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澄城的时间里
![](https://img.haomeiwen.com/i2255710/a4fbb544e3a767f9.jpg)
对澄城的初始印象源于办公室那个来自澄城小女孩:勤勉、好学,再加三分的倔强。
今天起了个大早,去澄城;去澄城参加那个女孩的百年好合宴。
高速路上的绿化带最是讨厌,把人的视线生生地禁箍在道路一内;少了风景,多了一车的磕睡虫。
当我第二次醒时,窗外不再是平坦的了,偶尔会在两侧多出山峁。对于一个在一马平川的地方长大的人来说,这些山峁是令我兴奋的,因为前方总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出了澄城车站,我不辨南北了。在街边我彷徨一阵儿;借此我正好打量这座叫“澄”的城市。
澄,有清之意,明之往;那么澄城就是一座清明之城么?!我肯定是。
眼前的这条街,左手低,右手高;我想,如果有一个滑板,你飘然而上,会在哪儿成就终点。澄县,肯定有这么一个人,完成过我的设想。
我知道,我来到了一个新地方;澄城不知道,她的地界,多了一个陌生人。
街边一辆电动车,车边是位眉目清秀的年轻大姐,正在给车的前踏板放刚从超市采购的生活用品;车前头是一位长发略带自来卷的小女孩,正低头笑嘻嘻地看她的妈妈。
我回过身问这位母亲我该如何在澄城走好第一步。影影忽忽想起昨天晚准新娘是给我发过婚宴酒店的定位的,似乎在县医院附近。问酒店地址不见得有人知道,问医院总是知道的人多。
这位年轻妈妈抬起头,放下手中的活,一指前方,“在前头的十字左拐,走到育才路右拐……”
我心里热乎乎的,表示了感谢。小女孩补充了关键的一句“走到华元广场就拐”,随即咯咯地笑;她妈看了一眼女儿,也笑了。我也笑了。看看,好的心情是可以传染的,我似乎不是在一个陌生地了,象有很多朋友在这儿一样。
我特别谢了这个可爱的小妹妹,转身上路。刚走了几步,从后面而过的电动车后座传来一声稚嫩而熟悉的声音“拜拜啦”,又是一串咯咯的笑。因了这小女孩的回头一笑,我离澄城近了,陌生感也减少了几分。
这个可爱的小女孩,这座小而有意思的城。
这条街叫“长宁街”,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路两边一眼看去全是国槐树,有电杆粗细!
国槐,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城市的历史学家。立在城市的街头,沧桑感象记录着这个城市的过往;斑驳的粗皮象叙说着这个城市经历过的风风雨雨;粗细的年轮,刨开了就如唱片一样刻着这座城的故事传说。国槐无疑是缩短了这条街的宽度,却在不经意地拓展了这个城市的深度。
在国槐树下走,象走在历史的边缘,树下有一溜的小商小贩,摆着地摊;地摊是一个城市的细胞,恰有你正需要的就是益,碍着你事了,就是格格不入。或者象一片膏药,能解你的痛,也让你不自在。
走在县城的电影院门口,有几分冷清,是天气的原因,还是没有好片子和忠实的观众?!
