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国际学校海外专题生活在海外

孩子出国读国际学校需要的基本素质:知道自己要什么

2018-01-21  本文已影响619人  bbdbb9710640

来大马前在北京时,孩子小学快毕业了,正值学区派位,我问儿子万一派位到四中八中你会怎么选?还选Nexus吗?在北京读书,学校老师盯得严,同学们也非常努力,你如果跟得上就行,其实更容易考上好大学,到了大马国际学校,可能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天天玩,要考验你的自觉和自律。

儿子很生气,认为我对他的自律没信心。实践证明他爹果然是乌鸦嘴,到了大马后一个学期下来学习效果不太理想。从一个高压的环境切换到一个宽松的环境,从被动学习切换到主动学习,从被管理切换到自我管理,对孩子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孩子如此,其实我们这一代也是如此,只不过我们把这切换放到了高考结束进入大学的那一刻,很多人被动学习十多年,进入大学就傻眼,在最应该努力的时间段里挥霍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国外的教育不同,前面松后面紧,进入大学前后才开始发力。压力的阶段性配置符合生长发育的规律,前面寻找和确定兴趣和特长,到了十四五岁三观初步建立,生命的力量足够承载压力,通过兴趣确定方向,发力启航!

孩子们是幸运的,能早一些切换,在切换的这个坎上还有蜗牛帮助他们通过时间管理找到具体的应对方法。定目标、做规划、持续实践,衷心祝愿孩子们在自我驱动和自我管理方面超越我们这一代!

小蜗牛们,小小的第一步

---关于“蜗牛慢慢学习力课程的一些想法

之前,在一个美国留学家长交流群,看了不少留美中国学生的访谈和很多藤校教授对家长教育的建议,无论哪个专业,哪个藤校,哪个年代,都不约而同提到藤校或者顶尖大学优秀学生的一个特质:知道自己要什么。国内本科毕业的孩子,进了美国藤校,对中美学生的差异,有一个相同的评价:我们好像研究生学习做选题时,才慢慢开始思考,自己喜欢什么,特别想干什么,而美国孩子很早就知道自己的喜好。他们可能基本技能或者知识面不如我们,可是,他们一直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探索,即使他们不是最勤奋的,可是日积月累,他们也会形成自己很独特的能力和优势。更不用说,那些高度自律的孩子,热情高涨地探索未知,创造新知识。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有的家长会说,那美国发展快,他们的孩子没有生存的压力,当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点我没有异议。孩子爸当年在吉林大学数学系学习时,班里有一位学霸同学,年年一等奖学金,成绩优异。其实,这个同学那年高考的分数完全可以上清华,但是,因为家庭贫困,他自己选择了奖学金更多的吉林大学。后来已经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的他说,当年信息蔽塞,他失算了: 清华奖学金少一些,可是做家教报酬要高很多。对比他,我们自己的孩子,现在已经没有了交不起学费的困境,是不是可以比我们这一代更自由,他们可以尽情追逐自己的梦想?

理论上是这样,而现实是,中国传统教育出来的孩子,很少能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也没有太多机会去开发自己逐梦的能力。

从国内体制教育和整个大环境来看,从政治需求和大国崛起的愿景来制定教育大纲。这种教育理念来源于当年的普鲁士,培养流水线上整齐划一,高效生产的工人,以及军队里高度听指挥,战斗力强的士兵。所以,国内教育的教材设置和学业内容,以统一标准的格式,要求大量重复的技能练习。不需要孩子去思考为什么这么做,只要听指挥,好好学,好好考,各科目达标就好。因为人口基数大,优质资源稀缺,所以,小升初,中考和高考,各种标准化考试越发白热化。

从人力资源的开发来看,基础教育,也就是小学和中学教育,需要有一定标准,就像羽毛球的基本动作,或者小提琴的音阶练习,无论孩子以后选择什么专业,热爱哪个领域,这些基础教育都是必须的。然而,在基础教育之上,还应该有个性发展。也就是孩子们有天赋,有兴趣,愿意长期投入学习和探索的领域。从北京重点中学来Nexus的13岁女孩Danae告诉我,她以前的班主任经常用偏科来批评同学,“你如果历史分数再高一些,就可以进年级前10名…”。也就是说,无论喜欢与否,孩子们为了上重点高中,为了上名牌大学,必须每门学科都拿到高分。6年的中学生活,他们没有机会和精力,去探索和发展自己的挚爱。或者,很多孩子,还来不及发展出自己的挚爱,就已经沦落为听话的学习机器“老师或者家长让我学什么,我就学什么”,或者,有些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我就干脆不学,你能把我怎么样?”

