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北开南是此人‖周邦彦【上】(22)

2019-01-05  本文已影响32人  饼干贝贝

      周邦彦是北宋晚期的一个重要的作者,也是北宋的集大成者。

      顾曲周郎赋笔新,惯于勾勒见清真。不矜感发矜思力,结北开南是此人。

        结北开南,是说他集结了北宋的大成,而开拓了南宋的先声。从唐五代一直到秦少游,都是带给读者直接感动人心的力量,这本来是属于我们中国诗歌悠久的传统,非常直接地给人一个兴发和感动。可从周邦彦开始变成了以思力取胜了,而南宋只有辛弃疾例外。与其他词人以余力来为词不同,他专力去为词,写得最多最好。相当于杜甫的诗,相当于屈原的《离骚》,是他平生生活、理想志意抱负的实践,是用真正志意的本体为词。其他的南宋特别后期的作者,像姜白石姜夔、史达祖、吴文英、王沂孙,甚至于像周密、张炎,他们深受周邦彦的以思力取胜的影响。当时流行的长调,是思索安排进行写作的。与柳永长调的直接铺排大有不同。

结北开南是此人‖周邦彦【上】(22)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一个最大的遗憾,是他欣赏一个类型,只用他一个途径探索评价:有要眇幽微的美,用感发的联想发挥出来。可是一碰到南宋词人,就英雄无用武之地,多贬抑之词。他曾经写了《清真先生遗事》,考证周邦彦生平时有赞美周邦彦的词句。

        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人间词话》

      他说周邦彦词那种幽深高远的意境,赶不上欧阳修和秦少游,不能给读者很多的感发联想。只是抒写感情描摹物态时,思索安排造作修饰得很精巧。所以不失为第一流的作者。他的好处是在他的艺术技巧,而不在内容情意的境界。创调子的才能比较多。周邦彦精通音律,创造了一些颇有价值的调子。

结北开南是此人‖周邦彦【上】(22)
        崇宁立大晟府,命周美成诸人讨论古音,审定古调。……又复增演慢曲引进,或移宫换羽为三犯四犯之曲。……其曲遂繁。      张炎《词源》

      音乐跟歌词的结合曾有不同方式的演进。柳永的慢词长调多是采取民间的俗曲,是市井之间的乐工歌女所唱。周邦彦对于歌词的音乐开拓,是国家管理的音乐大晟府,讨论古音,审定古调,还增演慢曲引进(慢曲是比较长的曲调,引进是曲里边介乎慢词跟小令之间的中等长度的一些曲调)。改写音调,移宫换羽,把不同调的曲子组成三犯四犯之曲。比如他的《玲珑四犯》、《六丑》。据说宋徽宗不懂《六丑》时,他答到:“此曲犯六调,皆声之美者,然绝难歌。”,可见其曲调的繁杂。

        五代以来的这些小令,尽管它有七个字、五个字参差错落的形式,但是平仄的韵律,是与诗歌的韵律接近的。中国的诗歌形式的演变,从《诗经》的四言,到《离骚》的骚体,《九歌》的楚歌体,西汉的五言诗的产生,一直到后来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格律化,到唐朝的近体诗、律诗、绝句的兴起,不是完全勉强加上去的,这是一种自然的演进。中国的语言文字单形体单音节,本身没有抑扬的节奏,要形成一个韵律,四个字是最简单。不是说周朝谁定四个字一句,这是我们语言文字跟我们的生理身体的机能相配合的,发声四个字是最短而最有节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我们一个最简单的节奏韵律的形成。后来五、七言诗的出现,一直到今天的黄梅调、刘三姐所唱的山歌,基本上都是七个字一句,而且平平仄仄,仄仄平平,连我们合辙押韵的流口辙,都是这个节奏的。这是我们自己本国的语言文字的特色跟我们身体生理的机能,结合起来的自然的现象。声音的格律和我们吟诵时的口语接近,直接带着感发。

结北开南是此人‖周邦彦【上】(22)

      而周邦彦所写的《玲珑四犯》《六丑》之类,与我们身体口腔的发音需要,有的时候不相合,所以它有拗折的地方。你念起来这声音怎么这么奇怪呀?而凡是这样的地方,他写作的时候就自然不能脱口而出,他就自然要思索安排。所以周邦彦的词就形成了以思索安排取胜的一个特色。

    当年转益亦多师。博大精工世所知。更喜谋篇能拓境,传奇妙写入新词。
      早年州里称疏隽,晚岁人看似木鸡。多少元丰元祐慨,乌纱潮溅露端倪。

      他注重思索安排,可能有如下几个原因。第一他自己杰出的音乐才能;第二以赋笔为词。写赋需要铺张,文辞华美。

      公壮年气锐,以布衣自结于明主,又当全盛之时,宜乎立取贵显,而考其仕宦颇为流落……盖其学道退然,委顺知命,人望之如木鸡,自以为喜。  楼钥《清真先生文集·序》

   

