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葱阅读法》摘抄
一份工作你已经做了三五年,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让你系统地讲一个东西,你通常会很难将清楚,这是因为我们不断地在埋头做事情,但是并没有形成体系。所以仅仅从做事情的角度去学习,我们很难获得持续的、系统的成长。
如果想真正地开始读一本书,一定要明白自己的阅读动机并发现兴趣点。
碎片阅读
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和内容,进行阅读和学习。不是什么都学,而是有目的性地学习更多,带着目的和兴趣从一堆东西找到想要的。
学习书中的核心概念、学习概念的链接,将收集到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最终实现资料的零存整取。
碎片阅读工具: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等。
1、提炼:找到对自己来说最精华的部分,用一张图把所有内容呈现出来。例:我能从这个电影里获得什么,这个电影对我有什么作用?首先他能感动我,但是感动之后我能利用这个电影做什么?
2、链接:关联自己的经验,学会发现所读的内容中,是否有我们熟悉的、类似的,然后建立关联。
3、融合:通过拆解提炼后的内容,创造属于自己的内容。
4、分享:分享可以验证我们是否真的搞清楚了概念,同时也可以在教会别人的同时验证并巩固自己的方法,可以碰撞出新的知识火花。
快速阅读
首先转换观念:以主人的心态,迅速让“仆人—书”告诉我们,它是干吗的,它有什么价值,它值不值得我们为它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快速阅读是指快速地获取自己想要的内容。
书中介绍了快速阅读的步骤:
1、提问:同时也可以是把读某本书的目的写下来。提问技巧:开放式提问,通常使用“什么”、“如何”、“为什么”、“能不能”;封闭式提问:“是不是”,“有没有”,“可不可以”。我们不单单是要知道是什么,我们更想知道为什么和如何做。
2、预习:看封面、目录、序言、后记,是否对自己有帮助,是否值得一读。可以发现那些章节是值得一看的,也可以修正我们对于本书提出的问题。
3、扫读:快速翻书,同时标记处我们重点关注的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图表、标题以及一些关键词。利用便利贴、折页等方式标记重点内容,这样在下次阅读的时候,可以快速找到这些重点内容。
4、切重点:在阅读重点章节和之前标记过的内容时,可以尝试用九宫格的方式,把这些内容全部列举出来。如果有一些片段写得特别好,也可以直接拍下来,做成一张张卡片,或者放到印象笔记里,标清楚这段话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这种方式来阅读,一本书核心的重点就非常容易理解和总结了。
5、复习:尝试用工具,比如印象笔记,帮助我们把九宫格图、知识卡片、便签全部收集起来,让这些为我们所用,对于知识,我们仅限于“知道”是没有用的,学会如何使用知识,从而改变我们的想法和习惯,这才是知识真正的用处,也就是“认知升级”。
哪些问题需要搞清楚,接下来还有哪些书需要阅读?这些书需要读几遍?记不住内容怎么办?做完读书笔记后,再去做九宫格、便签,这时需要再看一遍书和之前做的笔记。
九宫格笔记分享也是一个反复学习的过程。
未知领域时,快速阅读是最好的方式。在练习快速阅读的时候,不要过于追求阅读量,应该是先把步骤练好,再慢慢地提升阅读速度,最后追求阅读量。
卡片笔记法
我们做笔记不单是为了记住,更多的是为了理解和应用,这就是做读书笔记的原因。我们在做读书笔记的时候,同样是带着目的去阅读,帮助你达成读这本书的目的,而不是说,这本书里到处都是精华,那我把每个精华都做成笔记。
即使一本书里有很多精华,你也要明确知道哪些对你有用,并将这些有用的信息做成笔记,这是做笔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阅读的精华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需要会搜索、有好奇心、独立思考。
如何制作读书笔记:
1、标记:提醒自己这段讲了什么内容、让我想到了什么,以后应该如何运用。
2、收集:“在整理学”上有一句话叫作:你看不到就会忘掉它,你看不到就用不到。
在收集的时候,我们要明确,哪些是鲜活证据,哪些会让你眼前一亮,哪些会突然打破你的认知,让你明白“原来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原来还可以这样理解”。这些就是鲜活证据,特别值得我们注意和收集。然后进一步去理解他讲的到底是什么意思。用这个新概念去重新理解世界。
收集工具:康奈尔笔记、印象笔记、花瓣等
3、整理:读书卡片,剪报、图片、思维导图、读书笔记PPT。
4、建立个人图书馆:用于快速记录和检索,让我们之前收集的内容显得条理清晰。建立体系化的目录结构之后,我们能很快找到任何想要的东西。
