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英语C班逆袭到雅思7分(纯经验分享2)
在上一次的经验分享1中提到了我个人常使用英英词典Cambridge dictionary来查一些熟词,同时通过英英解释对同义词做辨析。大家都知道英语写作需要避免重复使用同一个词,很多时候就会强迫自己去替换之前的一个单词,比如之前用过了change,我可能就会想要在下面的文段里从shift/reverse/transfer/alter中随便调一个去用,因为我知道他们都有“改变”的意思。可是他们真的能完全相互替代么?在词典中:
你会发现英英词典对于这些单词并不是简简单单用“change”来解释它们。这些单词可能被限定在某些情境中的改变,比如shift是位置(position)或者方向(direction)的改变;reverse是改变到另一面(opposite),故包含逆转、反面之意;alter是一些特征(characteristics)的改变,比如例句中的lifestyle(生活方式)的改变;transfer的改变更有转移之意,英英解释中也用了“move”一词。除了被限定在某些情境中,这些单词在程度上也可能有所不同。比如shift和alter的英英解释都用了slightly(稍微),表明并不是很大的“改变”。 形容词类的同义词多在程度上有所不同,拿有important之意的两个单词vital和critical来说好了。我常常在写作的时候不想用important,总觉得这个词太常见,不能够显示自己的单词量,于是想炫技拿个vital或者critical再或者拿个essential来用。可是英英词典上他们在“重要”上的程度并不见得完全相同。 有“重要”之意的两个单词
很明显这两个单词的“重要”程度都比important大,因为前者用了greatest,后者用了extremely来修饰。初次之外,两个单词修饰的对象也略有差别,critical是对于可能发生的事(might happen);vital是对于持续存在的事(continued existence)。当然也不是说用important的地方你想用vital去替换就是错的,而是说你查了字典之后你会把单词用在更准确的地方。就像在中文里,你在应该用“恳求”的地方用了“乞求”,难免显得奇怪,即使别人完全能够理解你的意思。
名词类的同义词也常常会有不同。item和stuff这两个单词都能表示“一个东西”,可是item就是stuff,stuff就是item么?看看在英英词典里:
item&stuff
item这个“东西”相交stuff这个“东西”更具体一点,item是列表中的某一项,一堆物品里的某一件;stuff有点在你无法说明具体是什么东西的时候,代指某个东西的意思。于是我立马想起打开邮件时如果没有更新的消息,他就会显示如下内容: 邮件中的“item”
邮箱界面左侧都是发件箱、收件箱、草稿箱等等一个列表一条一条的,所以它用的这个“item”相当准确。
我觉得中英词典对于查生词来说很有帮助,当渐渐地你对某些单词意思很熟悉了之后,你可以去用英英词典辨析这些熟词,这样你不仅能在作文中放心大胆地用它们,而且能够真正领悟它们的含义。比如你们还可以查查词典辨析一下inspection-check-investigation、hazardous-dangerous、apply-use-utilize等等这些同义词的意思。
动词短语
动词短语总是含有一个表达中心概念的动词,然后这个中心动词带上另一个词来组成整个短语,我觉得一定要理解到:短语所带上的词常常是用来改变这个中心动词的意思的。这样想对于在理解短语的意思时可能会更加形象,更有利于记忆。例如turn on和turn off的中心动词都是turn,只有通过所带的介词来改变它的意思。
再比如澳洲这边的项目经理常常在看了我写的proposal之后说他已经“go through”了。我查了字典才知道go through有“检查、浏览”之意。我最不想的就是记在本子上左边英文右边中文像摘抄一样死记这些短语。不过理解go through的这个意思并不难,through大家相当熟悉了,有“通过”的意思。go这个中心动词也很简单,就当是读者的眼睛从文章开头go到文章结尾,通过(through)了整篇内容,因此也就是说他“浏览”了这篇文章。
