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独立对男性意味着什么

2020-09-03  本文已影响0人  罗晓晓CL

一.女性独立的现状

独立本不分性别。但由于历史的作用,造就了女性从属的地位。新时代催生了新的观念,新旧观念的矛盾如何打破,这就是女性独立所面临的问题。而男性与女性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两种存在形态,彼此的发展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只有双方都站在协调合作的立场上,才能够实现两者共赢的局面。

很多关于女性独立的宣传与报道都一味地强调女性的主观能动性,用虚幻的美好光环迎合女性消费市场的需求,但对于实际的情况却避而不谈导致其真实性有失偏颇。

越来越多的媒体竖着女性独立旗号,标榜着新时代的潮流。

近年来针对女性独立的电视剧越来越受追捧,“欢乐颂”里的安迪“女霸总”的形象深入人心,“我的前半生”唐晶聪敏干练,为闺蜜两肋插刀,“三十而立”顾佳美丽智慧,事业家庭面面顾到;现象级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火出天际(2020.经济学人报道);刘敏涛因“三分凉薄,三分讥笑,四分漫不经心”的表情意外走红,背后是“为了吃抹茶味的冰淇淋”中年离婚的“勇敢”。小妇人,乔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断然拒绝年轻帅气多金的青梅竹马求婚,人们赞扬她的特立独行。

“独立女性”,这四个字自带光环。

很多人为此趋之若鹜。

2016年SK-II广告她最后去了“相亲角”,反催婚,鼓励女性独立,自信,美丽;2017年奔驰“遇见知己,更看见自己”鼓励女性自信地活出自我;2018年自然堂“没有一个男人可以通过的面试”;2019年迪士尼.新世相“什么是公主”,展现女性更多的可能性,打破标准,找到自我。

各个大牌纷纷打上“独立女性的标签”,只有销售额上的暴增不会说谎---一大波的韭菜纷纷为此买单。

那大多数的人究竟是真的独立女性,还是花钱买着独立女性的光环。

二.独立女性的含义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一,生理需求,包括衣,食,住等。二,安全需求,包括人身安全,健康安全等。三,社交需求,包括归属意识,社交,友谊,爱情等。四,尊重需求,包括自尊,承认,地位等。五,自我实现需求,包括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

古时的女性无法独立,更多的是客观上的束缚,封建社会的基本属性导致她们只能沦为父权,夫权,国家的附属品。仅依靠自己她们大多数的人连处于需求层次最底层的生理需求都无法满足。所以她们没有自由,没有独立,终其一生都不得不在别人的阴影下过着悲苦的生活。

但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带来物质的繁荣,精神的解放,社会的进步。女性可以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工作机会。

自己能够养得活自己,这是一切独立的大前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女性的独立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来衡量:

(一)物质独立。自己能够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便可以看作是物质上的独立。从吃,穿这两个基本维度来看,现代的女性基本上不存在太大的问题。但是住和行呢?尽管有的人会喜欢公共交通出行,可以接受终身租房。但是大部分的人对车和房还是有着强烈的需求。那么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那依靠工资独自买房,买车,又有多少女性能做到呢?能够很好的赡养父母又有多少女性能够做到呢?假设一般情况买个10万的车,以二线城市位置还行的房子均价1万/平,独自一人买50平,父母的赡养暂时先不算。要达到这个要求难吗?车房分期,车给首付5万,房给首付20万,总共需要25万。以应届211大学毕业生为例,毕业23岁,平均月工资5500。每个月积攒3000元,一年积攒3.6万。需要6.9年,算上升职加薪算5年。这时该女性28岁,以后是漫漫的还贷之路和父母的各种养老问题。(这已经是相对乐观的情况)以这样的标准粗略地衡量,你的家庭背景能支撑到什么程度?你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能赋予你什么程度的薪资?离物质独立你是早早达到了呢?还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精神独立。精神独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认知的独立。而影响认知的因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社会;家庭。

社会的涵盖面比较广,包括国家,政府,公司,同事。国家的意识形态,政府的相关政策,公司的相关制度与文化,同事的处事方式与风格都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女性的认知。那在这些影响下大多数的女性能否做到“认知独立”呢?客观地看待老板和同事的态度,分析他们评价的有效度,他们对自己是否足够了解,他们的眼界是否够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是否够强,支撑他们结论背后的立场到底是什么?