再往前,是一个十字街,街口省一个小广场,广场醒目的有两处:一是一块上书“华元广场”的巨石,两边有供游人休息的长石条,有上了年纪的老人或小孩在聊天在嘻戏;另一处是广场中间的为国庆而制的大花篮:通身三米多高,鲜红的篮体,上插百十朵的各色鲜花,喻意着繁荣昌盛生机勃勃的国运时运。
“在华元市场就拐”,想起了咯咯笑的小女孩的话。
栽着国槐树的街正南正北,我现在走正东正西,这是手机上的指南针说给我的。
“育才西街”,看着街名,这条街肯定是少不了学校的,而且应该是县城的最高学府,不然,对不住这名字。
今个儿起得早,又紧着赶路,有点饿了。忽然记得,今天的准新娘曾介绍过澄城的著名小吃“麦泡”,就东瞅西瞥地找,不巧,没有。
麦子泡是澄城本地的特色小吃,以泡好的大麦籽入锅熬汤,里面放上豆腐,凉粉,大肉,木耳等,上面一层红油辣子,撒上香菜。大肉鲜美,豆腐香辣,麦子汤醇厚,极美味。麦子泡色泽油红,浓香扑鼻,像一碗内容丰富略显汤多的乱炖。澄城人用麦子泡泡馍吃,雪白的馒头掰成块,一块块扔进去,在红油里打个滚,看着红,实际并不辣。朴素的馒头吸收了汤头的醇厚,还有诸多食材配合起来恰到好处顺胃口感,回味悠长。
好象水盆羊肉在澄城以外名气最大。我的一位澄城的老友老彭在古城的浐灞生态园开了一家“澄城水盆羊肉”,生意就常年火暴。
就近进了一家麻辣粉的小店;共六张小桌,坐满二十四人;这会才十点刚过,不在饭点,只有老板娘在柜台后低头忙活。
小桌是原木的,上了一层淡黄色,清漆罩面,既随和干净又大方得体。
吃到一半,进来一对小夫妻,一进门就和老板娘拉家常。
付钱的时候,随口问了一句“华元大厦在哪儿”,那个小媳妇说“朝前走两个红绿灯,到古徵街口向南走……”
热情的澄城人,好客的澄城人。
其实,本可以不问,其实,完全可以“高德”或“百度”。但我就要这个状态;多走一段路,就多一道儿风景,多问一个人,就让他在今个儿的此时有了助人的快乐。
得人帮助是一种快乐,与人有助又何尝不是快乐!
再上街,身上暖暖的;是因为麻辣酸香的粉儿,还是澄城朴实友好的人?!
澄城中学,有十多米宽的不锈钢伸缩门,门的宽度决定了学校的学生数量。不锈钢门内是一大片水泥硬化的开阔地,有不易觉察的坡度,宜于雨水行走。再往后是高大洋气的教学楼。
今天的新娘子是出自这所学校,那个咯咯笑的小姑娘也会在将来步入这所中学。
![](https://img.haomeiwen.com/i2255710/6fe7318554c4f568.jpg)
再朝前,是一个十字,左手的建筑有些特别:土坯房和土坏墙院,涂了黄漆;雨水把一部分漆洗掉了,露出星星点点的土,太接土地了。城市是不能一味的追求洋气和阔气的,有时土气更时尚;一个城市少了城中村就没了泥土的气息。转角,遇见爱,是一个少男少女约会的好地方;有画面,这儿发生的爱也牢靠。
和这所土坯房对街的是一溜五六家配钥匙和修锁的摊儿,外加一个补胎打气的。几家配钥匙的主儿都要恹恹睡去的样子,只那一补胎的在忙活。
育才路总不该因了一所中学而得名,这不,出现一所“城关二小”。我喜欢如此简约而深入人心的小学名字。这是澄城人的豁达和风度。比起那些某某某第二小学之类,有内涵和文化。严谨应该有,处处严谨就象一张绷着的脸,缺乏生活的味儿和自然气息。
古徵街在眼前了,街口四角摆着成片的红色和黄色的节日的小盆花。
徵,有召之意,行于微而文达者,徵之。
徵,自带古意,再配一古字,历史久远的意思是很明显了;莫不是澄城发端于此。
古徵街显然宽了许多,适应了城市发展需要,却毁了一个街名;古街要紧凑,紧凑凝人气,人气生万物。
走在古徵街上,我知道距婚宴的地儿就近了――古徵街七号路口。定位是这么说的。
仔细一想,这一路,绕了许多地;无防,这是我想要的。用心看,用脚量;看澄城,量澄城。
就这样,我依然不紧不慢地走在澄城的时间里;我想一直走下去,直到遇见一个峨冠薄带的白发老人,给我讲澄城的故事。
时在二0一七年十月十二日夜
![](https://img.haomeiwen.com/i2255710/ff51df1875c2db5f.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