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丝绸之路”
今天我们就站在敦煌的郊外,眺望一望无际的戈壁,一阵风吹过,沙尘飞扬,不远处是祁连山山谷,只见前方山峦连绵不断,但是寸草不生,剩下土黄色的岩石在烈日光照下反射出些许亮光,脚下的的戈壁地上,都是大小不一的砾石,偶尔有些枯枝根部倔强地冒在地上,向路过的人们展示着生命的痕迹,仿佛在警示人们:这里的干旱和高温将会是你接受的挑战。
重返“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我来啦!”这条古时候的友谊之路,经济之路,文化之路。它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路线。在开拓这条丝绸之路立下汗马功劳的祖先,就是张骞。汉武帝建元年(公元前140),欲联和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最后他终于跟这他的妻子回到了故乡-长安。打败了匈奴人之后,汉武帝就在丝绸之路上设置了酒泉,张掖,敦煌和武威。
在接下来的三天,要徒步行走50公里,穿过祁连山,去到阳关。
第一天,做好防晒准备,全身包裹,只留下戴着太阳镜的双眼。一下车,阵阵热浪扑面而来,风大,41度的气温,地面温度早就达50多度,体会到了什么是“唐僧取经”路上过火焰山的滋味。四周茫茫,累了无处歇脚,因为找不到一块稍大的石头,都是碎石,你能想象坐在滚烫的碎石上的感觉吗?所以给自己不停打气,想象古时候人们的往来,眼看不远处有处阴凉的峡谷,那是给到自己极大的诱惑。可是,看看近,走起来却是几个小时的行程,终于在补水和队友们的相互鼓励中,走进了那一抹“垂涎已久”的阴凉中;那一丝丝凉意是多么的奢侈哦……接下来再徒步2小时就容易多了,到达驻地扎营。
第二天早晨六点起床,穿上防晒衣,带上遮阳帽等简单的装备,继续开始徒步之旅,我们走的是山路,在岩石和岩石,烽火台和烽火台之间,蹦来蹦去。我们在千年的烽火台上,学着守卫城堡的士兵,朝下面扔石子。虽然,山峰凹凸不平,非常的陡峭,但是我却比在平地上走更有精神,我们攀爬着80度的斜坡,又从将近90度的斜坡上滑下来,乐趣多多,难不准无形中被古时的将士精神所感召?我们不断地在发掘烽火台。能从哪里上去,又从哪里下来?这个烽火台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外面的木头是否已经被腐蚀了?我们边走边讨论,不断发觉地上的宝藏:有带羽毛的箭,有步枪残骸,给一度疲累的行进增添了很多惊奇,也带给我们对于此途中古人经历的奇想。4个小时过去了,我们终于走出了祁连山山谷,又来到了平坦的戈壁。虽说是不坎坷,但路上铺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非常容易被绊倒。
重返“丝绸之路”“再见了祁连山”。我们继续前进,走了半个小时后,我又累又饿,坚持不住了。双腿发软,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我想,这么下去,我肯定要落在最后了,总得想点什么办法吧。这时我看见了一块石头,在太阳底下闪闪发光,我马上叫同伴捡起来,跑到队伍前头对老师说:“老师,老师,这是什么呀? ”老师惊讶地说:"你竟然捡到了金矿石,这可是很稀有的呢。”这自然便给我了乐趣。我找到了许多石头,汉白玉,金矿石,银矿石,有的,像一座小山,头上是青色的,底下是白色的,在太阳底下显得晶莹剔透。还有的全身是黑,中间,却有一圈白的。
终于两天过去了,只剩最后一天了。
“水,看到水了!”我大声地喊道,在戈壁中,水可是最少的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今天我们终于找到一条汩汩的溪流了,我拼命地跑上前去,想欣赏一下这戈壁中唯一的清澈。当晚我们毫不犹豫地就住宿在这条溪流旁边,这可是全戈壁中,唯一一条水流。旁边肯定有不少生命,晚上,蚊子和小虫子嗡嗡乱叫,不断地爬进我们的帐篷,这也是烦恼啊。
重返“丝绸之路”终于,我们熬到了早晨,在太阳出来之前出发了。这次,我们走的是水路,将自己的鞋子脱下来,赤脚走在鹅卵石上,清澈的水流冲过脚底,让人心旷神怡,这是何等享受啊。更何况,旁边的树木郁郁葱葱,啊!我好留恋这里的绿色。我们继续,沿着清澈的溪水走着,水流慢慢变小,最后消失了..........
随之,我们三天徒步之旅的终点就在眼前了,有过欢笑,劳累,有过抱怨和一丝后悔,刹那间就随冲线的一刻飘得无影无踪
这次的徒步之旅,磨砺了我的意志,增加体验,体会张骞出塞的辛苦;还有莫高窟佛教文化的曾经灿烂。历史的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千年时光弹指一挥间悄然滑过,但愿历史的花儿,会在世界上永远绽放。
重返“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