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研课】读猫品“我”思尊重,摘录填表悟中心一一《猫》的教学设
今天下午我听了一节课一一《猫》的第二课时。课后是教研组活动,填写相关材料。执课老师问我对课的建议和意见,我想到明天下午我也开始上这篇文章了。于是忽发奇想,把评课和备课融合在一块,在这里写出可以节省一些时间。于是写点东西如下:
读猫品“我”思尊重,摘录填表悟中心
一一《猫》的教学设计之我见
一、教学设计的准备:
1.精读教材
①单元扫描
单元主题:
内容一一人与动物,
思想一一尊重动物、善待生命。
单元阅读目标:
a.阅读《猫》《动物笑谈》《狼》三篇文章,增进对人与大自然(动物)关系的理解,加强对人类自我的理解和反思,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
b.边默读边勾画重要语段,并学做摘录。
c.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
单元写作目标:
练习如何突出中心
②文本研读
本文“围绕着猫带给人的情感波澜这一线索,叙述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叙述清晰,不蔓不枝,有效地突出了猫的命运带给‘我’和家人的情感冲击”(教材P.108第三段)。
文章略写了前两只猫。它们虽然可爱,但它们的亡失都是偶然的因素,对“我”情感冲击较浅。
而第三只猫的委屈与死亡却是“我”主观臆断造就的,因此引起了“我”深深的自责与反思,对“我”情感冲击最强,所以写得最详。
这样主次分明,有详有略,文章中心就呼之欲出了。(教材108页第五段)
③助读系统读析
α.“预习”
提出一个问题:一个爱猫的家庭最终“永不养猫”,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个问题的思考可以感知文本的大意。
提醒关注一个变化:“我”的思想、情感在文章前后的变化。
这个变化是解读文章中心的一扇窗。
建议注意一个特点:郑振铎善于写“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愁”,主张文学作品要“质朴”“真率”。阅读时要注意这个特点。
这个建议方便我们品读本文的语言特点。
b.思考探究
练习一要求我们默读摘录填表,一可帮助我们带领学生感知猫,还完成了单元目标中学会摘录的要求,同时还让同学们再次感受到列表、填表对整理阅读成果的价值。
这完全可以作为第一课时导读的主要抓手。
练习二引导我们品析文章中起过渡作用的三句关键句,是单元阅读目标“勾画出重要语段”的呼应不可轻视。
练习三引导我们探究第三只猫与“我”之间的故事及情感关系,是学会概括文章中心的需要。
c.积累拓展
练习四是品味语句的修辞及情感,实际上也是概括文章中心的需要。可以作为第二课时的一个抓手。
练习五是群文阅读的一个引导,但作为课外阅读,对于多数学生而言等于不要求。所以我以为可以作为第二课时的第二个抓手。
2.学情关注
尽管经过了第一、二单元的朗读训练和三、四单元的默读训练,由于学生差面较大,真正会默读、朗读的学生并不是太多。而且还存在一些学困生。学生普遍害怕当众发言,但习惯于随大流,接话头。阅读能力普遍不高。
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默读课文,摘录填表(知猫)
2.梳理文章思路,关注过渡性语句,注意文中“我”思想情感的变化
教学过程:
1.入课入文
课文95页最后一段: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我们知道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文章最重要的句子,是作者最想说的话。那么这里为什么这样说呢?是“我家”不喜欢猫吗?请大家开始读第16课《猫》,我们跟随郑振铎先生的小说去解开谜团。
2.默读知猫:
默读课文,摘录或概括文中三只猫的特点、命运的相关内容,填写P·96练习一的表格。
(学生默读、填表,抽学生填表结果展评)
3.梳理思路(析猫)
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经过,《植树的牧羊人》写了三次见牧羊人的经过,文章也分成相应的三部分。本文的思路与之相同,你可以把课文也分成三部分吗?每部分之间的标志性语句在哪里?能找到吗?
4.体悟情感(悟猫)
三次养猫,三次亡失,“我”的思想感情一样吗?是怎样变化的?
5.作业:
①会读会写课本97页的“读读写写”中的字词。
②课外至少另找一篇以《猫》为题的文章,体会文中表达的情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品读课文,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
教学过程:
1.入文入课
这一单元要求我们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那么郑振铎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写《猫》呢?今天这节课我就来探究这一问题。
2.品读语段:
文中有些语段,情感很丰富,试找出一些读读品品。
我找到的语句是( ),能读出的情感是( ),这个语句写法有( )
特点。
3.概括中心
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怎样表现出来的?
4.比较阅读
你课外选择的一篇《猫》怎样?表达的情感和课文是否一样?
5.作业
总结本文中心概括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