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

2017-01-12  本文已影响0人  草酰盛

在外国,“个性”是一个褒义词,别人说你有个性,那是在称赞你有趣。但是,在国内就完全不同了,“有个性”是贬大于褒的存在,它的潜台词是“格格不入”、“低情商”、“固执”等等。

有些人不喜欢别人贴上“有个性”的标签,所以,害怕变得有个性,可以说是非常普遍的文化现象。例如,开会听课不喜欢坐在前排,多人聚餐的时候不敢点菜,AA制活动的时候不敢正面谈钱,生人多的场合下不敢大声说话......

价值观上,也尽量避开明显的个性化。例如,默认的奋斗目标是“买房子买车子过上好日子”,向往的“老婆孩子热炕头”,期待“老来落叶归根”等等。

房子这件事,让人头疼让人晕,特别是中国的房子。央视经济频道经常请一些经济学家来探讨房价形势,讨论了这么多年,房价不降反升,并且越来越离谱,仍不断地在鼓吹大家去买房。望房莫及,看似是经济和政策的问题,其实也是价值观的问题。在中国,尤其是21世纪以后,媒体就不断地在传播“房子 = 幸福” 相对单一的价值观,最明显就是一些热播的城市奋斗剧,夫妻为买房又吵架又出轨的,婆媳斗完小三斗,不知不觉中就把房子这个观念植入了大众的脑海中。所以,买房变成了一个共性的行为。那你想,大城市的土地和房子就那么一点,不可能满足十几亿人的需求,当大家都来角逐,只会头破血流,越来越贵。

国外是怎么缓解这个问题的?一方面,支持个性化和多元化的价值观,谁说你一辈子要在这生根发芽,你可以变得有意思一点,移民呀,要不弄个房车周游也好,流动租房也不错,谁特么规定你要这样过一生呀,爱干嘛就干嘛去,我们支持你的个性、另一方面,外国的租房系统确实发达,房东强制驱逐房客往往要通过司法程序,在国内,房东说什么就是什么......

所以,个性,往小处说,是个人的事情。往大处说,是整个集体的事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