,而联邦政府可能在试图追捕他。
4、数字假名与虚拟社区
《真名实姓》让“数字假名”这一概念深入人心。人们意识到,网络时代里,假名也可以积累信誉。通过技术手段,它无法被人伪造,无法链接到所有者的真名。很多技术爱好者更偏爱假名,用来发表有争议的意见,或许参与隐秘交易。
同时,《真名实姓》也提供了虚拟社区的雏形——“巫师会”,同时展示了技术社区的强大力量。这些虚拟社区将天涯海角的小众用户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对成员来说,它们可能比有形社区还要重要。
密码朋克创始人蒂莫西·梅就曾提到《真名实姓》的启迪。后来成立的密码朋克团体通过技术,使得成员身份、民族,甚至他们所在的大陆都无法追踪——除非成员选择透露这些信息。这改变了这个世界传统的意见交流模式,使得没有外部监管、税收、干预的多元交流成为可能。
当然,《真名实姓》并没有一味偏袒技术。
小说中同样展示了种种犯罪活动,以及执法、情报机构对这些组织的渗透。文奇用情节指出,在现实世界中,加密技术也可能被各种犯罪组织利用。同时完全不可追踪的交易手段会为犯罪提供新的渠道。总有人打着隐私的保护伞,密谋并散布罪恶。
【4】热爱科技与文明
魔小妹很喜欢弗诺·文奇的原因之一,在于他的作品中总是洋溢着对科技的热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理性乐观。
他认为,科技发展的不可逆性,使人类无法阻止奇点的来临,但可以通过不懈努力,引导世界走向更为有利的方向。
文奇的作品也有浓郁的赛博朋克风格,但不同于很多阴暗、颓唐的作品,他愿意呈现给你“有序的”无政府状态。他会将你置身于极权监管与无政府自由的路口,请你自己寻找平衡。
弗诺·文奇曾创造“加密奇点”一词,寓意相变正在到来。
如果潘多拉的魔盒已经打开,我们不妨好好利用它。
就像1623年,莎士比亚在他的戏剧作品《辛白林》中写到:我们命该遭遇这样的时代。
【完】
参考资料
1、《真名实姓》1999年8月序言,弗诺·文奇,
2、真实的假名与加密无政府状态,蒂莫西·C.梅
3、假如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变成了监狱,艾伦·维塞尔布拉特,1995年
4、弗诺·文奇对赛博朋克风格的继承与突破,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5、论弗诺·文奇科幻作品的创作特色,王丽倩,湖南大学
【关于我们】
比特魔方,BitMoreFun,一个低调务实的小团队。
关注游戏,关注数学与无限,关注理性与探险。
不止于区块链投资者,不止于链游玩家。
我们是链游世界发展的探险者。
欢迎扫码加群,参与我们的深度讨论!
加群微信:siyuan_2002
验证备注:比特魔方,期待你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