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甲 《好好学习》读书笔记(1)2017.1.18
自序
1.文章中提到了成甲老师在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学习“怎么学习”过程中的两次转折:
第一个是借鉴富兰克林每日自省、把道德要求与自身行为做比较的方法,坚持每天写“反思日记”,通过反思晨修,将学到的知识内化。(关于“反思”的具体内容,在U2 P45-P78)
而第二个转折解决了为何学得越多,知识间越无法融会贯通的问题,成甲老师从《穷查理宝典》的作者查理·芒格的普世智慧中学到:“如果你只是孤立地记住一些事物,试图把它们硬凑起来,那你无法真正地理解任何事物,你必须依靠@模型(指临界知识)组成的@框架(指把临界知识整合起来的认知方式)来安排你的经验。”
启示——要学习和构建自己的框架体系,提高元认知能力。
2.成甲老师认为一切学习或努力的三个目标:解释问题、解决问题和预测问题。而评价学习是否有效的标准是学习之后你的行为或认知是否发生了改变。
3.知识管理:通过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提高改变认知或行动的速度。
成甲老师对大部分人在知识管理的认识大概存在的三个维度进行了归纳:
(1)数据管理的维度
该层面更多关注具体的数据层面的技巧,比如文件保存、文件分类、文件查找,给文件贴标签,整理文件夹,找书单等。大多数人集中在这一层次。
(2)信息管理的维度(学习者进阶的标志)
关注怎样更好地理解、消化和应用获得的各个知识点。比如读书笔记、思维导图,精读和泛读、刻意练习等。部分学习者可达到该层次。
(3)底层规律的维度(最重要)
不仅关心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更关心自己的认知深度:即在具体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宏观和抽象的理解,深层次地掌握普遍规律,让知识与知识之间相互接触与作用,不断产生新的启发和认识,最终实现知识的自我成长。作者身边达到此层次的人屈指可数。
实践要求:要深刻理解问题的实质,然后用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规律去解决问题(或者说掌握底层规律并以此分析问题),例如作者撰写营销文案的故事(详见书XVI)。
引言
1.知识:
只有能够改变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是否是知识取决于了解“它”的人能否使用这些信息改变自己的行为,产生新的结果。
衡量学习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学习之后,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得到了改变?(与自序第2点相通)
2.临界知识(全书的核心重点):
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和广泛指导意义的重要而基本的少数规律或定律。eg:牛顿第二定律F=ma
“叠加放大效应”:当储备的临界知识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因应用临界知识系统而产生巨大的威力。
全书核心内容:如何发现和应用临界知识?
第一章 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
1.在海量信息及时获取时代,我们拼知识深度并以此构建认知优势。
认知优势的三个阶段(构建角度):
第一阶段:知识数量构建认知优势
时间大概从20世纪90年代到2000年左右,例如各种咨询企业,广告公司等知识密集型行业。
第二阶段:知识获取速度构建认知优势
从2000年左右开始至今。 只使用数量构建的优势被瓦解,而以更快的速度获取最新的知识成为新的竞争优势来源,例如互联网行业。
第三阶段:知识深度构建认知优势
未来。比如得到专栏请万维钢的《精英日课》。
在知识数量相似和知识获取速度相似的情况下,产品和策略能否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可能越来越取决于知识的深度。
对同一个产品和项目,理解深度的不同决定了结果的不同,例如王兴的美团在千团大战中胜出。
知识管理最重要/核心:
通过管理知识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而不是对知识进行收集、分类和保存。
2.通过学习“临界知识”提升认证深度。
有深度的认知能力:
分析问题时,能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寻求答案时,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
例如:深度的回答在形式上分析具体现象之后找出抽象规律;在思考方式上依托于有实验验证或者数据分析支持的结论;从结果上能够更普遍地解决类似问题,启发我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思考问题。
3.大多数人将时间花在提升“技术效率”而非“认知效率”上,导致学习层次上不去。
提升技术效率:若学习是在不断掌握应对具体工作场景和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在努力提升技术效率。
提升认知效率:
若学习是在了解问题本质,了解解决方案的底层规律,能够让我们认清楚问题表象背后的实质,那我们就是在提升认知效率。
撬动认知效率的杠杆点——临界知识。
启示:把80%的时间用在这20%的结构能力和专业能力上。
3.什么知识值得学:
一开始就能带来直接利益和诱惑的事情,很可能要拿未来的机会做代价。
提升认知深度——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多元跨界(即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
解释:学习与解决某一类问题相关的所有核心能力一定是要突破专业限制的。
(1)公共基础课:执行能力
比如时间管理资料,保存商务礼仪,沟通谈判等等,专业必修课。
(2)专业必修课:专业能力(投入)
不是指学校划分的专业,而是指能够打完整战役,解决系统问题的能力。在该领域要跨学科地思考、解决问题,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
(3)通用必修课:结构能力(投入)
指掌握临界值是认知事物更加底层的结构与规律。(有时可能在“战略”层面发挥大用)
启示——掌握临界知识、深刻理解底层通用规律,对每个人都有巨大的价值,20%的知识决定80%的结果,要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结构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学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