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情感专栏

忙于赚钱的你,只是害怕孤独终老罢了。

2019-01-09  本文已影响2人  孩男国中

过去一年,代表年轻人负面的词语层出不穷,如「丧文化」,「孤独感」、「焦虑」无一不代表了现在年轻人的负面状态。

尤其是「丧文化」,与其说年轻人沉浸其中,不如说是对其共鸣?总而言之,丧文化也引发了孤独感等负面影响。

也有近日微博热搜话题——

# 80 后忙着结婚离婚,00 后忙着谈恋爱分手,只有 90 后,成熟稳重、只想赚钱

也有的人一边害怕孤独,一边恐惧社交。

文 | 孩男国中

那在其他国家,充满孤独感的人有多少?

统计显示,现今许多美国人都感到寂寞,其中又以年轻人的感受最为强烈,美国年轻人,内心孤独感其实比中、老年人更为严重。

全球健康医疗保险机构信诺(Cigna)在一份调查统计当中指出,约有46%受访美国成年人认为“有时候”或“一直”觉得孤独,另外有47%受访者则说觉得自己遭到遗忘。

报告结论指出,这种寂寞孤独的感受,如今在美国非常普遍,几乎已经到了“像传染病一般”的程度。

在英国,首相很早就开始尝试减轻人民孤独感了,并且任命了首位"孤独大臣"了,孤独大臣为部长级职位。

无论你是年轻还是年老,感到孤独是现代社会中一个悲伤的事实。

首相也说过:“我想直面这个挑战,为我们社会中那些老人、失去所爱的人、没有人可以交流或者分享感受的人做一些事情。”

孤独等于“每天抽15根烟”

红十字会数据显示,英国有超过900万人长期处在“经常孤单”的状态。

更可怕的是长期处在"孤独状态"会引发人身体一系列的身体,心理和情绪问题(还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的风险)。

印度也曾设立过"快乐部",快乐部掌管70多个项目,包括瑜伽、静坐、禅修和各种艺术活动,也为老年人提供宗教服务。不过部长最后畏罪潜逃了,这下更别想快乐了...........

神奇的芬精

但,到了芬兰这里又不一样了,芬兰可以说是社交恐惧的天堂了,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比芬兰人更能忍受孤独了。

一张广泛流传在互联网中的梗图,很形象地说明了芬兰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

但,这样的芬兰,经过人均国民收入、健康预期寿命、社会氛围、自由度、信任感和慷慨程度等综合指标的衡量,当选了 2018 年度联合国评定的“全球最幸福的国家”。

看来,人的孤独感和幸福感并不直接相关。

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这就意味着我们有强烈的愿望成为一个群体的一部分,并被这个群体所接受。我们需要被同伴喜爱——这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求。

而社交焦虑就是对“我们无法被接受”这一后果的恐惧。

如何缓解孤独感?

现在为了缓解孤独太多方法了,比如读书、交友、恋爱、结婚、生子、娱乐、工作、运动、宗教等等,是为了控制由于孤独感带来的焦虑不安。

孤独一直是人类思考的哲学命题,因为孤独是人类的自然属性,怎么甩也是甩不掉的。

所以,有的人享受孤独,也有的人一边害怕孤独,一边恐惧社交。

我认为,当一个人无论再怎么和别人亲近,也要孤独地面对生命,孤独没有什么解压的良方,孤独是与生俱来的的,真正最好的方法就是接纳它

交流是公认的最佳缓解孤独的好方法,但是你最终要学会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孤独,缓解孤独,不是逃避与自我麻醉。

小提示: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