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程37年新疆创业路(2)寻求出路
程前出生在四川江边的一个小村庄里,父亲是水务处的一名小职员,母亲在家务农,经管几亩水田,养点家禽,照顾公婆,日子平平淡淡。
遗憾的是父母婚后几年都没有孩子,多方寻医问药也没有效果,不得已从远方抱养了一个儿子,取名程开,寓意开门红,能带来弟弟或者妹妹,被程父程母视为己出。就在哥哥5岁的时候,多年不孕的母亲突然怀孕了,全家人都非常开心,都认为哥哥是送子观音,给家里带来了福音,更加疼爱哥哥了。
好运降临,但都挡不住,程家父母的亲生儿子降生后,父母给他取名程前,予以前程似锦,将来又个好的归宿。程前三岁的时候,弟弟程鸣也接踵而至,全家都期望他将来能一鸣惊人。父母开心的同时,明显感受到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哥哥程开老实听话,但不爱学习,初中没有读完就不上学了,到父亲所在的水务处当临时工,刚满20岁父母就给他寻了一门婚事,另立门户,过自己的小日子了。弟弟最调皮,也最聪明,又是家中的老幺,父母的宠爱,甚至溺爱多了一些。程前初中毕业后也没有继续升学,但他也不想和哥哥一样当个临时工,干着一眼望到几十年光景的日子,但又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就在程前迷茫之际,后来偶然的机会,程前去镇上修手表,和修表师傅攀谈起来,表示想跟着师傅学手艺。师傅也很痛快,但要交学徒费,而且师傅还会刻公章和私章,要是两样都学,学费不菲。程前似乎看到了希望,和师傅越好,尽快给他回复。
回到家后,刚好父亲也休假在家,程前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父亲沉思片刻,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学手艺是个好事,就是学费有点高,家里这点钱是准备给你留着修房子娶媳妇的。”“我不要房子,也不想在这里成家,将来和哥哥一样……”程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给你交了学手艺的钱,以后就没有钱给你盖房子成家了。”母亲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毕竟下面还有一个儿子。“以后的事我不用你们操心。”16岁的程前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一夜考虑后,父母达成协议:拿走这笔钱,以后的事情就要靠自己了!程前让父母放心,相信他可以的。从小就有主见的儿子,父母也就放心了,让他闯一闯吧!
第二天父亲带着钱,领着程前进行了简单的拜师学艺的仪式。从此以后,程前每天早早骑着自行车带着干粮,到镇上跟着师傅学习手艺天黑再骑着自行车磕磕绊绊回到家里,风雨无阻。他的勤学苦练,吃苦耐劳,赢得了师傅的好感。程前也时不时给师傅分享他的梦想,将来离开这里,到外面靠这门手艺闯荡一番。
师傅是个明白人,既然徒弟将来要到外面闯荡,对自己构不成威胁,也就尽心尽力教他技术。师傅认真交,徒弟用心学,有时候师傅收到活,就放手让程前干,一边指导,一边观看,。后来师傅有事的时候,偶尔程前也能独当一面,师傅很欣慰,更喜欢这个聪明好学的小徒弟。
很快两年过去了,程前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和练习,就这么圆满出师了。
小镇上程前肯定不会待,市场需求就这么大,和师傅抢饭碗不是他的风格,他的心召唤着他,到更远的地方去。程前把自己的想法和父母说出来后,父母虽有不舍,但他们知道自己的儿子心野,眼界高,也不阻拦,但是到哪里发展呢?毕竟程前只是个刚满18岁的儿子!
思来想去,程父和远在新疆支边的表哥黄大有写了信,说出了儿子想到外边闯荡的想法。回信很快到了,王大哥表示可以到他那里,应该有市场,自己也可以给一点帮助,毕竟自己在新疆生活了这么多年,还是有点人脉关系的。
就这样程前在父母的恋恋不舍中,踏上了远去的火车。毕竟年轻气盛,程前出发前刻意置办了行头,一只大皮箱装满了衣物和修表刻章的工具,还定做了一套白西装,理了头发,虽然个头矮小,但气派却很有范。
两天两个火车上颠簸,终于到达了哈密火车站。带着好奇程前提着行李箱走出了火车站,又花了1块5毛钱坐人力三轮车赶到了汽车站。刚下三轮车,还没有来得及进汽车的时候,风暴却来临了。几个穿着半旧军装的小伙子,对着程前一顿暴雨般的拳打脚踢。不明就里的程前,一边挡着对方的拳头,一边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问:“做啥子里?我又没有惹你们……”“看不惯”,“还是个川军”,“不理他”……几个小伙子喋喋不休地离开了。
这见面礼有点特殊,程前一边心里骂着这些“龟儿子”,一边整理衣裤,洁白的白西装上几只大脚印特别显眼。程前顾不了这么多,赶紧去赶一天只有一趟通往亲戚家的那趟班车。坐到车上,程前才发现,这里的人,男的多半穿中山装,年轻小伙穿的是半新不旧的军装,有的是旧军装改制的衣服,有点不伦不类。现在他终于明白自己挨揍了,还不是身上的白西装太显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