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下儒释道传统文化佛、儒、道专题

持“戒”生定 | 记《菩提道次第略论第3课》

2019-03-01  本文已影响11人  扬蹄

文/扬蹄

2019年3月1日  星期五  晴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随着年岁的增长,越来越发觉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但在学习《道次第》第三课,思考阿底峡尊者出身与家族已经圆满,为何仍要修学佛法,对自己严格要求——修习戒定慧,过着苦行僧生活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有些困惑了!

在生活中,阿底峡尊者既有王子般尊贵的地位,还有富二代般的财富。以一个正常人的眼观来看,这已经是世俗中人梦寐以求的境界。放眼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老师和家长反映,“为什么现在的中学生不爱读书?”答曰,“家里有房有车,对孩子来说已经没有房贷、车贷的压力。父母的,等到了父母百年之后就会是自己的。读书赚钱还有何用?”细思极恐!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崇尚经济、物资的后遗症。如果所有的孩子都是这样的思想,都不懂得为别人付出的意义。这个社会也就不再温暖。

持“戒”生定 | 记《菩提道次第略论第3课》

佛陀并不是一世成佛,而是生生修炼成佛。阿底峡尊者已具有人间福报,但他并不满足于此——21岁已精通声明、因明、工巧、医药等世间学问;除此之外,29岁的时候尊者跟随很多在密宗上修行有成的大德,修习金刚乘法;31岁就遍学显教;此后12年多都在研究《大毗婆沙论》,精熟经部、有部、唯识、中观。用时之短、进步之大,从侧面可以反映出阿底峡尊者无论是修学资质还是修学状态都是一等一优秀的。反观自己…一是慧根不足——仅仅只是亲近佛学而已,对《金刚经》、《波罗蜜心经》并没有与生俱来的天赋;二是努力不够——自修、共修做得不够到位,有时还会请假缺席。既影响自己修学状态,也不利于班级良好修学氛围的营造。十分惭愧!

自问为什么自己会是这样的情况?为什么和大多数人一样做不到自律?法义中阿底峡尊者已经用他活生生的例子告诉了我们。佛语常说,“依戒生定,依定生慧。”每持一条戒,就能从一种执着和烦恼中解脱出来。所以,我们对“戒”的态度,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如果我把自修、小共修和大共修的时间固定下来,并且把它们 的重视程度与“戒”相当,那修学的苦恼和愧疚之心便会少一分。自我的努力和鞭策便会多一分。这难道不是一个使自己灵魂向上的力量么?

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我们小组有同学提出来,“现在都是人工智能时代,倡导‘人的无用论’。好像还是有那么点道理的。因为人再怎么努力,终究也是会被机器所取代。就像现在一部小小的手机已经取代了电话、取代了短信、取代了计算机、取代了手电、取代了数码相机…等等等等”。迟早有那么一天,人在科技面前也会显得特别无能为力的。

持“戒”生定 | 记《菩提道次第略论第3课》

不过这个问题在小组中,已经被另一个同学回答了。她说,“时代变了。那人们之间的竞争力和竞争点也就不一样了。以往都是人和人之间的较量,以后可能会是核心技术之间的比较。而这些东西,不都是人所创造出来的么?”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自我提升;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创新。

有些人在读完大学后,就死了;有些人在生完小孩后,就不再成长了;有些人在退休时,迷茫了;有些人在临死前,后悔了。把握当下,有多么重要?很重要!

此刻,是曾经的花朵结出的果,也是未来花朵种下的因。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关注自己每一刻思想的变化与更新。这样的话,重复的每天、每时、每分、每秒都是不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自己润物细无声的成长与发展,每刻都不一样。待多年以后再回头看看,应该会觉得此生是无憾的一生,便足矣!


《佛理》篇,纯属个人心得体会

本着学习一点,分享一点的心态,呈现出的是个人对佛理的理解

佛理博大精深,加以个人的想法和同学们在读书会上的经历分享,更加贴近生活

一路学习,一路成长

本人认识尚浅,敬请谅解包容

如有理解不当,欢迎探讨指正

感恩

参考文献:济群法师的《菩提道次第略论第三课》

参考资料:2019.02.28  1组小共修同学们的分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