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书】《把思考作为习惯》(4)
书名:《把思考作为习惯》
作者:韩焱
开始阅读时间:2022年8月12日
摘录:
1、 心理学家曾经在大学里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找到某一个班的学生,送给其中一半的学生每人一个印有学校校徽的咖啡杯,而另一半的学生只能看一看、摸一摸其他人刚刚得到的这个咖啡杯。然后,实验人员要求这些拿到咖啡杯的学生把杯子卖给那些没有拿到咖啡杯的学生,并请学生们来回答一个这样的问题:“你愿意用什么价格卖出你的咖啡杯,或者买入别人的咖啡杯?”结果表明:前者愿意卖出杯子的价格大约是后者愿意出的价格的两倍。心理学家反复在多所大学的几十个班级里进行了这个实验,送出了上千个咖啡杯,结果都是如此。也就是说,一旦拥有了一个杯子,人们就不会轻易放弃它,而对于原来没有拥有过的杯子,人们也并不急于花钱去买。这就说明,人们对物品的价值其实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评价,当人们不得不放弃某个物品的时候,他的难过程度要高于得到同一件物品时的快乐程度。
2、人们通常会非常厌恶失去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的直觉思维系统很难接受失去的感觉。研究表明,损失某样东西让我们难过的程度,要数倍于得到同一件东西让我们快乐的程度,这个倍数为1.5~2.5。
3、损失厌恶会出现在很多不同的情境里,比如,当我们购买了一台比较贵的电子产品之后,销售员往往会紧接着给我们推荐一份保险。这是因为,当我们刚花了一笔不小的钱买了电子产品之后,就格外害怕不小心把它弄坏了。和再花钱买一台新的相比,一份保单的价格就便宜多了。
4、损失厌恶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它的本质是对未知与不确定性的恐惧和抵触,会给我们带来不愿改变现状的心理惰性,进而导致我们空耗时间,影响工作效率。大家常常提到的“躺平”,就是损失厌恶心理的一种极端表现:既然有可能输给别人,那么干脆不上跑道、不参加比赛,也就不存在失败了。“躺平”这种看似宠辱不惊、无欲无求的心态,背后凸显出来的恰恰是对失败最深的畏惧感。
5、一位管理专家曾经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推荐了一个小技巧,他建议我们给自己设置一个每小时响一次的闹钟,每当闹钟响起的时候,就问自己同一个问题:“我当下在做的事情,是我的关键任务吗?”这位管理专家把这种小技巧称为“富有成效的干扰”,这小小的干扰能够帮助你提醒自己,回到关键任务中去。
6、消除损失厌恶的方法都遵循了一个规则,那就是把复杂纷乱的人生百态,简化成最直观的选择题。永远聚焦最关键的任务,就能让你免受感性因素的干扰,做出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7、 自我验证理论指的是:人们一旦有了某个想法,就会努力去证明这种想法的正确性。自我验证理论会带来一种“证实倾向”,它会让人们在做推理和判断时集中精力去证实自己已有的想法,而不是去证伪这种想法。在这种心理机制的影响下,人们往往会过度关注事情的一面,而忽略另一面。
8、当你认为解决一个问题的某个想法是不对的时,如果你不是简单地对这个想法说“不”,而是自行转换想法,站到现有观点的对立面去思考,就会让你的思考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可以让你不受证实倾向的影响,跳出自我验证理论的陷阱。就是这样一个思路上的微小转变,你就能给自己一次通过探索去学习新东西的机会,并且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己找出更恰当、更准确的解决方案的可能性。就像查理·芒格经常说的那句口头禅:“反过来想,永远要反过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