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乎山川

2024-03-18  本文已影响0人  风馨堂

      春风作序,春雨润色,大地渐渐有了生机,看山渐绿,看水渐绿。泡壶绿茶,细细品味,亦渐渐感受了春风拂面的美好。间或可品读几篇美文、品赏几幅山水画。

      今天打开画册,一副山水画让我想起一篇山水小品文。

      此画是法清法师的水墨白描,简洁意境深远,画题为《相见两不语》,一个僧人身处深山坐于岩石上,若有所思。很多山水画多以清疏空灵的韵境,突显虚实自然之美。《相见两不语》则不然,画中的山就一个“空”,画没有草木苍然,绿萝庇荫,但能感到深山的更深处,虫声清越,浓翠湿衣,空山无人;而又能体悟到深山大泽,流峙终古,示天地法象,其山水风月本无常主,而你在就是主人,你懂才是知己,知己才会默然,乃“相见两不语”自有真意。

      观山览水之悟,多是以郭熙为代表的画中山水,以谢灵运为代表诗中的山水、以徐霞客为代表的游记中的山水,以文论山水的小品却不多。

      我把三十多年前,从新民晚报上,手抄的一篇汤显祖《名山记序》拿出来品读,这是一篇少有的典型论山水古文,虽然汤显祖是为当时文人雅士游山玩水的《名山诗集》作的序,而文的主旨是论山水:“仁乐山而智乐水,其性然也,山川之性,所在而有之,有乐有不焉者。富贵人环形胜以居,至为假山典水而娱,以为乐也;功名之士慨以慷,登临行役则有优生叹逝之想,此可谓乐之乎?唯道德之人,有仁知之意,乃得同乎山川,故山川亦乐得之耳。”。这篇序文手抄不全,现在网上,其他很多资料上都无法查到,也是憾事。

      孔子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的快乐,如流水悠然安详、活泼开阔,仁者的快乐,像青山挺立高远、宁静绵长,钟情于山水者,即是生活的智者也是生命行者,更是大自然性灵的知音。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南朝陶弘景称山水为“欲界之仙都”,谢灵运则说“山水,性分之所适。” ,观山观水,其实是与人性、生活、品行、修养、精神的关照。汤显祖有了“同乎山川”;也有李白的“相看两不厌”的山水知音;远在晋时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其采菊见山、境与意会,有如“拈花一笑”,这会意的一“笑”、这不经意的一“见”、“相见两不语”才是心灵的相融,才是从山水间气机,感悟其生命的本真。

      水初绿,微雨酥,青山如黛,趁春风未迟,与山川相约,踏进山水间,走入生命的本真,亦智水、亦乐山,栖息在万象皆空之境,“相对两不语”,任山风吹、任夕阳照,共听天籁,不知黄昏,反照我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