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OR英文?语言启蒙及教育的一点小思考
最近被“鸡娃群”搞得很崩溃,不到一岁小娃的妈妈们以“英语启蒙”为起点恨不能聊到孩子将来的就业、婚恋,满屏幕的“鸡血”。
看完了我就发现绝大多数妈妈在英语启蒙教育这件事上逻辑是这样的:第一,因为自己的英语都不行,所以就希望孩子的英语能好;第二,我们有中文环境,不担心孩子不会说中国话,但英语可不一样啊,一定要早点启蒙,恨不能在娃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开始英语启蒙。于是,有英语基础的妈妈开始计划家里一人中文一人英文的和孩子交流,创造环境;没英语基础的妈妈开始研究各种点读笔、英文绘本、早教机,人人都在“英语启蒙教育”这件事上摩拳擦掌,好像娃明天就能用英语出口成章。
但是真的要在孩子中国话还不会说的情况下就把英语教育提高到比学中国话还要重视的程度吗?在我最近看了一些语言启蒙的育儿书和回想自己以及队友受教育的经历来说,我认为母语中文,在任何时候都比学英语更重要,在孩子接受教育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语文的学习都必须比英语更投入。
先说说我自己的经历,我是在幼儿园中班也就是四岁多的时候,就会了汉语拼音,然后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开始自己翻字典看大部头的书籍,那时候没有现在所谓的“识字量测试”,但是上下五千年纯文字版的大厚本两本这类的书,我是在二年级就开始自己看了。后来的语文成绩也一直很好,初中以后阅读理解基本上都是满分,语文130分,折在了客观选择题错了3个,而阅读理解包括后面的文言文一类的主观题只扣掉了3分。可以说从小到大阅读理解一直是我的强项。我的英语呢成绩相对来说稍微差点,但是高考也136分,大学六级水平,因为我只考过这一个英语考试,也没有留过学,没有英语工作环境,慢慢的都还给老师了。
说到这儿,我来说说我为什么认为语文的学习,也就是中文的学习一定要放在比英语更重要的位置。当然了,如果你的孩子目标就是出国定居,那不在我今天要讨论的范围之内。简单来说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母语的学习直接决定了一个人语言学习能力的天花板;第二个是汉语的学习难度要比英语高太多了,一旦因顾此失彼而耽误了中文的学习,很难补救。
母语的学习直接决定了一个人语言学习能力的天花板
先说第一个原因,换句话说就是母语学习能力的培养决定了孩子在语言学习上的能力高低。
一方面这样说是因为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交流、沟通这么简单的一件事,语言的深层次是对文学、乃至文化的理解和把握,也是一种基于现有文化下的思维方式。母语环境下,我们有非常充足的资源去提升中文的理解力和思维,各种图书也好,学校的语文课程也罢,都是奔着语言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去的,而这些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掌握一套学习语言的“方法论”。
这种语言理解的能力和由此而掌握的“方法论”,会让孩子在面对第二语言时保持极大的兴趣和自信心,这两点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从这点上来说,语言的理解能力欠缺会限制住第二语言的学习就不难理解了。
另一方面上面说过,我们对母语的学习,是集个人、家庭到全社会的资源培养的,这种母语文化的熏陶而形成的能力,绝对不是非母语环境下的英语学习可以 比肩的。
所以说,母语的学习不管是能力还是思维还是培养的投入度,都能决定一个人语言学习的天花版。
汉语的学习难度高于英语,因顾此失彼的后果是难于补救
汉语的学习难度远远高于英语,也就是需要投入的时间的精力也是高于英语的。有的家长会认为,中文嘛,到学校老师去教自然就好了,因为我们天天在说,可是英语我们没有语言环境呀,所以要更多的投入。确实,上面的分析也提到了对母语的学习,是集个人、家庭到全社会的资源培养的,学校的教育也很重要。但从我个人的经历而言,我语文学的好绝对得益于从小培养起来的看书兴趣,得益于父母提供的对文学、社会深入沟通探讨的家庭环境,而这些是需要在孩子语言启蒙的阶段就开始投入精力的。语言学习过程是厚积薄发的最好实例,早期一定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引导和培养。
倘若没有幼时家长的启蒙,等到孩子放任到学龄去学习的时候,孩子在面对博大精深的文化课程难免会有畏难的情绪,这时候再说“积累”就很难了。
那,我们到底还要不要英语启蒙?
谈了以上两点,我们是不是就说不要英语启蒙了呢?当然不是。我们不是奔着定居国外的家庭,所以对孩子来说第二语言就是一个沟通和了解世界的好工具。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可以做英语的启蒙,但是重视的程度不应该高于对母语的启蒙和学习。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0-2岁的阶段,是孩子身体和母语思维大发展的一个时期。如果我们没办法创造双语双思维的实际环境,那么,让孩子知道“第二语言”的存在以及“培养并保持兴趣”这个点是第二语言教育的重点。而3岁以后,开始第二语言系统的启蒙学习是比较好的一个阶段。
对于英语的启蒙方法,还有一些看法和见解,以后有机会再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