在这个信念爆炸的时代,阅读已经不再要求我们记忆太多东西,记忆和检索等线性的能力完全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完成,人类需要加强的能力是理解,是学会把知识进行判断和融合。
虽然有很多书读过,但是对于其内容记忆模糊,在需要用到这些“模糊内容”的时候,打开个人图书馆就能找到这些信息。这就是读书笔记真正的威力。
5、输出、应用:如果想要真正理解某个知识,必须经历一些知识创作和传播的情景,否则很难理解该内容。理解概念,之后基于概念自己设计实践方法。
在做读书笔记的时候,不应该是书上有什么就摘抄什么,而是要把书上的内容变成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体现读书笔记真正的价值和作用。
主题阅读
1、碎片化主题阅读
先把跟某个热门话题相关的微信公众号文章全部读一遍,用印象笔记把需要的文章收集起来。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成体系化、清单化,便于我们在短时间之内搞清楚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碎片化主题阅读的方式就是在一个时间段内,围绕某个主题收集到碎片化的文章,然后进行集中式的阅读。
2、书籍式主题阅读
在研究某个主题的时候,碎片阅读会引导我们找到很多概念卡片,其实这些概念卡片就是一个个主题阅读的源头。当我们收集到这些卡片去了解更多的东西。通过知乎、等一系列的渠道来分析、解释、整理某个事物的基础概念。
当我们想阅读一个新领域的内容之前,可以花两个小时做泛阅读。然后建立我们自己的书单。学会建立书单后,我们可以一本一本扩充书单。
在主题阅读的模式下,某个主题领域里的书太多读不完,可以用快速阅读中扫读的方法来破解。在做主题阅读时,最好借住便利贴来做标记,这时主题阅读的扫读不再是去提问,而是根据整个主题阅读的内容进行相关性扫读。
确定框架是确定对于某个主题有那些最想了解的问题。主题越具体,越容易建立框架。可以借助个人商业模式画布来建立框架。
2W1H——“黄金圈法则”,即“为什么,怎么做,做什么”这三个问题,它可以精简地来解释任何一个主题。
用框架或者问题去书单中寻找答案。整理框架下的答案,进行筛选和甄别,标记适用范围。
3、长时间研究一个领域
进行长期的研究,也就是用你能接触到的所有方法慢慢地一点一点往前推进。可能时机不成熟,也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只要你一直在关注它,你就一直在学习它。
深度阅读
快速阅读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主题阅读可以提升阅读的广度,但阅读的核心必须围绕两个字——理解,要理解所有阅读的内容。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就是在不断地提高视角以及看问题的能力。
理解某个概念的过程中,如果它让我们感觉到困惑或喜悦、感觉到“力量”和“价值”,这时就可以针对该内容进行深度阅读。因为这时只是知道了该概念是什么,还需要通过深度阅读提升视角——这个概念如何使用、后台如何实现、原理是什么等,只有把这些都搞清楚了,才算是拥有了这个类别的知识。
深度阅读分为三个步骤:寻找联系,搜索“冰山”,多场景应用。
1、寻找联系
如果发现某个片段好像遇到过,就要进行相应的联系,把当下碰到的内容与过去的经验链接起来。
当看到某些内容,如果有了“咦、嗯、啊”的感受,就试着举5个例子,来解释看到的这个内容。
总结一下,寻找关联是看到重要概念时让你觉得很重要,要立刻联想到哪些现象能够被该理论解释,同时至少要找出五个可解释的例子,才能加深对该理论的印象。然后,要活学活用视觉化的表达,丰富自己的描述方式。
2、搜索“冰山”
在看到某个概念的时候,不要轻易被它吸引,而是要追寻这个概念的源头在哪儿。深度阅读的第二步是探索冰山,去寻找概念背后的底层规律。一旦明白了原理,再去教别人的时候,就有了一套理论支持我们的观点。
3、多场景应用
深度阅读的第三步是多场景应用——知道概念后如何使用。这时需要进行多场景的应用,尝试在不同的场景下自如地运行该理论。
深度阅读的前提是至少对某个知识有足够的了解。以下的这些前提步骤能够帮助我们在深度阅读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即使没有打算深度阅读,做了这些准备后也可以把它当做一个入门级的深度阅读,比快速阅读和其他形式的泛读更加有深度。
初级理解
练习性测试
分散性练习
详尽地审问
用自己的话总结
“十面埋伏”
“围点打援”
“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深度阅读的误区:深度阅读其实不是从头到尾地精读,而是针对某个概念进行深度阅读。经典的书都应该进行深度阅读或者精读,这是错的。
深度阅读的最后一个误区是认为要记住所有内容。其实只要把概念理解到位,能产生更多的关联,能在多个场景中运用书中的核心概念,就是记住这本书的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