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第五课~~~温尼科特

2019-04-21  本文已影响0人  樊里洋

今天是一个案例分析。一个男孩三年级,成绩不错,是课代表。班主任想让他管理班级的读书角。这学生不肯,说自己课代表工作就很多,下午自己有很多兴趣班,没时间。班主任也同孩子家长沟通,该家长尽量安慰了班主任,但心里对班主任很不满。

此前一次班级春游,别的小朋友都很开心玩在一块,就这男孩子自己一人拿本书看,不愿同别人玩,说别的同学幼稚。班主任找到他,问为什么不能同别的同学一起玩,说他头上长角啊。这件事情该家长也很生气,认为自己孩子对。

还有一次班级组织小队活动,该男孩担任组长,他给组员分别分配任务,其中2女生是负责最后的PPT讲解。最后这男孩发现这两名女生声音他送轻。不允许她们上台,坚决要换别人。这2名女生不同意,是她们会尽量放大声音。这样他们僵持不下,最后班主任叫来这男孩妈妈 这位妈妈是这样,家里有小蜜蜂,女生声音小就拿小蜜蜂扩音器就行了,最后这事情就解决了。

这小男孩就认为班主任总是派任务给他,故意为难他。同学们太蠢,不屑同他们交往。他平时在家里喜欢称自己为“朕”。他认为公立学校老师和同学都太坏,发誓要努力考上私立学校。


从上面这些资料看,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男孩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我认为你对 同意你的意见,我才会去做;如果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你说服不了我,你要让我做你就是坏的。

按费尔贝恩理论,他没把外部客体内化到里面,那么他直接把内部投射到外部,直接认为外面是坏的。

而按温尼科特理论,父母是提供适应的环境给孩子。这个男孩的母亲非常能干,一直运用自己的能干帮孩子扫平外界关系的障碍,给孩子提供“好的”环境,似乎妈妈很得意,其实是害了孩子,孩子需要同真实世界建立连结,需要自己成长去处理与外界的关系。这男孩会生活在全能自恋中,一旦发现外界不是他想要的,就会非常生气,就会认为外面都是坏的,只有自己是好的。当他认为外界都是坏的时候,他就根本无法从外界获得养分,外面的环境无法帮到他。

班主任让他管理图书角,假如这男孩对老师说:“谢谢老师对我的信任,我担心我没能力胜任,但我还是很愿意尽自己所能为班级服务。我可不可以先试试,实在不行老师可以再找别人担任?”当然作为孩子没办法有如此成熟的表达,这时妈妈就可以起到补充的作用。困难可以表达,孩子可以表达他的担心,并表达自己愿意合作,让老师感觉到你不只在乎自己一个人的形象,你和老师是一条战线的,老师也就不会这么生气。

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给孩子提供的环境是随着变化的,如果父母没法提供适合孩子的环境时,孩子就会停止成长。

在孩子的成长中,如果父母提供环境太好,孩子就容易无法无天,就很容易认为外面都是坏的,自己没有任何问题。而父母提供环境太坏,孩子容易顺从,成为很乖的孩子。那么就容易认为别人都是对的,只有自己不好,会没有自我价值,一生都在迎合别人,寻求别人认可。

所以温尼科特认为要做足够好的妈妈,60分妈妈,千万别做100%的好妈妈,这样孩子会出现各种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