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茶馆》观后
《茶馆》的大名久有耳闻,号称人艺难以逾越的高峰,而我对它的记忆只停留在多年前电视新闻中的一瞥,短暂的画面中闪现的正是那出经典的三位老人抛撒纸钱的场景。
当时没有上下文,体会不到撒纸钱的悲情意味,直到昨日网络上刷完整部电影,才真正体会到那份悲凉,用捡来的纸钱,自己给自己送终,这是怎么样的一份伤心和绝望?
撒完纸钱,秦二爷、常四爷佝偻着身子向王掌柜道了别,步履蹒跚的消失在大茶馆的门口,王掌柜默默的拿起椅背上的围巾走进了厢房,电影就此刹了尾。可是看过原著的朋友们都知道,王掌柜在深深的绝望中自我做了了解,上吊自尽。
老舍先生在茶馆即社会的这个特殊的空间里,选择了不同时代的三个时间切片,完美的再现了近现代中国动荡不安的乱世场景,以及个体命运在时代乱潮中注定的悲剧结局。
一辈子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谁都不想得罪的顺民老好人王掌柜,为了活着,不停改良,茶馆办不下去改公寓,公寓办不下去改评书,评书没人听了,也不怕丢人,想添女招待招揽生意,可还是逃不脱茶馆被霸占,两手空空的命运。
生性耿直,爱打抱不平的常四爷,在“莫谈国事”的年代,就因为一句话“大清这是要完了”,蹲了大牢,出了狱当过义和团、打过洋人,后来自食其力卖菜,凭良心干了一辈子,最后只落得个卖花生米度日,连自己的棺材板都买不起的结局。
一心想实业救国的秦二爷,财大业大最终树大招了风,日本人来了,工厂被合作了,国民政府来了,工厂又变成逆产充了公,家业散尽,只剩下从工厂废墟中拣回的钢笔。
还有老实巴交的松二爷,在乱世中哪怕自己饿着也不能让自己的黄鸟饿着,失了体面,最终活活饿死,还好有常四爷这个朋友,帮他买了四块棺材板,下了葬。
这一个个不同阶层,形色各异的个体在乱世的汹涌大潮中,就像在狂风暴雨中无处可藏的蝼蚁,无法逃脱自己的悲情命运,不禁让人唏嘘,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啊。
更可悲的是,善写悲剧的老舍先生,自己也在那个浩劫的年代,没有逃脱悲剧的命运魔咒,在不堪革命小将侮辱毒打的某个夏日的清晨,在薄雾的轻纱中缓缓走入太平湖底……
最后提一句电影的表演吧,整部电影如行云流水,每个人物都可圈可点,精彩的对白,传神的动作、眼神,很容易就把观众代入戏中,毕竟在那个年代,演艺工作者追求的还是表演艺术,而不像现在,演艺人员算计的是每部戏自己能多赚几个铜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