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期盼已久的生育奖励终于缓缓走来!
作者:刘成财
官方邮箱:2330694208@qq.com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已经两年半,有关政策效果及下一步政策走向的讨论,依然牵动公众神经。
日前,辽宁省印发《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提出到2030年,总和生育率提高1倍,并对生育子女家庭给予多方奖励,引发热议。
据澎湃新闻报道,今年以来,国家卫健委已组织专家,研究奖励生育的可能性,测算对不同孩次家庭给予奖励,所能带来对刺激生育的不同效果。这项研究预计将在年底完成,届时可能上报有关部门。
辽宁打响鼓励生育第一“枪”
日前,辽宁突然发布新的人口规划,提出:
将建立完善包括生育支持、幼儿养育等全面二孩配套政策。完善生育家庭税收、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政策,探索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更多奖励政策,减轻生养子女负担。
《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中提出的预期发展目标
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认为,辽宁探索奖励政策,符合地区情况,且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但他同时强调,奖励政策应当十分具体,具体到补贴多少钱、给多少假期。
据悉,辽宁还将进一步简化“准生证”等手续办理,使得夫妻们提高生育二孩的积极性。
中国遇低生育率关口
资料图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17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63万人。按此前国家卫计委及一些专家预测,2017年中国出生人口最低预测为2023万,实际出生人口比这个数字少了近300万。
2016年全国首次实现全面二孩政策,符合二孩生育条件的夫妇约八千万对,但是实际2016年出生人口为1786万,仅仅比上一年增加了131万,占全部符合二孩夫妇比例不到2%。
2017年全国二孩生了883万,比上一年增加了162万。但是二孩生育人口占全部符合二孩条件夫妇的比例只有10%左右,且首次出现二孩出生数占比超50%,并超过一孩出生数。
低生育率全社会不得不警惕
低生育率的结果,是中国劳动力人口的下降。自2012年始,中国劳动年龄人口逐年下降,2017年更是下降了548万之多。从2011年到2017年,劳动年龄人口在7年间减少了约4000万。不改变人口全面下滑的趋势,势必影响到中国经济增长并加重养老难题。面对2017年的生育率陡降,全社会不得不警惕。
第一,人口“青黄不接”的直接后果,是劳动适龄人口的不断减少,劳动人口急剧萎缩导致“刘易斯拐点”提前到来。日本在1990年进入这个拐点,从此开始了长达25年的经济衰退与疲软。第二,新生人口减少,人口结构得不到优化,老龄化挑战日益严峻,中国未来将面临养老压力、社会活力不足等问题。社会活力不足,又进一步抑制生育水平。第三,2017年中国出生人口和出生率双降,首次出现二孩出生数占比超50%,并超过一孩出生数。也就是说,出生人口的下降,并非因为适龄夫妇二孩生育意愿不够,而主要是年轻夫妇不愿意生育一孩。所以,当前的人口问题,是年轻世代即85后尤其是90后这代人的生育意愿低下的问题。
政府应切实解决“不愿生育”的痛点
解决低生育率需要系统思维,切实解决他们“不愿生育”的痛点问题。
相关调查显示,民众不愿生育的原因主要是养育成本高、托育服务短缺、女性职业发展压力大等。那么,政府想要实施鼓励生育,就需要在直接给予育龄夫妇优惠的经济措施以及延长产假和陪产假等方面出手。
我们不妨参考一下世界各国的相关经验。
第一,现金补贴政策。例如,在法国,生第二个孩子可领取665法郎,生第三个孩子可领取1578法郎,以后每增加一个孩子可多领取852法郎。第二,税收减免,或针对多子女家庭实施分等级税收政策。例如,美国规定,每个孩子每年可减免400美元;西欧国家按家庭子女数设计不同档次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德国等国家还规定子女多的家庭,夫妻一方可免除个税。第三,产假是鼓励生育的好办法。德国的政策比较典型:1927年时,德国妇女的产假是6周,1992年时,延长到3年。俄罗斯的产假时间更是从初始的12周,延长到了4年半。另外,男性的陪产假和育儿假也相当重要,如瑞典就规定,在孩子满8岁前,父母有权享有共计480天的育儿假。
事实上,我国有关奖励生育刺激人口增长的研究工作,已经低调展开。
2018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官网公布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见稿),提到 “子女教育支出”一项的扣除。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匡时近日撰文指出,子女教育支出涉及子女教育的起始和结束时间、教育支出的内容和范围、子女概念的界定尤其是子女数量的规定等。
他说参考国际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为应对少子化和老龄化,建议每月对每个孩子和每个老人减免1000元的税收,针对孩子的税收减免,夫妻双方共享额度,单亲家庭享受全部额度,而针对老人的税收减免,实际赡养老人的子女享受税收减免。
素材来源于网络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下方留言评论,欢迎关注我哟,每天与您分享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