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西行时光day15 ( 罗布人村寨)
罗布泊,蒙古语罗布淖尔的音译,意为多水汇集之湖。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的最低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最东缘,由于形状宛如人耳,被誉为“地球之耳”。
曾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孔雀河的归宿。
曾经的湖泊,那里是我国目前出现小麦实物最早的区域。
还有曾经与之紧紧相依的楼兰古国,楼兰姑娘。
她们曾穿着这样的衣衫,绣着这样的图案,写过这样的文字。
楼兰绢衣 楼兰服饰图案(部分) 楼兰文字 楼兰衣饰她们戴着皮帽,或发间插着鸟羽,裹着斗篷,麻黄的带子。
她们被今人鲁莽地惊醒,从墓葬轻抬慢放到一个玻璃柜,曝于不再相识的荒凉之上,静静的,日日,被一双又一双好奇的目光打量。
楼兰美女楼兰少女(图片) 斯坦因拍摄的楼兰女尸
盛极一时的丝路南道古城,黄沙满途,烟波浩淼的罗布泊,干涸的盐泽。
废弃,消失,湮没,千年。
如无声的挽歌。
她们的故土如今被称作“死亡之海”,中国四大无人区之一。没有任何生物,没有任何植物,没有任何参照物,没有通讯信号,多少人为探索它的神秘被吞噬,彭加木、余纯顺,等等探险的人们。
与罗布泊唯一相连的是罗布人,操维吾尔语罗布方言、以打鱼为生的土著居民。
他们居住在罗布泊周围的沙漠和荒漠地带,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边,守护着自己的圣地,坚持在罗布荒原上一直生活下去。
罗布人是一个单一食鱼的民族,“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一小舟捕鱼为食”。喝罗布麻茶,穿罗布麻衣,特殊的营养和生活习惯,很多长寿老人。
据说八九十岁都是好劳力,甚至还有一百岁的新郎。罗布人结婚的陪嫁,有时是一个小海子(小湖泊),生命之源。
107岁 104岁 101岁20世纪90年代以来,罗布人逐渐被世人关注,他们神秘的面纱被揭开,原始色彩被惊扰。
原来中国最大的沙漠旁边,有一个原始村寨,罗布人村寨。
不知最初的罗布人村寨是怎样的容貌,现在,是一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部落风格 阿不旦意为水草丰满 烤鱼的妇女 罗布人的胡杨木烤鱼 居所 以罗布老人为原型的长寿门 载客马车,1人5元走很远 或许这是最初的样子 制作日常用品的百岁老人 画中的样子沙漠湿地、原始胡杨林、塔里木河河畔的一个个小海子,驼队,沙漠越野车,滑翔机的嗡嗡声,卖烤鱼的妇女,她们身后木屋,用胡杨木手工做日用品出售、很愿意与游人拍照的白胡子老人,各种交通工具抵达的游人……
摩托骑行者商业的渗透,罗布人村寨原始的颜色亦远亦近,不知陈列在博物馆的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他们的后裔可在其中?他们还保留了多少罗布文化灵魂?
古风燧古风燧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