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
【首发原创,文责自负】
偶遇一位老邻居。叫一声“伯伯”。打量着我。于是笑问:“认得啵?”他连说:“认得认得,老胡家的女儿。好妹子呢,有次还给我付了早餐是不是?人是识得的,就是说不出名字。”
我哈哈笑。离上次怕得上十年了。这记性真好。看老人精神矍铄,问可满了八十?答85岁了。经常有人说,以后人的寿命是可以突破一百岁的。这点,我是相信的。因为,这八十多岁的老人看起来真的一点都不老态。
我们两家距离约有一公里。他家门口有一口水井,泉水澄清透彻,清冽甘甜。我小时候经常去那口井挑水。
他有俩儿子。性格迥异,大的顽劣,小的乖顺。大儿子打架斗殴,声名狼藉,成年后坐过牢,不知什么原因,英年早逝。小儿子从小奋发图强,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现在是小王子学校的校长。
小儿子改变了自己命运的同时,也改变了父亲的命运。曾经非常穷苦的家庭,他的妻子因为没钱治疗,四十岁就去世了。
60岁随了小儿进城。至今二十多年了。和大多数老人不舍乡土不同,他喜欢城里的生活。对乡下毫无眷恋。
不和儿子儿媳住一起。一日三餐自己做。自己买些青菜。儿媳按时给他送荤菜,但凡做了好吃的也会给送过来。
早上五点起床,六点吃早餐。收拾一下家里,七点多出门,到老人们聚集一起的场所打打牌。中午回去做饭,吃了出来,下午又打一场。打牌嘛,纯娱乐,不赌钱。晚上八点前就会上床睡觉。这就是老人的一天。他觉得充实而快乐。
他说,老了,做不了贡献。就管好自己,不给儿子媳妇添麻烦。只要能动,他就不和孩子们住一起,大家生活习惯作息时间都不一样。各不打扰。老人家身体很健康,没有冠心病,没有大多数老人拥有“三高”。
老伯没文化,几乎没受过什么教育,做了一辈子农民。前六十年都是和土地打交道。没有什么爱好,唯一算得上爱好的就是是打牌了。他说,不是因为喜欢打牌,是为了社交。打牌才有人一起玩,也能消磨时间。
有人说,他能有一个好的晚年,是因为养育了一个好儿子。是,也不尽然。关键在于老人的心态豁达,可观。又能随遇而安,随需而变。
老家周围有好多留守老人,儿女们在城市安家,条件都非常好。但他们却怎么也适应不了城里的生活,去两天就嚷嚷要回来。儿女们纵有孝心,也只能心挂两头,偶然奔赴乡下看看老人。最后只落得让老人独守乡下。
还是这老爷子活得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