从内在驱动力来看,当年我们很多人特别勤奋地学习,根本没有家长跟在屁股后面敦促,因为,我们有强烈的愿望,想要改变现状。那时,爸爸买一支钢笔,或者,新年奖励一件新衣,都会幸福很久。而现在我们的孩子,这些简单的物质刺激,根本没有任何作用。他们没有改变现状的动力,父母都提供了很好的物质生活,要那么辛苦改变什么?

所以,从国内转到Nexus的孩子,尤其是小学高年级以后转过来的孩子,一开始,会很不适应这里宽松的学习环境。老师有时布置作业,有时没有。下午3点半放学,孩子们撒了欢玩。游泳,打羽毛球等运动还好,至少锻炼了身体。还有一些,长时间玩电脑游戏,昏天黑地,甚至发展到上瘾,课堂上还继续玩。英语水平低,语言有障碍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孩子们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学习动力,也没有学会自我管理。 在国内,学校老师布置一堆作业,课外培训班,什么奥数,英语或者美术等等,也有一堆作业。即使这些课外班是孩子们自己选的,但是,课外班的教学和节奏都是固定的,不一定适合孩子自己的学习特点。其实,很多学霸,都是自学成才,因为他们学会了建立自己的学习模式。而这种外在压力,把孩子的时间填得满满的生活,没有给他们留下自我发展,自我认识的时间和机会。

有鉴于此,我根据以前给中学生开发生活技能培训的经验,开始探索,给孩子们提供自我管理,自我实现的一套系列培训。目的是,帮助孩子们学好基础课业的同时,开始思考我是谁,我喜欢什么,我怎么能玩得好,又学得好。现代心理学家提出,一个人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我的实现。希望,这个小小的探索,帮助孩子们找到自己的梦想,并开始去追寻他们的梦想。

(我是一只小小的蜗牛)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

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

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

小小的天流过泪和汗……

听着周杰伦这首《蜗牛》,脸庞抹上窗外雨后阳光的余温,心里满满是感动。想起了自己当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追梦,想起了那些元气满满的奋斗岁月,想起工作中遇到的那些充满想象和热情的中学生……我们的孩子何其有幸,因为父母的奋斗,他们可以离开国内高压的教育环境,来到美丽的布城,自由的追寻自己未来的方向。

我们的这些小蜗牛,无论,他们起步时,是步履蹒跚,还是充满疑惑,只要,他们迈出了第一步,一直坚持一步一步向着自己的梦想爬,终有一天,他们可以乘着叶片往前飞……

今天是2018年的第一周五,也是第一个周末的开始。蜗牛1组的孩子,已经有一个寒假制定和实施计划的经验,现在,他们制定的新学期学习计划,有了很大的提高,祝贺他们!蜗牛2组的孩子,虽然是第一次制定计划,但是,从他们上课的积极参与和制定计划的热情来看,他们会认真去执行自己计划的,也祝贺他们!

和孩子们一起,好像我也回到了青春岁月,感谢他们的配合和家长们的支持!

其实,写这么多,就想提醒大家,别忘了每天给计划打卡,哈哈哈哈。

祝周末愉快!

蜗牛慢慢

2018年1月5日

编者:观无明(微信号Guanwuming),北漂近20年后逃离北京,带孩子到马来西亚就读国际学校,与其他几位国际生家长一起创立引弓教育(官网地址: 引弓教育,专注马来西亚留学、微留学、营地、游学服务),分享我们自己的海外生活和教育的故事,为有同样困惑和需求的家长和孩子提供游学、探校、留学、微留学服务。关于生活在大马的一切问题,欢迎问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