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一起慢慢品读庄子一秋水3
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是信情乎?”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夫精,小之微也;垺fú,大之殷也。故异便,此势之有也。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是故大人之行,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动不为利,不贱门隶;货财弗争,不多辞让;事焉不借人,不多食乎力,不贱贪污;行殊乎俗,不多辟异;为在从众,不贱佞谄;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戮耻不足以为辱;知是非之不可为分,细大之不可为倪。闻曰:‘道人不闻,至德不得,大人无己。’约分之至也。”
品悟:河伯说:“世人都说,太小的东西都没有形状,太大的东西都无法丈量,是真的吗?”
海神进行了详细解说:从细小的角度看庞大的事物不可能全面,从庞大的角度看细小的事物不可能真切。精细是小中之小,庞大是大中之大,大与小是相对的,这就是事物固有的态势了。所谓精细与庞大,也是仅限于有形的事物,至于没有形体的事物,是不能用数量来衡量的;而没有范围的东西,更是不能用数量来计算的。可以用言语来谈论的东西,都是事物粗浅的表象;可以用意识来传至的东西,则是事物精细的本质了。言语所不能谈论的,心意所不能传至的,也就不限于精细和粗浅的范围了。
所以那些修养高尚者,不会做出伤害人的事,也不会称许行仁和施恩的事;从不为私利,也不会轻视任何人。从不争夺,也不推崇谦和与辞让;从不假借他人之力,但也不提倡凡事都自食其力,同时也不鄙视贪婪与污秽;不按世俗行事,但不主张邪僻乖张;所作所为不从众,也不以奉承和谄媚为卑贱;人世间的所谓高官厚禄都不足以诱惑我,所有刑戮和侮辱都不足以羞辱我;知道是与非的界线不能清楚地划分,也懂得细小和巨大没有清晰明确的界限。
能体察大道的人不求闻达于世,不是老去炒作,让别人知道自己;修养高尚的人不会计较得失,常以吃亏为福;清虚宁静的人能够忘却自己,虚己而逍遥。这是一种内在的超越,用一个非常宏阔的角度和一个非常大的格局来理解这个世界,让我们心胸能够更广阔,不至于在计较那些微小的得失里耗费了自己的生命。