还是仅仅只是因为他们希望别人按照他们的想法做,而你恰恰没有那么做。如此造成的后果你足以承担吗?

家庭生活背景,父母教育模式,物质生活的丰富度潜移默化中带来的影响你有意识到吗?知道刻意地修正一些缺憾吗?

总的说来,你是一个独立的人吗?你可以创造足够的物质财富,且保持精神上的独立,听取别人的意见而坚持自己的判断。

(三)小结

到此,你已可以明白独立是依赖的反面。独立是一个美好的词汇,但它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不得不付出的努力。

而这种努力有的时候对于女性异常地艰难。不像是在温室里那样,有充足的阳光,有适宜的养分,有恰到好处的温度,有遮风避雨的玻璃罩。

独立的女性更像是在蛮荒里挣扎着生存的花朵。要忍受暴雨的侵袭,雷电的威胁,干旱的遏制,要忍受四周空无一物的孤独,即使处于贫瘠的土地上也努力吸收养分,拼命绽放。

这才是我们看到的那些光彩照人,熠熠生辉的独立女性。

这美好形象的背后是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坚忍,是不得不兼顾家庭和工作的艰辛。

这一切并那么不容易。

三.女性独立和男性的关系

女性独立意识的崛起越来越把和男性的关系推到一个更平等的位置上越来越倾向于向两个成熟独立人格之间的相互吸引。

(一)优点:女性的独立使得女性也可以在家庭生活中承担相同的经济支出,相比于以前,结婚之后两个家庭6,7个人的负担同时压在男性一个人身上的情况,其可以大大地减轻男性的负担。不可否认,在家庭的支撑上男性的确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顶梁柱”的称谓也并非浪得虚名。

(二)缺点:女性经济独立的同时也带有了女性选择的自由,现在的女性不再拘泥于妻子,母亲,儿媳的角色,而更关注人生的自我实现。对婚姻中另一半的要求,会有更多人格上的要求。比如,以前的女性可能为了生存而忍受伴侣的暴脾气,三心二意。换到现在女性可能直接将其扫地出门。女性会更关注男性的品德,如忠诚,体贴等。

四.双方共同构建和谐关系:双性共体

女性独立从来不是男性关系的对立,相反其推动两者关系向更文明的方向发展。

女性可以不必依赖于男性,可以帮其减轻一些经济压力;男性也可以从拼命工作中得以解放,适当地关注家庭与生活。

这里引入一个“双性共体”的概念,帮助人们从一个更平等的角度看待男女之间的性格特质,接受每个人自由选择的权力而拒绝标签化地看待性别差异。

哲学家荣格认为人类有两个叫做阿尼玛(anima)和阿尼姆斯(animus)的最基本原始模型。阿尼玛是男性潜在的女性特征,是男性灵魂中的物质。男人常把它“投射到女人身上”;而阿尼姆斯指女性无意识中的男性补偿因素。性别之间的敌对实质上是人内心女性和男性成分之间的无意识斗争,而性别之间的和谐实质上依赖于个人内部的和谐。

同时,马斯洛通过10几年的研究与实证发现拥有“雌雄共体”特征的人比没有此的一般人在创造力方面能力更高。

什么意思?

这给我们一些思路,希望有一天当我们在说“独立”时,我们可以不必再强调“女性独立”或者“男性独立”。而单纯说独立,这样便可以提供一个消除男女之间矛盾的视角。

实际上男性和女性都拥有一些方面的男性成分和一些方面的女性成分。只是不同成分的多少差异而已。

当我们在不同的情况下展现出相应的特质,我们会在生活中更加得心应手。同时,与性别不同的部分特质也有利于男女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体谅,进而促进彼此关系的发展。

五.总结

女性应正确认识和看待女性独立,拒绝媒体的吹嘘误导;男性应支持女性独立,因为其促进了两者关系的文明进步。

 

我是柴青,每周为你提供有价值的自我提升信息。记得关注我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