结北开南是此人‖周邦彦【上】(22)

        据历史记载,周邦彦本来是南方钱塘人,弱冠之年来到汴京上国立大学——太学。神宗任用王安石实行新法,扩展太学增加学生数目他才有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是新法的受惠者,又不甘于忍受寂寞,写了《汴都赋》,用不失诗人学者的风范铺排,其中多用古文奇字炫耀文采,赞美京都的繁华富庶和新法的好处。果然神宗龙颜大悦,欣赏并任命他为太学正,从学生变为领导显赫朝野。本来可以一帆风顺飞黄腾达的,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不到一年时间神宗死去。年幼的哲宗继位,高太皇太后用事,废除所有新法,起用旧党。周邦彦虽官职不高也受牵连被朝廷赶出汴京。政海波澜变化后,被贬为庐州教授、到荆州教书、做江苏溧水知县。而经过变故后的他,为人作风就改变了。当他晚年,哲宗亲政,复用新党,周邦彦又被召回汴京得到重用。可是他看尽了在政治斗争中多少人不幸的遭遇,就不再进取,委顺知命,望之如木鸡了。他的生命局限于自己的得失利害,遇到挫折就变为“学道退然”,但求自保了。

          他的第二个重要贡献在于,思索安排之中,为长调开拓了转折跳接的全新写法。不再是直接地写景抒情,词中间造就了一种传奇意味的故事性。我们要看他的两类词:一类是富有传奇故事性的转折跳接写法安排的词,一类是反映他经过政海波澜的词。

结北开南是此人‖周邦彦【上】(22)
      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兔葵燕麦,向残阳、影与人齐。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  《夜飞鹊》

        与一般人直接抒写离别不同,周邦彦环绕离别写出来一个时间错综的故事。先是倒插笔的倒叙,秋天夜晚河桥的旁边送别,“良夜何其”,其,读 基,出于《诗经》。西沉的斜月远远地向下沉落,余晖慢慢不见,此时是几更天了?饯别时曾经点燃了一支插在铜烛台上的蜡烛。长夜过去天将破晓,蜡泪已流尽,冰凉的露水也沾湿了衣服,天要亮行人要走,彼此道别,宴会就要散去了。顺风探听一下渡口开船的鼓有没有敲起来,再看一看树梢上的参旗星到哪里了?什么时刻了?可见行者是要坐船离开。可后边他却宕开一笔,跳接起来了。他不再说船,反而说起送行之人的马。

        前人批评他:“美成词有前后若不相蒙者”。说:“美成词操纵处有出人意表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他前后不相连接、不相干,说他安排操纵一首词,有的是出人意想的。还有人说:“清真词平写处与屯田无异,至矫变处自开境界,其择言之雅,造句之妙,非屯田所及也。夏孙桐(据俞平伯《清真词释》引)”。

   

结北开南是此人‖周邦彦【上】(22)

      周邦彦对词的开拓是忽然间有一个跳接,有一个转折。  “花骢会意”,黑白花的马懂得人离别的悲愁,纵然我扬起马鞭打,它还是慢慢地走。骑着马走了很远来到凄清的旷野,那码头上送行的人声都听不见了,只能“空带愁归”。此刻时地场所都变换了。

      不仅如此,时间又跳了。“何意重经前地”。我没有想到今天又来到送别的地点了,然而却找不到宴饮之时遗落的在草丛中的花钿,当时的欢歌,笑语不在,当初我们走过的那些小路都迷失看不见了。送别是秋天,现在好像是春夏之间,站在这里四望,落日西斜,野草庄稼跟我孤单的影子拉得一样长,寂寞孤独不言而喻。

        “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这个离人早已分别了,经过不知多少天,甚至几个月,他又重经前地,徘徊在这里。古语说“班荆道故”,是说两个朋友路上偶然遇见,马上又要分别,就把草铺一铺分一分,坐在草上话旧。我徘徊在当初我们分手时席地而坐的地点,叹息悲哀,拿着酒杯,没有对象可以敬酒,只好把酒洒在草地上,极望天西思念你。

结北开南是此人‖周邦彦【上】(22)

        时间和空间跳了很多次,从码头到田野,从田野回到送别的码头,时间从送别当天,到经过了很长久的时间,连季节都改变。他送别的是应是一位坐船离开的女子,自己是骑着马回去,这些都需要读者费力思索才得以明了。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文字整理于叶嘉莹《唐诗宋词十七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