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死者无异于再次杀害他们”|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Elie Wi
埃利·威塞尔 | Elie Wiesel | אליעזר ויזל“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永久剥夺了我生存欲望的沉寂黑夜”。
据美国CNN报道,纳粹大屠杀幸存者、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埃利·威塞尔(Elie Wiesel)于2016年7月2日在家中辞世,享年87岁。当天纽约世贸中心大楼亮起象征以色列国旗的蓝白二色,以纪念这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这位终其一生都在试图为那些永远无法再说话的人而说话的“大屠杀活教材”,也去世了。
“美的反面不是丑,是冷漠;
信仰的反面不是异端,是冷漠;
生命的反面不是死亡,是冷漠。”
你或许对埃利·威塞尔还有些陌生,但他的自传《夜》与《安妮日记》并列为犹太人大屠杀的经典作品。威塞尔一生有近60本著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记述他在大屠杀期间与被监禁于数个集中营经历的自传《夜》。
诺贝尔和平奖
威塞尔的家乡位于罗马尼亚的特兰西瓦尼亚地区,1945年从集中营获救时,他才16岁。他的集中营回忆录《夜》是最广人知的大屠杀著作之一,而威塞尔也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他在这本书里写下的信条:“遗忘死者无异于再次杀害他们。”
他身兼作家、活跃人士、哲学家、教授、剧作家等多种身份,1986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在当年的和平奖颁奖词里,威赛尔被称为“人类的信使”,是这个“仍然充斥着暴力、压迫和种族主义的世界里最重要的精神领袖和向导之一”。
1968年,威塞尔在巴黎被授予最高法国文学奖后现身 | 图片来源:CNN集中营的记忆
纳粹将他和他的家人掳到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母亲和一个姐妹死在了那里。威塞尔和父亲后来被送到布痕瓦尔德,接着父亲也死去了。
威塞尔在《夜》里写道,父亲在集中营被打时他就躲在床底下默不作声,这让他感到羞愧。1945年布痕瓦尔德集中营被解放,瘦骨嶙峋的威塞尔年仅16岁。
中间床板从左往右数第七个人就是埃利·威塞尔,摄于布痕瓦尔德集中营解放数天之后 | 图片来源:U.S. ARMY/ASSOCIATED PRESS作家之路
战后威塞尔去了法国,在索邦大学学习,19岁时成为一名记者。他曾经考虑过自杀,获释后的10年里他从未写过或谈论过自己在集中营的经历。1955年,27岁的威塞尔发表了意第绪语版的《夜》,后来他为全球的读者重新写作了该书。
他写道:“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一夜,那集中营的第一夜把我的人生变成了漫漫长夜,七次受诅咒,七次被封印……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永久吞没了我的信仰的火焰。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永久剥夺了我生存欲望的沉寂黑夜。”
威塞尔与曼德拉 | 图片来源:网页2008年《纽约时报》称《夜》大约卖出了1000万本,这其中包括2006年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将这本书列为她的读书俱乐部读物后激发的300万本销量。
威塞尔1963年成为了美国公民。他的身形瘦弱,但是演讲起来却有动人的感染力。他的侧脸如雕刻般硬朗,双目如炬,加上一头银色的头发,让他仅仅是站起来也足以让听众安静下来。
2006年9月14日,威塞尔在纽约联合国安理会演讲致辞 | 图片来源:CNN其他奖项
他一生出版了50多本书,包括小说、非虚构写作和回忆录等,其中很多都以大屠杀为主题。他还在波士顿大学长年担任教授职务。威塞尔一生也收获了无数的荣誉和奖项。
除了诺贝尔和平奖以外,他还受封英国荣誉骑士,奥巴马在2010年为他颁发国家人文奖章。
2010年1月25日,奥巴马在白宫为威塞尔佩戴国家人文奖章 | 图片来源:CNN奥巴马
威塞尔去世后,美国总统奥巴马撰写了纪念长文,称赞他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道德声音之一,在很多方面堪称世界的良心。”
奥巴马和威塞尔的友谊始于2009年,当时他陪同奥巴马和默克尔参观了臭名昭著的布痕瓦尔德集中营,那儿正是威塞尔当年被关押的地方。奥巴马在悼文中写道:“他不仅发声反对反犹主义,也反对一切形式的仇恨、偏执和不宽容。他请求我们,无论是作为国家还是人类,将彼此视为同胞,让‘绝不再发生’的承诺成为现实。”
2009年6月5日,默克尔、奥巴马和威塞尔共同访问布痕瓦尔德集中营营地 | 图片来源:CNN威塞尔曾在1993年敦促时任总统克林顿对前南斯拉夫地区的暴力行为采取措施。克林顿和希拉里也向威赛尔表达了敬意:“埃利肩负了幸存下来的福分和责任……他用自己的言行见证并修筑了记忆的纪念碑,教育当下和未来的世代要认识到冷漠的危险。正如他时常所言,一个正直的人就能产生改变。”
马里昂
“我的丈夫是一名战士。他为在大屠杀中遇难的六百万犹太同胞的记忆而战,他为以色列而战。他为那些无辜的受害者——无论是何种族或信仰,发起无数战斗。”威塞尔的遗孀马里昂(Marion)在一份声明中如是说。
2016年7月3日,威塞尔的葬礼于纽约举行,其遗孀马里昂出席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威塞尔的儿子以利沙(Elisha)说,父亲身为一名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一直引导人们做出改变。“父亲对总统、首相们发声,是因为他感到这个世界存在问题,人们需要有所行动......但是那些私下认识父亲的人都很乐于和他相处。他是一个温和虔诚的人,对他人充满关爱。父亲平静的声音也能感化人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烟云。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孩子们的小脸,他们的躯体在岑寂的苍穹下化作一缕青烟。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火焰,它们把我的信仰焚烧殆尽。
我永远不会忘记黑洞洞的寂静,它永远夺去了我的生存意愿。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时刻,它戕杀了我的上帝、我的灵魂,把我的梦想化成灰烬。
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切,即使我受到诅咒,像上帝一样永生不死。
永远不会。 ——《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