当初刚进入项目组的时候,组员问我何时“签订”保密协议,他们用了“sign off”这个动词短语。理工科学生学语言也想要有个因果逻辑,为啥非要用off不用别的呢?我专门去查了off的所有意思,除了有熟悉的remove之意外(比如“起飞”take off中的off),off还有completely,“完全、尽”的意思。“偿清”贷款所用的pay off和表示“杀光、消灭”的kill off中的“off”都有这个意思。而“签订”不是只一般的签字,而是已经签完,奏效的协议,因此给sign这个中心词加上了off。
我平时记忆短语或者词组的时候都脑补出具体的情境感。比如去充公交卡的时候常常要用“top up”表示“充值”。可能这个短语的中心词不想别的短语那么明显,但是我们对top和up都不陌生,并且知道他们都有表示上面的意思。就想象是在无人售票的公车上投币时,从那个箱子上面开的口把钱投进去,加上每个月充花费的时候也会用到“top up”,慢慢就用熟了。
再比如拿我们刚开始学英语就知道的“run out”来说,什么钱用完了之类的都可以用run out来表达。中心的动词表示的意思总是很容易理解,动词带的“out”除了表示“从里到外,出去”还可以表示“完,尽”。像“灭绝”就是用的“die out”,也是带的“out”,死尽了,死绝了。其他的短语比如“work out”我自己常常理解成做完了,做尽了,就是把事情解决了,同理,“figure out”的意思我也是这么想的。
再多说一个我自己容易混的吧。朋友要去黄金海岸参加运动会,我说我要去给你“加油”,可是我用的“cheer up”,然后他一脸疑惑:你是想说“cheer on ”么?我当时就在想怎么可以把cheer on和cheer up傻傻分清楚。“up”我就拿他最简单的“向上”的意思来脑补,“cheer”从下往上升,就是令人振奋;我把自己的“cheer”放在我朋友身体“上面”,就是给他“cheer on”,给他加油。总之大家在碰见陌生的短语时,可以多去用中心词带上的那些词去脑补一些画面,这样和容易记住。
其实除了短语还有词组,不管是在口语中还是写作中,能够熟练运用他们都会增色不少。我之前买过一本书,里面都是一些很地道的短语,而且他按照情境分了类,比如描写学习的,描写运动的,描写音乐的等等,非常有用,同样可以作为晨起必备读物。 短语书语法
说道语法,真的是头疼。我之前抱着一种不用管语法的心态,直接就是单词、阅读、写作、口语,不愿意去系统地看看语法。后来在对一些很难的文章做精读的时候,发现自己很难理清楚,那个时候才慢慢意识到语法的重要性。于是又去买了一本语法书,从头到尾把它们理了一遍。我觉得在看书前一定要先搞清楚一些特有的名称,比如定语、状语、时态、独立主格......说到这些名称你要能够清楚知道他们是什么,在这个上面不能模棱两可,然后再去仔细看一遍语法书。我用的是周思成编的考研语法一笑而过。虽然它是针对考研的人,但是我觉得在英语语法上这本书已经够全面了。关键是它的例句很多,而且讲解的语言比较口语化,很容易理解。特别是对于我们很困惑的虚拟语气和一些时态。因为老外很多时候不会把事情说的那么绝,相对于下定义式的说话,他们常常表达得很委婉,这个时候就肯定会需要虚拟语气和大量情态动词来帮忙,我刚来澳洲的时候不适应,连他们邮件上表达的虚拟我都不能全部明白,就是因为语法是个短板。此外,没有理清楚语法,在口语表达的时候真的会不自觉地漏洞百出。
语法书除了这本书之外,如果用电脑的话我会开一个网页,叫新编英语阅读手册,里面除了有语法还有一些知识的分类,比如otherwise怎么用,who和whom的区别等等,目录都在网页左侧列了出来,一共有一百多项,哪个地方不懂直接找到点开看看,学习一下就可以了,很方便,姑且算是语法的字典吧。链接:新编英语阅读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