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身四智”究竟是哪三个身?哪四个智?
先来认识“完整的人”
我们根据感官经验所认识到人体,其实,只是“完整的人”在“单一结构世界”中的一部分人体。
与西方的上帝信仰相比,佛教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儒家,严格的说来,并不是宗教,而是一种超越现代科学的,对人类所处的真实世界的“完整认识”。
换言之,现代科学只是对“完整的真实世界”的局部认识,现代科学原理、方法根本不可能认识到“完整的真实世界”。
现代科学与人的感官经验相一致,都是对“单一结构世界”的认识,而儒、释、道所认识的“完整的真实世界”是一种“重叠结构世界”。
“重叠结构世界”的内涵是:
“完整的世界”由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真实世界”重叠而成。其中,一个真实世界,人的感官能感觉得到,这个真实世界是“显性世界”;其中,还有一个真实世界,人的感官感觉不到,那个真实世界是“隐性世界”。
“完整的世界”的主体是“隐性世界”,“显性世界”中所有一切的主体都存在于“隐性世界”中,“显性世界”中所有一切运动变化的动机、动力也都存在于“隐性世界”中。
“完整的世界”是重叠结构的,“完整的人”自然也是重叠结构的,既有“显性人体”也有“隐性人体”,佛教的“三身四智”的概念,就是建立在“重叠结构世界”上的。
“完整的人”的结构
上图,是一个“完整的人”入胎时的初始结构。
“完整的人”由三层人体组成。
第一层人体:上图左边甲骨文“人”字表示“完整的人”在显性世界中的“显性人体”,“显性人体”就是我们认为的“肉体”。
第二层人体:上图中间甲骨文“身”字表示“完整的人”在隐性世界中的“隐性人体”,“隐性人体”我们平时是感觉不到的。
上图,在甲骨文“人”字与“身”字中间的,蓝底白字的甲骨文“水”字,在“源头甲骨文”的造字中,用来表示“显性世界”与“隐性世界”的分界,在这里用来表示“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的分界。
“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是重叠存在的,这两个人体本身都各自带有意识,所以,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看到了“二身”与“二智”。
但是,这两个“重叠结构的人体”。并不是“真正我们”,只是“真正我们”的载体。
第三层人体:“真正我们”被承载在“隐性人体”中,上图右边金文“怠”字中心位置的“厶”字,在“源头甲骨文”中,就表示“真正我们”的意思。
“真正我们”在佛家中的名称很多,如来藏、圆成实性、真如自性、阿赖耶识这些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名称;在道家中名称比较统一,就称为“元神”或者“谷神”;在儒家中没有具体的名称,但是有特定的指向,就是“至诚的意”。
到现在,我们看的了“三身”与“三智”。
第四智:“真正我们”才进入“隐性人体”的时候,就是我们所说的“入胎”时候,“真正我们”还带有一个“感知的主体”,就是上图,右边金文“怠”字头上的那个楚简字符“口”字。
在《郭店楚简·老子甲》中,“口”字就用来表示“感知的主体”的意思。
“真正我们”并不是自己直接进行感知的,而是通过这个“感知的主体”进行感知。
在“真正我们”才入胎的时候,对于“感知的主体”的运用并不了解,只了解单一功能,所以,当“真正我们”所接收到外界刺激都从第一层人体上传来的时候,为了弄清是怎么回事,就把“感知的主体”送到了第一层人体的意识这里,也就是第一层意识这里。
之后,这个“感知的主体”就一直由第一层意识进行掌控,认识显性世界以及在显性世界中的自己。
这个“完整的人”的结构,用佛教语境来说就是“三身四智”。
对“三身四智”的解释历来很多,但是,用“源头甲骨文”来表示,是最完整、最准确的。因为“源头甲骨文”并不是用于记载语言、思想的文字,而是用来向后世传承“重叠结构世界”与“心智系统转换”的特种图示。所以,我们可以借助“源头甲骨文”把儒、释、道中很关键的问题彻底搞明白!
在儒、释、道的学习中,对于“三身四智”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明白了这“四智”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明白儒、释、道是“做什么”的问题,以及“怎么做”的问题。
用“源头甲骨文”字义解读《郭店楚简·老子甲》的电子书:发现《老子真经》——从人类文明整体进程解读《郭店楚简·老子甲》(上篇)已经出版,上架书名:老子真经。
有兴趣的网友可在当当云阅读、kindle、掌阅、百度阅读、京东读书中搜“老子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