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的演讲》:付出和得到也许不成正比,但是会让我变成更好的自己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星星游记。欢迎关注。
粉碎恐惧,就像对待晦暗的荆棘。
故事里的主人公从小就患有口吃,而这种口吃则是来源于童年的某些恐惧。这些恐惧,就像是很多童年时遇到过的负面情感一样,是难以简单地用时间的橡皮擦轻易地擦去的。
关于这种近似根深蒂固的童年恐惧,毕淑敏女士曾经这样写道:“那时你还小,你受了伤,那不是你的错。但你的伤口至今还在流血,你却要自己想法包扎。如果它还像下水道的出口一样嗖嗖地冒着污浊的气味,还对你的今天、明天继续发挥着强烈的影响,那是因为你仍在听之任之。”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面对这样的恐惧呢?她给出的建议则是“如果它是合理的,就变成金色的风帆,成为理智的一部分。如果它是晦暗的荆棘,就用成年人有力的双手把它粉碎。”
成年人的世界向来现实又功利,自己造的孽要自己扛,自己受的伤当然也要自己好。既然如此,但愿你有一双温暖有力的手,能彻底粉碎刺痛你的荆棘,能彻底打破禁锢你的魔咒。
你的坚持,虽败犹荣。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是我们的老祖宗留下的关于坚持的名句。
古往今来,国内国外,关于坚持的名人名言数不胜数,我们也从小就被灌输“坚持就是胜利”的思想。然而即便是在这般的“耳濡目染”之下,能够做到坚持的人恐怕也没有几个。
而电影里的乔治六世却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为了解决口吃问题,他运动、加强呼吸、放松嘴部肌肉、加强舌头力量、绕口令……他数年如一日的机械地重复着这些训练,他始终坚持,始终抱有希望。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电影的最后,国王站在麦克风前,虽然经过了数年的康复治疗,虽然治疗师就在身边指导,但是他开始演讲时的磕磕巴巴,使得这个故事结局显然不太符合一部”励志电影 ”的教科书式结局。
但是,这才是生活的真相吧。有些障碍可能穷尽一生也无法完全克服,有些恐惧可能演习过无数次但仍然无法全然麻木。在这样的障碍和恐惧面前,人的努力显得渺小又无力,纵然经历了那么艰难痛苦的努力过程,但为什么结果却总不能尽如人意?
那么这样的努力是否还值得?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见仁见智,又或许这个问题根本不成立。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值不值得来评估的。
但是不得不承认,在努力克服障碍或恐惧的过程中,那些即使如蜗牛般的小小进步也总是让人欢喜的。而至于最终的结果到底怎样,恐怕在这种自己越来越好的的喜悦里,似乎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每一个励志故事都难免附赠一大碗鸡汤,而《国王的演讲》送给观众的这碗鸡汤,似乎“烟火味”更浓了一点。
至于这碗鸡汤到底滋不滋补,又能滋补到几时,就要看各位看官的体质了。毕竟有些人无论喝了多少鸡汤,也“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但愿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不是有些人中的一个。
最后,真心的希望世界永远和平,远离战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