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听蛙声
这是一段美好的记忆,源自一段美好的经历。去年的现在,我正在北部一个偏远的村庄里蹲点,住在一个叫做“四方”宾馆里。十几个人,十几条枪,白天下村溜乡,晚上倦鸟归巢,回到宾馆,一住三两个月时间才撤点。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唐代诗人崔护的“寻春遇艳”和“重寻不遇”的遗憾怀恋场景。场景还是那个场景,可是时过境存,物是人非,再也见不到那个人了,不免生出几分湿漉漉的遗憾。
昨日有事路过“四方”,再见“拓荒牛”,回想去年蹲点情景,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历历在目,感慨万千。驱车掠过一塘稻田,齐刷刷、绿油油可爱的模样,让我忍不住停下车来驻足观赏,大口呼吸田野新鲜空气,我闻到了稻花的香,我听到青蛙的叫,“咕,咕,咕”,和谐、静谧、安详。
去年此时的一个黄昏,我曾孑然一身误入稻田深处,独自欣赏稻田里的风光,感觉这是一种特别邂逅的美丽,是常驻喧嚣闹市里难得一见的乡村美景,是心中一个久仰了的奢侈的梦。在这里,陶渊明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得到了很好的解释,我心坦然释然,不再埋怨抱怨。在这里,苏东坡“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我心随缘随性,不再孤独孤单。
有时,环境能治愈心情,出去旅游散散心,回来精神饱满,心情愉悦。有时,文字能陶冶情操,一首诗,一阙词,能治愈心灵的伤痛,能抚平灵魂上的伤痕。在北方这样一个偏远的小镇,我住上仨月,命运里注定,这是一种不浅的缘分。人生就是这样,兜兜转转,来来回回,“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置身于稻花香里听蛙声场景,我突然脱口而出的是苏轼的这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还有一首词,我特别喜欢: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早年中学课本里就有,但我当时不甚理解和喜爱,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岗位的变迁,在城市里住久了、住够了、住烦了,就想回到原点,回到那个当初拼了命往外跑的故乡。故乡还在,但已经回不去了,故乡只存在心里了,只是一个永久的念想和符号了。故乡的风光景物、淳朴民风、宁静安详,都定格成了一桢桢珍贵的照片挂在心坎上,用来一个人独来独往、独行独享。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外天,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这词一改他之前的豪放旷达,而变得委婉清丽,把乡村夏夜的景色和自己内心的感受高度融合契合,产生一种夜行人的幽美特殊感受,真是一个叫好作品,千百年来被人传诵不绝。
稻花飘香,蛙声阵阵,仿佛蛙们在讨论着丰收的年景。“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辛弃疾用庄稼里的“稼”给他的住处取名叫“稼轩”,后来成了他的别号,足见辛稼轩喜欢农事、喜爱农田,农耕思想根深蒂固,在革职赋闲期间,偶遇稻谷田野,闻稻花之香,听蛙声一片,欢欣鼓舞,喜不自胜,油然而生。
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这景色恰恰好,疏疏淡淡,清清爽爽,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刚刚还是明月清风的夏夜,突然变天,剩下几颗星辰在高远的天空,几点稀疏的雨从山前飘洒下来,吹来一阵凉风,洒下几点小雨,再置两个小菜,就差一个人一壶酒了。
人生就是如此,当你遇到困惑难以脱身时,天无绝人之路,而是峰回路转,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才有了“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的心里豁然开朗和眼里一阵明朗开朗。
昨天,很想给华子打个电话,说我故地重游,能否旧地重逢?把酒言欢,最好在稻花香里,听取蛙声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