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说说我读过的茅盾文学奖作品
秦瑟这些年读了不少书,但读的外国书少,中国书多;在中国书里,又是古代的少,现当代的多。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就和大家说说我读过的那些茅盾文学奖作品吧。
尽管茅盾文学奖也有很多争议,但它仍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奖项,是茅盾先生把自己的稿费捐出来设的奖,奖项每四年评选一次,参评作品只限长篇小说,要求字数在13万以上。
茅盾文学奖设立至今,一共颁奖九届,共有43部作品获奖(包括2部荣誉奖)。秦瑟捋了捋,看过其中的13部,就我自己的阅读感受来说,这十三部作品大概分为四个档次。我们从低到高来说一说。
一、不值得一读的作品:《冬天里的春天》《骚动之秋》《第二个太阳》
这三部作品我几乎不怎么记得自己读过,反正就是比较没意思。当然了,很多作品的阅读体验和自己的经历有关,这几本书我觉得没意思,也许你觉得有意思。
二、值得一读的作品(3部)
1.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这部作品获得了第一届茅盾文学奖,书中反映的是文革时期的农村生活,是我大学时候读的。
2.刘心武《钟鼓楼》
第一次知道刘心武是看到他在百家讲坛解读《红楼梦》,后来才知道他还写过很多有名的小说。《钟鼓楼》获得的是第二届茅奖,讲的是1982年12月12日早晨5点至下午5点北京钟鼓楼一个大的四合院里发生的故事,通过一天里的故事,贯穿之前的故事,展示了不同人的悲欢离合,千姿百态。还是很好看的。
3.莫言《蛙》
莫言这本书获得了第八届茅奖,过了一两年,莫言本人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看过莫言的几本书,《蛙》算是其中比较好看的,反映了对计划生育政策的思考。
三、非常好看的作品(5部)
1.古华《芙蓉镇》(第一届)
这部小说保持着茅奖的两个记录:篇幅最短(16万字)、作者获奖时最年轻(40岁)。后来还被拍成了电影。以下是大二时候写的书评:在一个特殊的时代,一个善良的人究竟应该如何生存?是应该随波逐流,还是应该宁死不屈?随波逐流自然不对,宁死不屈虽然可敬,但仍不可取。我想:也许秦书田的办法是最明智的。他被划为五类分子,在“文革”中,每次被批斗,他都逆来顺受,别人打他的左脸,他就把自己的右脸抬起来让人打。也许在人们心目中会看不起他,但他的心中始终保持着高洁。他靠着这样的方法度过了艰难的岁月,迎来了春天。
2.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三届)
一部很感人的作品,作者霍达本身是穆斯林。印象最深的是作者过去的故事和现代的故事交替进行,一章过去,一章现在,最后揭开谜底,感人至深。
3.陈忠实《白鹿原》(第四届)
这本书我看了两遍,大学看了一遍,陈忠实先生去世后又看了一遍。这部书很有名,先后被拍成了电影和电视剧。这部小说气势恢宏,写了很长的时间,很多的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和道路,在时代的滚滚车轮面前,每个人又是多么渺小。另外,这本书很多地方写的神乎其神,比较迷信,哈哈。
4.阿来《尘埃落定》(第五届)
大二时候写的书评: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用一个酒店小伙计的视角来看人情冷暖;金庸大侠在《连城诀》中,用一个单纯少年(狄云)的眼睛来看江湖险恶;阿来在《尘埃落定》中则用一个傻子的眼光来看社会时代的变迁。用一个傻子的口吻来描述这个由“聪明人”组成的世界,在这个不同寻常的傻子眼中,聪明人却常常做出愚蠢的行为。也许,自以为是的“聪明人”往往会做出傻事,而傻子却能做出贡献吧。
5.熊召政《张居正》(第六届)
政治家和政客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理想。张居正就是有理想的人,他虽然身居高位,但却知道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不好,所以一心推动改革。有人说他“工于谋国,拙于谋身”,所以死后被清算。也许,他压根没考虑过自己,他虽然也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仍不失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
四、值得一读再读反复读的书(2部)
在我看过的所有茅盾文学奖作品中,最好看的是《平凡的世界》和《一句顶一万句》,推荐大家都来读一读。我读《平凡的世界》的感受,大家可以参考《平凡的世界,伟大的路遥》一文。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获得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这部书也是刘震云的巅峰之作,不知道以后他还会不会写出更好的作品。这部书有着非常幽默的语言,同时又有着非常深刻的思想,揭示了小人物的孤独,想找个能说说话的人而不可得,不管交朋友还是找对象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